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山水如画

【@】遂心遂意遂宁。遂宁美女18人自驾游蓬安。周子古镇:嘉陵江上最美的记忆。。。。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6-27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6-27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1# 山水如画
2010年6月26日景区照片 152.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6-27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6-27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下你遂心、遂意、随意、随缘了吧?哈哈哈哈哈哈!!!!!!
追光随影 发表于 2010-6-26 20:37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恩,回来睡瞌睡都睡不着呱了哦,想那个遂宁市蓬溪县的肖红梅妹妹想了整整一晚上哦。
    我婆娘问我怎么这么大晚上不睡瞌睡,我说我睡不着哦!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6-27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6-27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阆中的三天两夜里





http://nc.newssc.org/nc_rwnc/system/2008/09/18/000054654.html


  邓四平/文

  1



  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两次去过那个叫阆苑仙境天下稀的地方了,一次是1994年的4月,20岁的我带着一群唧唧喳喳的孩子鸟雀一般投入了那个陌生的山水城市的怀抱。另一次则是1999年7月应一个叫钟德明的朋友之邀,去阆中江南镇五里村的一个页岩砖厂,为他当免费的秘书写办厂的合同。
  阆中一直是一个令我心驰神往的好地方。在我心里,我钟情阆中最主要是喜欢那里也有一个和家乡蓬安锦屏同地名的叫锦屏山的地方,那里有民族英雄岳飞的女婿张宪的祠堂,有穆斯林的圣地大佛寺,有一门三宰相的陈氏父子,有唐朝的兄弟状元尹枢、尹极,而我更钟情的是那里是诗圣杜甫曾经驻足停留和写诗赞誉过的地方,那里也是三国时蜀汉五虎上将猛张飞曾经镇守七年和最后魂断的地方,仅凭这一文一武两张巨大的城市形象名片,就已经足够让我为之心驰而神往了。
  时隔9年后的2008年9月8日,我们居然又有幸去朝拜和亲密接触那座叫阆苑仙境的千年风水古城了。因为家乡相如古县蓬安也将和阆中一样,将于2009年10月创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作为创4A办软件资料组的成员,我们将像唐朝和尚去西天取经一样,将组队去阆中学习取经。
  带队的领导有组织部的刘雪梅副部长、文体旅游局的王俊英局长、风景管理局的宋俊华局长、督导办的陈建国副主任。刘部长的车先行一步,我们的商务车先到南充接王俊英局长,接到王局长后,我们的车再一路风驰电掣向目的地赶。司机小何性格直爽开朗,是个十分风趣幽默的人,沿途给我们讲些往日的逸闻趣事,逗得我们满车人笑得前俯后仰。
  不经意间,车过南部,颠颠簸簸了一小段滨江公路后,便进了阆中领地,感觉里仿佛突然闯进了另外一片天地似的,宽阔的高速路,两旁绿树如荫,路中的隔离绿化带,碧绿而整齐,一株株青翠碧绿的万年青修剪得宛如一个个浑圆的柱子,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仿佛等待检阅的仪仗队一样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最美的是绿化带中一种像棕榈树一般的绿色植物,向着空中伸出老长老长的枝桠,星星点点地绽放着米黄的花,见多识广漂亮的王局长告诉我们那叫天竺葵。车窗外突然飘洒起雨点来,星星点点地洒落在司机台前的挡风玻璃上,同车的美女小艳开玩笑似的说:“阆中人民真热情呵,我们一到就用泼水节的礼节来欢迎!”
  “千年风水古城,中国科举圣殿”,我们的商务车穿越高大的牌坊,司机小何不由自主地竟放慢了车速,车窗外突然飘进一股巨大的醋的馨香,迎面扑来,直往我们的鼻子里钻,闻起来心里痒痒的,酥酥的,古城阆中有三绝:“张飞牛肉”“白糖蒸馍”“保宁夫醋”,没想到,刚进古城的大门,我们便领略了阆中醋美人的妖娆和迷人了。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唐皇李世民赐丞相房玄龄娶妾,房妻宁愿喝唐皇震怒之下赐予的毒酒也坚决反对的典故来,实际上唐皇赐予房妻喝的也并非毒酒,而是夫醋,从此说老婆不许丈夫招惹女人而发怒,便叫吃醋,典故由此而生。
  古城的雨,淅淅沥沥诗意地飘飞着,仿佛并没有丝毫要停的意思。我们的商务车穿过一个叫城南天下的楼房,驶进了一个叫“状元坊”的巨大牌坊前停下了,我们相继跳下车,车外的雨大得几乎阻挡了我们拜访古城的步伐。于是,我们想起了买伞。
