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格嘛呢石经城”位于甘孜州的石渠县(距县城呢呷镇东北约70公里处的阿日扎乡)境内,城坐落在雅砻江支流洛曲河西岸一处两山对峙的宽谷之间,背靠一座浅丘并建于浅丘的山脚,前面是一片地势开阔的草原,再远处是一座平缓、浑圆的山丘,地形环境给人一种既有遮避又较开阔的感觉。据陪同我们前往的石渠县旅游局李局长介绍,因石经城所在的地方藏语叫“松”,故当地群众将其称作“松格嘛呢”(“格”为语气助词,无含意)。城的方位坐北朝南,整座城呈一长方形。东西长73米,南北宽47米,城的外墙高度约为9米,城的中心主体经幢部分最高点为14.5米。在城墙四周的外墙上布满了一排排重重叠叠看上去像无数“窗口”的神龛,神龛内大多放置着各种雕刻精美的彩绘石刻佛像与神像。有浅浮雕,也有线刻,雕刻技法多极为精美,佛像和神像的种类繁多,且千姿百态、神态各异。不少石刻像历经岁月风雨的侵蚀而褪去了颜色,看上去年代久远。李局长说,根据他们最初发现这座“松格嘛尼石经城”时的勘察统计,仅石经城外围墙上就布有神龛383处,其中正面墙204处,东面墙68处,西面墙62处,背面墙49处。除此之外,在城内同样布满了无数的神龛,均供奉着雕刻精美、神态万千的石刻佛像。就神龛内彩绘石刻佛像的种类和精美程度而言,松格嘛呢石经城堪称是一座草原上的石刻艺术博物院。像这样的石经城在藏区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石经城正面偏西位置开有一道小门,由此可进入到石经城内。整座城内密密匝匝地堆满了一堵堵刻有各种经文和佛像的嘛呢石堆,中间仅留有狭窄的通道可供通行,通道在高高的嘛呢石壁中弯来拐去,忽左忽右,忽高忽低,人行其中如同走进一座迷宫。在城中偏东位置,有一座用嘛呢石砌成的佛塔,塔高约5-6米。城中最神秘的去处,是一处用5个依次大小的石圆圈重叠垒起来的井眼。此处为城内地势最低处,大约与地面平行。据说这个井眼所在位置是城的中心,是整座石经城的“心脏”。在5个重叠起来的石圆圈上面盖着一块嘛呢石,揭开嘛呢石,石圆圈中央有一个井眼。据陪同的县旅游局李局长介绍说,这个井眼深不见底,对着井眼俯耳倾听,可听到河水的流动声,寺庙的螺声、鼓声,甚至战马的奔腾声,总之,每个人听到的声音各不相同。当时本人也对着井眼倾听了一会儿,感觉到井眼下有明显的空灵感,同时感到一股凉气从下面徐徐袭来。从这两点判断,下面应有一个较大空间,并且可能还很深。我想,人们在洞中听到的各种声音可能源自一种被空灵感所激发的主观意象,这也许是不同人会听到不同声音的原因。但这个神秘的井眼是做什么用的?它怎样形成的?它是否是同石经城的建造相关的一个神秘机关?对这些问题当地群众均不得而知。看来这个井眼颇具一些神秘色彩。
县旅游局的李局长说,据传松格嘛呢最早起源格萨尔时期。当时为了给战死疆场的士兵超度灵魂,格萨尔的将士们在此垒了一个嘛呢堆。后来老百姓为了缅怀格萨尔的功绩,纷纷来此朝拜,嘛呢堆越堆越大,越垒越高,最后发展成了嘛呢城。现在每天仍能看到不少前来朝圣的人绕着城墙一步一拜地磕着长头,表达着他们对藏民族英雄格萨尔王的无限景仰和怀念,也寄托着他们对明天的向往和期盼。
据悉,“松格嘛呢石经城”已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段介绍文字系“网文选摘”,结合本贴实际略有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