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paila51

湖北一个令人瞩目的舞台—"辛亥"(图)蒂嘎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一个令人瞩目的舞台—"辛亥"(十八)蒂嘎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到来之际,将此文奉献给为中国革命事业前赴后继的英烈们。这是一部范熙壬长篇传记文学。范熙壬是我国清末君主立宪制、民初议会制与司法体系的理论构建者与实践者,民初国会议员、共产主义者。


国破家何在,哀民万事愁。随着日军侵华步伐加快,华北的局势一天比一天恶化,各高校纷纷停课,这样一来,使弃政从教范熙壬的生活越来越拮据。俗话说:“福无双降,祸不单行”,就在范熙壬家中的开销越来越吃紧时,远在威海的二弟范熙申家中也传不幸,他的两个女儿,不幸因病先后去逝。范熙申看到妻子整天以泪洗面,但自己军务繁忙难于顾及,就和大哥商量,是否能过继一两个孩子给他,让弟媳尽快从悲哀的阴霾中走出来。这件事可让范熙壬犯难了,虽然自己膝下孩子较多,但必尽手心手背都是肉萨,不任那个伢都舍不得,更不愿让其远走他乡过继给人,可又进一步细想,二弟乃我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历来感情甚笃。深知二弟秉性的他,二弟不是迫不得已,绝不会开口求人的。二弟在这问题上,不知经过多少思想斗争,才作出这样的决定,再说二弟非常喜欢孩子,伢们跟着他绝不会吃亏。作为兄长,自己不帮助,又有哪个能来帮助二弟呢?范熙壬静下来后就开始做妻子萧凤琴的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经近半年不懈的努力,心地善良的妻子终于松了口。可到底叫谁到二弟家去呢,两口子这下可犯难了,看看膝下的孩子,个个活泼可爱……,最后只得忍痛将小的范延中(二子),和半大不的范六维(六女)送往二弟范熙申家。为了打消孩子的顾虑,范熙壬,夫妇俩事先哄着孩子说,带他们到二叔家去玩。好久没有出门的孩子可高兴啦,听到这消息又是唱又是跳的,相互都争着要去。范熙壬就用抽签的方式。自然事先范熙壬在所抽的签上,作了手脚哟。幸运的六女范六维和二子范延中相继抽中。

为了怕孩子,在送去江浙的路途上孤独,还特派四女和侄儿一并护送前往,行前向侄儿和四女反复交待,路上注意安全,到那以后要听二叔二婶的话,做个表率,给弟妹看。等六维和延中在那里安顿下来后,生活学习各方面习惯后,你俩在那里还多呆一段时间,多陪陪弟妹。看到弟妹确实安下心来后,你俩就瞅准适当的时机,找理个理由回来。

孙中山逝世时,身在海军服役的范熙申,受北海舰队之托,代表海军护送孙中山灵柩,完成这一历史时期的重任。他专程从舰队基地威海卫回到北平,多年因工作繁忙未成见面的兄弟,这才得以见面。范亚维女士在她的《京华忆童年》书中回忆道:“我第一次拜见二叔是1925年3月间,当时为了掉念孙中山先生,二叔代表海军来京送灵。我在花园小书房听见敲门声,蓦然看到一位高大魁梧,身佩指挥刀的将军,不觉一怔,印象最深是他军帽飞羽飘金,与父亲黑丝高冠燕尾大礼服绝然不同;但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不凡的气度与父亲不相上下。他和父亲一样牵着我的手,走进花园拜见祖母”。

   范熙申自1903年被张之洞选派留学日本后,在日本海军学院学习、各科学习成绩优秀。毕业回国就一直在张作霖麾下,东北军海军部队服役。并且授命“松花江舰队”司令兼旗舰“泰安号”舰长等职务。由于范熙申治军严格有方,而且严于律己,他所领导的“泰安”号巡洋舰,在国内海军中赫赫有名。该舰不光装备精良,操作水平名列整个松花江舰队前茅,而且该舰的全体官兵,多数受训于英美日,军事技术相当过硬,多次受到上级和军部的表彰。

1929年“协约” 17国干涉“苏联”内政时,由于当时白洋政府实再派不出像样的军队,作为接受大臣派到苏联去,只得派军纪严谨作风过硬的“泰安”号全体将士,作为政府的全权代表,和协约国的其他军队一道,进驻海参威参加相关会议,接收适当的礼仪。