  我们旅游局旅游科的科长叫章尚勇,三十来岁的年龄,圆圆的脸,笑咪咪的眼睛,说话细声细语的,是个很活泼开朗的小伙子,我们便一起去讨价还价地买伞,说好了10块一把,当我们买好后,故意向女老板问那悬挂的伞多少钱一把,精明的女老板马上就涨成了20块钱一把了,于是,有句话叫“无商不奸”,看来风水宝地的古城商人自然也不例外呢。
  虽然雨越下越大,但依旧阻挡不住我们拜访古城的热情和强烈兴趣。王局、何哥、尚勇、小艳、明明、光辉、还有我,一行七人,我们先进了一家丝绸作坊,作坊的老板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去,并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各种各样的丝绵被子的质地和价格,两位身穿蓝色豌豆花的中年妇女在作坊的一个大木桶里现场缫着丝,旁边的纺车上已经密密实实地纺上了雪白透亮厚厚的蚕丝了,靠里摆放着一台影视剧里才看得见的织布机,我们人人都兴高采烈地坐了上去,先后拍了照片留为纪念。
  过了一会儿,景区里来接我们的电瓶车便开到作坊门外来了。当知道我们就是要接待的蓬安兄弟单位的客人后,司机便热情地邀请我们先后上了车,去参观学习四川贡院的导游小姐的讲解词,是我们学习的第一课。打前站的刘部长和宋局长早已经在贡院门前等候后来的我们了,负责讲解的导游小姐是个20来岁稍胖的美女,贡院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便是那威严高大的大门,导游小姐介绍说:那中间的门叫龙门,门槛比普通人家的门槛高很多,大约高达66厘米,在古时科举时代,只有主考官和中举的学子才可以从正中的大门走进去,就是人们常说的“鲤鱼跳龙门。”介绍完毕,导游小姐便热情地打开了那高大威严的朱红色大门,叫我们也可以感受一下跳龙门的感受,我居然跑得飞快,第一个就跳将了进去,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困难的,真没想到,那传说中的“鲤鱼跳龙门”居然是这样的容易。
  接着,我们一行跟着导游小姐先后进了各个展室,在导游小姐绘声绘色地讲解中,我们仿佛梦回了那遥远的科举时代:乡试、殿试、秀才、举人、榜眼、探花、状元……严格的科举选拔制度,为长达2000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和官吏,据导游小姐介绍说,就是最早的西方英国的文官选拔制度和公务员考核制度,其实都是学习并源于中国的科举,听到这里,我们心中不禁油然升起一种对祖先的敬意。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四大发明,同时,我们的祖先也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科举制。有人曾赞誉说,科举制度应该算做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在后院的展室里,我们先后观看了古时候的状元卷和各种有关科举文化的文物,不禁人人口中啧啧赞叹不已。也许科举制度是有一些缺陷和不足之处,但是其为长达2000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和官吏的功绩其实也是有目共睹的。看待任何问题也应该一分为二才对。
  中午时分,我们在一个叫”天下轩”的酒店里吃了午餐,接待我们的是兄弟单位阆中旅游局的朋友们,阆中旅游局的局长是一个美丽得让人心醉的美女,姓赵,看上去顶多三十一二的年龄,接人待物彬彬有礼,对人也十分客气,说话慢条斯理的,很有磁性的声音,带着浓郁的阆中地方特色,让人觉得阆中不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且还盛产美女。
  中午我们住进了阆中嘉陵江畔的大众假日酒店,稍作休息,下午我们便匆匆坐车去了坐落原阆中七里镇的市委政府大楼旅游局,局里的高主任打开档案柜取出一百一十九卷创4A软件资料来,堆了满满几大文件柜子,我们一看顿时傻了眼,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天爷爷啊,这哪儿是搜集整理的创4A级软件资料嘛,这分明就是纪晓岚编著的《四库全书》嘛,于是,我们只好硬着头皮坐下来逐本逐本地翻阅学习,先是用笔抄写,同行的何光辉的笔的墨都写完了,个个都抄写得筋疲力尽的,连同行的司机何哥也参加到了我们抄写资料目录的行列。最后实在不行了,小艳和明明就用我们随行带来的数码相机翻拍起照片来,那情景就像影视剧里的美女间谍一样,让人忍俊不禁。
  时间一晃而过,转瞬之间,竟到了下班的6点多钟了,旅游局的秘书来看过我们好几次了,可是我们依旧忙得焦头烂额的。一想起那如小山似的软件资料,我们就觉得头皮一阵阵地发麻了。
  直到晚上七点多,我们才在旅游局的一个秘书的催促下,恋恋不舍地离去了,在一个路边的小饭馆里,我们草草地吃了点饭菜,就回酒店睡觉去了。一夜无故事,做了几个吓人的噩梦,便到了大天亮。
  同屋的勇哥说他要强烈抗议,说我睡觉睡到半夜像在吃什么东西,嘴巴里“扑哧扑哧”的,像是在独自一人吃什么美食。
http://pic.newssc.org/0/10/66/20/10662055_042509.jpg
http://pic.newssc.org/0/10/66/20/10662056_863678.jpg

