罗布泊,一个很多人都知道却感到恐怖的地方,俗称“死亡之海”。罗布泊地区东起河西走廊西端,西至塔里木河下游,南到阿尔金山,北接吐鲁番盆地,总面积达6万多平方公里。 新近纪末第四纪初,这里形成了面积2万平方公里以上的罗布泊古湖。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水系,源源注入罗布泊洼地形成湖泊。到秦汉时期,罗布泊仍是一个大湖,据《汉书》记载:广袤三百里,其水停居,冬夏不增减 ,可见之辽阔。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罗布泊腹地中建立了楼兰国,一座繁华的古城就此屹立在古丝绸之路上,并成为汉代通西域南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古西域最富庶的城邦之一。 随着时间流逝,干燥的气候,环境的闭塞,河流改道,以及上游的引水灌溉,来水锐减,使得罗布泊逐渐萎缩,植被变得稀少,风沙日大,生存环境日渐恶劣。公元前77年,楼兰国迁都并更名为鄯善,500余年以后,突然销声匿迹,古国文明失落殆尽,成为了十几个世纪以来难解的谜团。公元4世纪末,晋代高僧法显途径罗布泊时,这里已是“上无飞鸟 ,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到了1972年,罗布泊彻底干涸,成为一个人迹罕至的神秘之地。 在罗布泊地区,分布有大量典型的雅丹地貌,早在北魏时期,郦道元在《水经注》就对此作了描述:“浍其崖岸,余溜风吹,稍成龙形,西面向海”。在罗布泊的的北、西、东三面,分别是“龙城雅丹”、“楼兰雅丹”和“白龙堆雅丹”。这些雅丹是在罗布泊古湖退缩和干涸过程中,受流水冲刷,后期风力进一步梳理的结果。最终,造就出了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的我国第二大雅丹地貌分布区。 在楼兰旧地,雅丹之上保存下了城墙、佛塔、三间房等古城遗址,出土了大量汉文木简、古钱币、毛仿品、小铜器等珍贵文物。 行走在罗布泊,一望无垠的盐壳,以当时的湖心岛为中心,呈环状地保存着。从卫星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出一条“耳轮线”,形成神秘的地球之耳,依稀再现当年波涛千里的磅礴气势! 要走进罗布泊,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以及精心的准备。备足食物、水、燃料、衣物和现代化的交通、通讯设施,一样不可少。不过,现在从哈密到罗布泊镇的330余公里的高级公路已经贯通,而从罗布泊镇再向深处进发,道路就很颠簸,非越野车莫属了。 罗布泊属典型的内陆沙漠型气候,昼夜温差很大。进去最好的时机应该在九月上旬,不太热也不太冷。即便如此,白天穿着夏装,夜里水可结冰。我们在里面的10个日日夜夜,幸好人多,大家不显寂寞。如果独自一人,当眼见的都是戈壁雅丹的灰黄色,当耳听的只有自己的脚步声,特别是夜幕来临,满天繁星之下,冷清得没有一声一息时,那真是对人的意志的严酷考验。 当然,荒芜、寂寥的罗布泊可能在众多的摄影人眼里没有斑斓的色彩和美丽的山水,它不是摄影的天堂,但对爱好探险和地理的驴友来说,它也绝不是地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