九.一八后,政府软弱无能,不战而退,很快将东三省大好的河山,拱手让给日本人。背上不抵抗将军罪名的张学良竟连自己麾下最大的“松花江舰队“也弃之不顾,让其孤立无援的漂迫在冰冷的海面上。早就对“松花江舰队”垂涎三尺的日本军部,在占领了东三省后,立刻设法想叫“松花江舰队”窃为己用,他们简单的人为,众舰包围下,已是无路可走的“松花江舰队”,官兵们投降只是迟早的事情,故没将放范工作看得那严。性质高傲的范熙申,带领该舰队全体官兵宁死不降,趁着夜色冲出日军舰艇的包围圈,快速驶向公海,准备弯道南下。日本人知道后非常恼火,发誓一举拿下这支不归顺的部队,火速命令战舰快追,并且向“松花江舰队”发动猛烈的炮攻。该舰队在内无弹药,外无援兵恶劣情况之下,只得加速驶向公海。日军派出大批舰队一路追杀,好端的一个舰队,硬是被日军逐舰击沉。范熙申所率领的“安泰“全体战士非常英勇,打完舰上仅有的弹药后,全速驶向公海,在公海上,玩起老鼠和猫的游戏。范熙申在日本所学的是海军,对日本海军舰艇上同学的作战手法,和战术风格都非常了解。他知道,日军舰艇在发动大规模炮攻击前,先试放性的放一排炮弹,根据弹着点迅速修正炮位。范熙申就是利用日军在修正方位的空隙,和日军舰艇打起时间差。忽快忽慢改变“泰安”号的航速,多次成功躲过日军舰艇的猛烈炮火。就这样,还和日军众多军舰在公海上周旋了大半天,最后因煤油耗尽,毫无动力的情况下,才被日军舰艇密集的炮火击沉,噩耗传到南京,举国一片哗然。为了寻找范熙申,范熙申的夫人随联合国,联合调查团团长李顿博士,一道乘飞机沿海寻找,在海水里浸泡了三天三夜的范熙申,这才获救。

   范亚维女士在《京华忆童年》书中回忆道:“我在浙江二叔处得到父亲去世的噩耗,看到二叔就像看到父亲一样,不竟嚎啕大哭,留美的希望烟飞灰灭,前途与国运一样渺茫。三妹在汉独自扶老携幼情境更差。二叔好心安排给她们住屋,要不是婶母私心过重,不会让叶家舅母霸占,这是二叔不知道的。三妹和我一样也只有放弃随同冯玉祥、李德全夫人的抗日救亡工作,同时推迟去渝结婚的打算,牺牲个人幸福为了这个家留了下来。
      
抗战胜利后二叔举家返汉,先在海事学校任教,后又任交通部工作。解放后退休在家的二叔,对长江的规划十分关心,整个流域的具体区域,他做了长期细致的调查工作,并将自己的想法详细的写下来,交给武汉市政府相关部门,受到领导的好评。他的日记写的很详细,并且收集中外报刊累计到数十年至久。婶母去世后,二叔身心健康豪放,常常自诩要做百岁老人。在交通部期间,还肩负几十斤的白磅纸上高楼,六十三、四岁竟生了汉生弟,夸耀自己打败山本五十六,同时战胜了年龄的困扰。他还对我们说,要在有生之年,多为祖国做点事,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奉献出来,借以报效祖国。在古稀之年,还为解放台湾操心,他精心绘制出一张海战攻防图,并且附上自己的观点和战略部署,一并交给时任武汉市长刘惠农。

范亚维女士在《京华忆童年》书中深情地写道:“1925年3月26日在为中山先生移灵至西山碧云寺,特在中山公园举行的追掉大会,追悼仪式后。父亲牵着我的手缓缓地走出中山公园,我们目送远去的灵车和那些执绋人士,他们缓缓向西长安街方向行进。我记得当时天色阴沉,黑压压的就像倒扣的锅底,长安街两旁夹道人群,黑压压白花花的一大片,抽泣声连成一片,何等得悲壮。这是我有生以来初次参加盛大的国殇,感到了元戎长逝之痛沁人肺脾;“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的压抑,占据当时我幼小的身心。

国民大会未及召开,张作霖,段祺瑞背叛“三角联盟”,三个月前先生的狂欢,突然转变成群龙无首,航帆顿折的懊伤。革命曙光像被漫天乌云无情遮住了,春寒料峭,分外使人感到寒冷。那一阵父亲在家如丧考妣,全家人都不敢吱声,父亲写挽联时,我牵纸一不小心一抖,就遭父亲一吼,这是有生仅有的一次受到父亲的申斥。二叔和五叔的精神一样沮丧。追掉会上父亲所写的祭文是由孙老伯朗诵的,我当时年幼又不更事,第一次看到父亲落泪,就拉着父亲手催着回家。时至今日,二叔、五叔所骑的高头大马,左右护送远去的情景宛然在目,永远不忘。”

(待续)

松花江舰队旗舰“泰安号”

3572641fc346f7c3a78669b7.jpg

发表于 2010-9-10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victory:

发表于 2010-9-10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老!!!!

