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括文哲史——《岳定海思想录》开绵阳之先河
在绵阳,提起岳定海,文学界的人一定不会陌生。这位曾出版《孤独者的梦想》、《故乡》、《嫘祖故里大揭秘》《老盐亭》等十来部作品并受到读者亲睐的业余作家日前再次推出了他的新作《岳定海思想录》并由大众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发行,其中收录了38万字的散文及诗歌作品,囊括了哲学、文学、历史等三方面的内容,包括四卷:大音希望声(哲理篇)、叩问山河(旅行篇)、凤凰涅磬(新诗篇》、秋天之惑(图文篇》等。全书用优美、颇具思想的笔触,以文学的高度、哲学的深度、历史的厚度将三者融为一体,来解剖社会及历史世界,宇宙及其现在未来即将发生的事件。
激情岁月的文学梦
现为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的岳定海出生盐亭县城。
岳定海文如其人,首先是对自己的文学事业及朋友相当真诚。1972年冬,已经17岁的岳定海被下放到盐亭农村当知清,在那精神溃乏的年代,在那个整天以田土为作业的岁月,他和几个文友一味爱上了文学读本。那压抑的文学激情在瞬间爆发。由于当时精神食粮匮乏,劳作之余,他常与其他几位知青漫步在寒冬的夜晚,聊文学梦、聊人生,内心里充满对文学的渴望。最终,经不住文学的“诱惑”,在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岳定海和其他文学少年走到县里的文化馆时,忍不住偷偷从文化馆里“偷”了一批名作,包括前苏联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及《马丁·伊登》,中国古典文学《李白文选》等。并于翌日,走路回到了乡里。某夜天空飘起了大雪,躺在极其寒冷宿舍里,他迫不急待地“啃食”那些精神食粮。并与一起的知青少年制定出“李岳计划”,即在多少时间内读完多少名著,为她以后的文学之路奠定了基础。
在普希金、高尔基等一大批作家的影响下,岳定海执着文学创作,并成为绵阳的知名作家。获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省“五个一工程奖”荣获者等诸多荣誉,,并出版了各种题材的十多部作品,得到文学界高度评价。
鲜为人知的岳定海
岳定海文如其人,自然、朴实、豁达。回到绵阳后,岳定海在抽时间遍读文学名著并潜心创作的同时,也关注着当知青的那个山村的贫困农民及孩子。看到那儿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时,岳定海多次写信鼓励他们不能放弃,并时不时给予物质金钱上的资助。顾娟就是其中的一位,当时他看到女孩家里瘫痪病人和药罐子的家人,面临辍学时,他毅然决定帮助顾娟,如今的顾娟已大学毕业并在武汉铁路局工作。
“5·12”地震后,岳定海急速奔赴绵阳九州体育馆,以及市中心医院,当志愿者。他时时从一个个的细节里帮助灾民们,送水,给北川灾民送去一件件厚衣服抵御寒冷的夜晚。同时地震也摧毁了盐亭很有故事的笔塔,接到笔塔受损的消息,岳定海拿出500元钱希望有关部门设想整修笔塔。
其次,生活中的他爱好颇多,如唱歌跳舞,打保龄球等。工作之余,岳定海常会邀约朋友和妻子一起到KTV里唱歌,看着歌词他也会触发写作的灵感。如某次在歌厅唱周杰伦的《菊花台》时看到歌词就突发灵感促成了岳先生其中的一诗篇。
在采访,岳定海在众多的文人中是个例外。他让人很少感觉到文人的气息,而是热情、诚恳和洒脱及其文学的热爱与灵性。正如著名作家、评论家冯源在解读岳定海的作品时坦言:岳定海的作品表现出令人称奇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文人气质、为当地的文学界创造了一种奇特而令人玩味的“岳定海现象。”(本报记者 彭雪 实习生 段宇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