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华蓥山宝鼎

广安未来最具潜力的主要旅游景点!!

  [复制链接]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0-10-13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平故里、华蓥山天然大盆景

发表于 2010-10-13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12楼说得有点对!华蓥当然也在其中!

发表于 2011-6-12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我家乡马中庙

发表于 2011-6-12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说,最主要是包装和管理了。;P
发表于 2011-6-24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1-6-29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蓥山-石林

发表于 2011-7-1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蓥石林还是有那么好耍哦......

发表于 2011-7-1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城山森林公园不错

发表于 2011-7-8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旅游景点?难道你们真的不知道吗?来至于自然的景点才叫好。小平故居是人为的景点,旅游看好都是冲着伟人去的。你们去看,现在的人们喝水要矿泉水,吃什么东西要求野生的。也就是说【自然】。

发表于 2011-7-8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个

发表于 2011-7-12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推荐 肖溪 古镇

发表于 2011-7-12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肖溪 古镇值得推荐。。。

发表于 2011-7-12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玛内利 发表于 2010-6-25 11: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兄弟,广安的旅游目前看好的就是沿江沿山旅游带。其中沿江从罗渡古镇开始----清溪口---广安小平故里---杨森 ...

    三线遗址怕是要来华蓥这边奥~~
发表于 2011-7-13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BDQMY 发表于 2010-6-26 09: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随着时间推移,老实说:没有一个有潜力。。。。。。。。。

相当的赞成!!!

发表于 2011-7-14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冲冠一怒为红颜 的帖子

大良城、小良城
      大良城又名大良坪,离广安主城约40公里,位于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广安区小井乡,为广安的旅游景点之一。古时因其四周岩石陡峭,周围数千丈,高数百丈,寨形如莲瓣,故名莲花山。原寨有十八门,除东、南、西、北门外,还有小东门、小南门、小西门、小北门、望天门、长土门(长庚门)、太阳门(太乙门)和西门湾门等。   海拔高度429米,相对高度达100米。它是宋端平二年(1235),广安军治响应四川制置宣抚史余(王+介)为抵御蒙军将军治地迁至山寨占据制高点的号召而修建的。城的四周有护卫的小城和寨堡,东有大岩寨、曾家寨,近东门处还有耸立陡峭的“对山”,南有太平寨,西有双鱼城北有号称“一峰插夭”的小良城,为大良城的天然屏障。从西、从北,大良城可控制渠江水路,从北、从南可控制广安通向大竹的陆路,是进可攻、退可守的要塞之地。仅在1258年至1275年短短的17年里,此地就曾在宋蒙两军之间拼死争夺,几番轮回,最后重陷入元。此后至民国军阀混战的700余年间,这里又多次首当其冲地上演了一幕幕的金戈铁马、飞沙走石。军家要塞
  据查史:大良城始筑于唐,成于宋,名于南宋末年。时元人南下,四川统冶者倡军(州)、县迁山寨,以抵御元军。淳佑三年(1245),广安军迁大良,钳川东之西,成为川北重镇。宝佑六年(1258),元军至大良城下,宋将蒲元圭降;景定二年(1261),宋收复大良;景定四年(1263),又为元军克;咸淳二年(1266),再为宋军收复,改广安军为宁西军;德佑元年(1275),终为元军所陷。渠州路军的总帅府设大良,后迁浓洄镇(广安区)。宋元时,大良设军、府计三十二年。张献忠洗四川,大良城亦为坚固城堡。解放前,川一军师长郑启和镇广安,曾在大良城建兵工厂。华蓥山地下游击队在四方山、观阁活动期间,大良城是秘密据点。虽历史已经远去,石壁上模糊的枪眼却是永恒的记忆。 005416foaireczqnuehnef.jpg 005008_10228_1.jpg 0102243i0khm55kbll5dc6.jpg 475dc710xa5a58178458a&690.jpg 010344vuv9wvez9uwv69d0.jpg 475dc710xa5a4e4ca90f9&690.jpg 475dc710x76f6bc29b418&690.jpg 8_21_f78f2df9e4856ec.jpg 8_21_c1e26cb2ebc41c0.jpg 8_21_d9ca8d0a9a65731.jpg 8_21_974411f1921df2a.jpg 8_21_60622d65890644a.jpg 8_21_c9ad622834c6e39.jpg 8_21_9053aa08b57447c.jpg 8_21_533e802d3afe374.jpg 8_21_653f704ed9072d3.jpg 8_21_9d9ad2ba5e4e12a.jpg 8_21_19cfe34096f14d3.jpg 8_21_4d6799a4f9741b8.jpg 8_21_5cb67005512477b.jpg 3pBp6lxZ15983.jpg usnIKoGfi9741.jpg WRy4W0tXp6553.jpg