发表于 2010-10-26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读历史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一个令人瞩目的舞台—"辛亥"(十八)蒂嘎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到来之际,将此文奉献给为中国革命事业前赴后继的英烈们。这是一部范熙壬长篇传记文学。范熙壬是我国清末君主立宪制、民初议会制与司法体系的理论构建者与实践者,民初国会议员、共产主义者。

    国破家何在,哀民万事愁。随着日军侵华步伐加快,华北的局势一天比一天恶化,各高校纷纷停课,这样一来,使弃政从教范熙壬的生活越来越拮据。俗话说:“福无双降,祸不单行”,就在范熙壬家中的开销越来越吃紧时,远在威海的二弟范熙申家中也传不幸,他的两个女儿,不幸因病先后去逝。范熙申看到妻子整天以泪洗面,但自己军务繁忙难于顾及,就和大哥商量,是否能过继一两个孩子给他,让弟媳尽快从悲哀的阴霾中走出来。这件事可让范熙壬犯难了,虽然自己膝下孩子较多,但必尽手心手背都是肉萨,不任那个伢都舍不得,更不愿让其远走他乡过继给人,可又进一步细想,二弟乃我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历来感情甚笃。深知二弟秉性的他,二弟不是迫不得已,绝不会开口求人的。二弟在这问题上,不知经过多少思想斗争,才作出这样的决定,再说二弟非常喜欢孩子,伢们跟着他绝不会吃亏。作为兄长,自己不帮助,又有哪个能来帮助二弟呢?范熙壬静下来后就开始做妻子萧凤琴的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经近半年不懈的努力,心地善良的妻子终于松了口。可到底叫谁到二弟家去呢,两口子这下可犯难了,看看膝下的孩子,个个活泼可爱……,最后只得忍痛将小的范延中(二子),和半大不的范六维(六女)送往二弟范熙申家。为了打消孩子的顾虑,范熙壬,夫妇俩事先哄着孩子说,带他们到二叔家去玩。好久没有出门的孩子可高兴啦,听到这消息又是唱又是跳的,相互都争着要去。范熙壬就用抽签的方式。自然事先范熙壬在所抽的签上,作了手脚哟。幸运的六女范六维和二子范延中相继抽中。

为了怕孩子,在送去江浙的路途上孤独,还特派四女和侄儿一并护送前往,行前向侄儿和四女反复交待,路上注意安全,到那以后要听二叔二婶的话,做个表率,给弟妹看。等六维和延中在那里安顿下来后,生活学习各方面习惯后,你俩在那里还多呆一段时间,多陪陪弟妹。看到弟妹确实安下心来后,你俩就瞅准适当的时机,找理个理由回来。

孙中山逝世时,身在海军服役的范熙申,受北海舰队之托,代表海军护送孙中山灵柩,完成这一历史时期的重任。他专程从舰队基地威海卫回到北平,多年因工作繁忙未成见面的兄弟,这才得以见面。范亚维女士在她的《京华忆童年》书中回忆道:“我第一次拜见二叔是1925年3月间,当时为了掉念孙中山先生,二叔代表海军来京送灵。我在花园小书房听见敲门声,蓦然看到一位高大魁梧,身佩指挥刀的将军,不觉一怔,印象最深是他军帽飞羽飘金,与父亲黑丝高冠燕尾大礼服绝然不同;但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不凡的气度与父亲不相上下。他和父亲一样牵着我的手,走进花园拜见祖母”。

   范熙申自1903年被张之洞选派留学日本后,在日本海军学院学习、各科学习成绩优秀。毕业回国就一直在张作霖麾下,东北军海军部队服役。并且授命“松花江舰队”司令兼旗舰“泰安号”舰长等职务。由于范熙申治军严格有方,而且严于律己,他所领导的“泰安”号巡洋舰,在国内海军中赫赫有名。该舰不光装备精良,操作水平名列整个松花江舰队前茅,而且该舰的全体官兵,多数受训于英美日,军事技术相当过硬,多次受到上级和军部的表彰。

1929年“协约” 17国干涉“苏联”内政时,由于当时白洋政府实再派不出像样的军队,作为接受大臣派到苏联去,只得派军纪严谨作风过硬的“泰安”号全体将士,作为政府的全权代表,和协约国的其他军队一道,进驻海参威参加相关会议,接收适当的礼仪。