发表于 2011-7-14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哪个景点将来发展的好,都表示广安的旅游水平整体在上升噻。这些年,广安创卫又创文明,城市形象提升得不少。旅游景点也跟着上去,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城市也就更加漂亮了。

发表于 2011-7-18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蓥山洞中天河

发表于 2011-7-19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三线工厂遗址是一个不错的旅游题材。华蓥山沿山旅游带可以加入这一旅游题材。采用军地合作的模式,尽快启动。

发表于 2011-12-3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安大良城
以下转自《先锋国家历史》
     南宋时期,土地肥沃、商贾活跃,撑持朝廷经济的主要支柱,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是“取吴必先取蜀”的军事要塞。川东北丘陵地带的广安,东有华蓥山,蜿蜒的渠江穿境而过。隋唐前是賨人栖息繁衍之所。在宋元战争中,亦成为两军争夺的要地。
    公元1231至1234年的蒙古灭金战争中,宋理宗“以我朝与北朝本无纤隙”为由,坚持与蒙古“通好”,多次为元军提供“假道”、“借师”、“贷粮”、“合兵”的援助。
       绍定四年(1231)十月,蒙古发动三路对金作战,执行“假道”任务的西路军,在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率领下,分兵略取四川,“自利(广元)而阆(阆中),自阆而果(南充),长驱直入,若蹂无人之境,攻破城寨140余处。岳池王之三记载:“……鞑靼得深入。……十有一月,大帅舟次合阳,十一日,溃散官兵及□□老幼至广安,至是日有过者,迄明年四月乃止。予既解官,尚留郡所,故人之在境者,亦久绝不得通。”
      公元1234年,在蒙古和南宋的联合进攻下,金朝灭亡。在蒙古一次诸王大会上,窝阔台公开表示要兴兵取宋,“躬行天讨”,开辟四川战场,“遣达海绀卜征蜀”,南宋西陆战事不断。
      端平三年(1236年)秋,蒙古王子阔端率先锋汪世显出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取金牛道,宗王穆直率先锋按竺迩(雍古族人)出阴平道大举侵蜀,“……毁潼、遂(遂宁)残果、合,来道怀安(金堂县淮口镇),归击广安,而东州震矣。”是年,四川制置副使,知成都府丁黼被元军射杀于成都西“金花街菜园田中” 。
      淳佑元年(1241)春,四川制置使陈隆之被擒,“不屈见杀”。西蜀战事,蜀籍大臣无不忧虚,宋理宗更为吃惊,遂与大臣熟议后,亦拜余玠为权工部侍郎、四川宣渝使,“为四蜀经久之谋” 。余玠身经百战,深谙蒙人“善骑作战”之术:“交锋之始,每以骑队径突敌阵,一冲才动,则不论众寡,长驱直入,敌虽十万亦不能支;不动则前队横过,次队再冲,再不能入则后队如之;方其冲敌之时,乃迁延时刻,为布兵左右与后之计,兵既四合,则最后至者,”一声姑诡,四面八方响应齐力,一时俱撞”。
      入川后,置司重庆,便招贤纳士、集思广益,制订了抗元战略方针和作战方案,“作《经理四蜀图》。”其方案的主体意识是:利用丘陵地理优势,在长江、嘉陵江、渠江、涪江沿岸制高点,兴建若干城寨,将沿江州、军、府、县治徙于城寨中,守点不守线,联点而成线,使元军“善骑作战”无法展开,并构成一个山城防御体系和收复旧疆的一个个基地。