    九.一八后,政府软弱无能,不战而退,很快将东三省大好的河山,拱手让给日本人。背上不抵抗将军罪名的张学良竟连自己麾下最大的“松花江舰队“也弃之不顾,让其孤立无援的漂迫在冰冷的海面上。早就对“松花江舰队”垂涎三尺的日本军部,在占领了东三省后,立刻设法想叫“松花江舰队”窃为己用,他们简单的人为,众舰包围下,已是无路可走的“松花江舰队”,官兵们投降只是迟早的事情,故没将放范工作看得那严。性质高傲的范熙申,带领该舰队全体官兵宁死不降,趁着夜色冲出日军舰艇的包围圈,快速驶向公海,准备弯道南下。日本人知道后非常恼火,发誓一举拿下这支不归顺的部队,火速命令战舰快追,并且向“松花江舰队”发动猛烈的炮攻。该舰队在内无弹药,外无援兵恶劣情况之下,只得加速驶向公海。日军派出大批舰队一路追杀,好端的一个舰队,硬是被日军逐舰击沉。范熙申所率领的“安泰“全体战士非常英勇,打完舰上仅有的弹药后,全速驶向公海,在公海上,玩起老鼠和猫的游戏。范熙申在日本所学的是海军,对日本海军舰艇上同学的作战手法,和战术风格都非常了解。他知道,日军舰艇在发动大规模炮攻击前,先试放性的放一排炮弹,根据弹着点迅速修正炮位。范熙申就是利用日军在修正方位的空隙,和日军舰艇打起时间差。忽快忽慢改变“泰安”号的航速,多次成功躲过日军舰艇的猛烈炮火。就这样,还和日军众多军舰在公海上周旋了大半天,最后因煤油耗尽,毫无动力的情况下,才被日军舰艇密集的炮火击沉,噩耗传到南京,举国一片哗然。为了寻找范熙申,范熙申的夫人随联合国,联合调查团团长李顿博士,一道乘飞机沿海寻找,在海水里浸泡了三天三夜的范熙申,这才获救。                             

   范亚维女士在《京华忆童年》书中回忆道:“我在浙江二叔处得到父亲去世的噩耗,看到二叔就像看到父亲一样,不竟嚎啕大哭,留美的希望烟飞灰灭,前途与国运一样渺茫。三妹在汉独自扶老携幼情境更差。二叔好心安排给她们住屋,要不是婶母私心过重,不会让叶家舅母霸占,这是二叔不知道的。三妹和我一样也只有放弃随同冯玉祥、李德全夫人的抗日救亡工作,同时推迟去渝结婚的打算,牺牲个人幸福为了这个家留了下来。
     
抗战胜利后二叔举家返汉,先在海事学校任教,后又任交通部工作。解放后退休在家的二叔,对长江的规划十分关心,整个流域的具体区域,他做了长期细致的调查工作,并将自己的想法详细的写下来,交给武汉市政府相关部门,受到领导的好评。他的日记写的很详细,并且收集中外报刊累计到数十年至久。婶母去世后,二叔身心健康豪放,常常自诩要做百岁老人。在交通部期间,还肩负几十斤的白磅纸上高楼,六十三、四岁竟生了汉生弟,夸耀自己打败山本五十六,同时战胜了年龄的困扰。他还对我们说,要在有生之年,多为祖国做点事,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奉献出来,借以报效祖国。在古稀之年,还为解放台湾操心,他精心绘制出一张海战攻防图,并且附上自己的观点和战略部署,一并交给时任武汉市长刘惠农。

范亚维女士在《京华忆童年》书中深情地写道:“1925年3月26日在为中山先生移灵至西山碧云寺,特在中山公园举行的追掉大会,追悼仪式后。父亲牵着我的手缓缓地走出中山公园,我们目送远去的灵车和那些执绋人士,他们缓缓向西长安街方向行进。我记得当时天色阴沉,黑压压的就像倒扣的锅底,长安街两旁夹道人群,黑压压白花花的一大片,抽泣声连成一片,何等得悲壮。这是我有生以来初次参加盛大的国殇,感到了元戎长逝之痛沁人肺脾;“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的压抑,占据当时我幼小的身心。

国民大会未及召开,张作霖,段祺瑞背叛“三角联盟”,三个月前先生的狂欢,突然转变成群龙无首,航帆顿折的懊伤。革命曙光像被漫天乌云无情遮住了,春寒料峭,分外使人感到寒冷。那一阵父亲在家如丧考妣,全家人都不敢吱声,父亲写挽联时,我牵纸一不小心一抖,就遭父亲一吼,这是有生仅有的一次受到父亲的申斥。二叔和五叔的精神一样沮丧。追掉会上父亲所写的祭文是由孙老伯朗诵的,我当时年幼又不更事,第一次看到父亲落泪,就拉着父亲手催着回家。时至今日,二叔、五叔所骑的高头大马,左右护送远去的情景宛然在目,永远不忘。”

(待续)

松花江舰队旗舰“泰安号”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