    “ 淳佑三年(1243)春二月,……余玠,徙广安城,治大良平。……四年(1244)五月庚戌,玠奏大良平诸城工段次弟就诸”。《宋史》载:“宁西军,本广安军……。淳佑三年,城大良平为治所。《广安州新志》载:宋未南北分争,倚其险以屯戌。……凡城十五。”时广安渠江流域山城防御体系初成。《宋史》称大良平或大良坪者,今大良城也,又名莲花山,位于广安县城东北约50公里的渠江岸。“大良城……,本曰大良平。……其“地石岩四绝,天然险固”,山顶平坦,水源充足,与合川钓鱼城为形势之要,地控川东之西。
    淳佑六年(1246)春,贵由(定宗)继汗位,蒙古国因帝位继承所引起的混乱局面暂趋稳定。贵由令大将塔塔歹贴赤分兵四路袭击四川”,鉴于淳佑三年(1243)“大小三十六战”没有捞到好处的教训和淳佑五年(1245)尽量避免已设防山城,把兵锋对准无险可守的州郡而“所向克捷”的胜利,元军集中在利州、潼州两路进攻,广安的李继之面对元军强大攻势,背叛宋室,从驻地前往汉中,投降蒙古兴元行省夹谷龙骨带的。尽管如此,四川军民奋力抗御,元军骁勇将汪德臣弟汪直臣被飞石击中致死,取得了粉碎元军“分四道入蜀”之大捷。
     宝佑六年(1258),大汗蒙哥以三路精兵伐宋。四月,蒙哥亲率十万大军从甘肃分三路入川,锐不可挡。宋渠江沿岸数城被围,孤立无援。大良城于同年十二月乙亥被克,守臣蒲元圭降元。由“元授为大良府渠州路军民总帅使守之”。次年,元先锋将汪德臣在合川钓鱼城中石身亡,蒙哥亦战死城下,十万元军溃败北撤。
    景定二年(1261)七月,宋一举收复大良城,以金汝楫守之。蒙哥死后,忽必烈于景定元年(1260)继汗位。次年,宋叛将杨大渊建议,龚宋筑城之法,以若干屏障使宋前后无援。忽必烈使杨大渊指挥元军元帅府参议张庭瑞修筑虎啸山城。广安县城北十余里的虎啸山,前临渠江,左右悬崖绝壁,后为开阔地,仅此路可通山寨。筑城之初,于山下高筑栅栏及障碍。宋夏贵指挥数万精兵临虎啸山,几攻不下,以大炮轰之,栅毁。元又以大树张牛马皮拒之。宋无奈遂围困,断其水源。元军饥渴难忍,以人畜尿滤而饮,“人日饮数合,唇皆疮裂”。元军决定相机行事,摆脱坐以待毙之现实。是夜,举兵袭宋营,宋军惊溃而散。元突围成功,杀宋都统乐俊、雍贵、胡世雄等五将领,斩士卒千余,夏贵落荒而走。元首筑虎啸城告一段落。
     景定三年(1262)十月,元兵逼大良城,由于金汝楫疏忽而失守。元川东都元帅杨大渊继筑虎啸城,因战事激烈中断;次年,招讨使杨文安再筑虎啸山城,乃成。大良城失守,给宋军粮栗运输以极大困难,每运粮栗饷,均重兵护送。
   景定四年(1263),宋令夏贵逼虎啸城,被元援军赵实喇痛击,夏败走新明(今岳池县境),被斩杀三十余人。赵获胜转走大良,至鹅滩与宋粮栗舟师相遇而战,斩杀宋军五十余人,获粮栗数千余石。东川粮栗告急,宋以沔州都统制胡世全、合州知府马干之子负责粮栗运输,至虎啸城遭伏击,胡阵亡,马干之子被荐降元。
   景定五年(1264),四川制置使夏贵沿渠江而上,“集四川兵数万”进围元驻兵基地虎啸城,给元军以很大威胁。咸淳二年(1266)十一月,南宋为彻底改观川东被动战亦局,亦启动“开州争夺战”的战略计划,利东安抚使知合州张珏,为摆脱交通堵塞、后背受敌的局面,调史炤、王世昌组成五十人的敢死队,从大良城西门强攻而入,与元军大战于城中,守臣沙卜珠丹嗜酒失城,其钦察先锋使被俘。大良城收复。同时亦收复虎啸城。忽必烈速派李忽兰吉等前往两城救援,亦被宋军所败。宋军结束运输严重困扰的局面。
   咸淳三年(1267)七月,赴实、杨立奉命率舟师护粮至渠、达二州,一路无阻,……元痛失大良、虎啸后,一面赶筑其他城寨以逼宋营,一面派兵骚扰和出击宋良栗舟师。
    咸淳四年(1268),杨立再率师护粮至广安三重山,与元军相遇大战,被斩杀五十余人,生擒四十余人,杨落荒而逃,元获粮栗三千余石,“因尽夺其甲、仗族帜而迈”。
    咸淳五年(1269)四月,宋安西都统张朝贵、利东路安抚使张珏,护粮至大良城后返营,在水砣头与元军相遇而战,元败逃。其后,由于忽必烈将进攻目标转向南宋都城临安以后,四川战区不攻自破,不久为元军统治。

发表于 2011-12-6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抓住重点,不要忘记历史!!!!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