2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退俩酒店的房。我们本来已经打算好了的,一大早就去借走那100多本软件资料的,头天晚上的7点钟,我们旅游局的王局长就打电话给他们的赵美女,赵美女说可以借给我们的。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全都在车里兴奋地高呼“王局长万岁,赵美女万岁,我们爱你,我们好爱好爱你!”
  谁知道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走进旅游局时,那个姓刘的年轻秘书转告我们说,软件资料只有唯一的一套,当地档案局是不允许外借的,赵局长不知道这个情况。
  一听到这个情况,我们人人又顿时如泄了气的皮球一样。
  我们只好唉声叹气地又坐进了档案室,人人都像小学生抄写作业似的,又面对着那如小山似的资料翻阅起来了。
  抄写到了中午,我们人人又都抄写得筋疲力尽的。
  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离开旅游局的。
  因为已经退了房,已经没了住宿的地方了。
  我们在何哥的坚持下,又开车回到了老地方准备住宿下来打持久战了。
  因为临别前,风景管理局的宋局长有交代,要是我们学不好软件资料,取不回真经,就叫我们不要回蓬安了,就住在风景如画的锦屏山里去。
  下午,我们又继续学,继续抄,口里唠唠叨叨,但是心里依旧觉得必须认真学,否则,就回不了蓬安的,我们心里个个也都害怕的。

  3



  好不容易熬到了第三天,阆中旅游局的人告诉我们他们的软件资料虽然不能借给我们,但是还是有电子文档可以拷贝的。
  我们兵分两路,继续去学局里翻阅学习软件资料,勇哥守侯着拷贝电子文档。
  终于雨后天晴,我们的心情终于阳光明媚了。
  同行的明明和光辉嚷着还要去参观学习张飞庙。我们自然也都是求之不得。张飞庙那确实是值得去拜谒的人文胜地,原先的1999年我从江南镇页岩砖厂走路去门外远远地看过,因为舍不得五块钱的门票,也就没有进去。一晃九年时光过去,瞻仰张飞庙便一直成了我心中的一个美丽梦想和渴望。
  张飞庙的门票要40块钱每人,我们在当地旅游局的安排下,全部免收了门票。一进张飞庙,便看见了雕梁画栋的飞檐翘拱,一个巨大的牌匾上书写着“力敌万军”四个金黄大字,导游小姐介绍说因此这叫“敌万楼”,牌匾四周都装饰着张牙舞爪的金龙,但是十分令人奇怪的是,每一条龙都没有龙头,导游小姐解释道:“因为张飞是在阆中被手下的部将暗害的,头葬云阳,身葬阆中,所以牌匾上的龙是无头的!”
  走进敌万楼,是一个巨大的石香炉,里面香烟袅袅,两旁站立着高大威严的神像,因为免了门票,我我们也不好意思问那是谁,白看人家的景点,我们的心中总有一种仿佛做了贼似的感觉。
  走进后殿,后殿里供奉着张飞的文身塑像,大殿外的屋檐上高高悬挂着巨大牌匾,一张写着“一见刚烈”,是四川军阀邓锡候赠送的,另一张写着什么,我不大记得清楚了,也是一个四川大军阀赠送的。导游小姐便停了下来仔细给我们讲解那悬挂在大殿上的牌匾的掌故来,说张飞是杀猪匠出身的,所以每一年都会有很多的海内外游客前来拜祭他,各地杀猪匠还将张飞供奉成为了他们的祖师爷爷。年年拜祭,岁岁供奉。虔诚不已。
  我们刚刚走上殿前,殿里的和尚打扮似的人士便走出来逐一请求我们进去烧香,我和勇哥、小艳进去了,也不知道大殿上究竟供奉的是谁,黑黑的脸,威风凛凛的,我吓得腿竟发软,倒头就拜。
  还没拜完,坐在神像下面桌前的一个法海似的老和尚便叫我过去,我战战兢兢地走过去坐下,他用一个什么铜做的铃铛在我手上挥舞一阵后,突然大喝一声:“荣华富贵要不要?”我吓得三魂不见二魂,赶快应了一声:“要!”法师又继续眯缝着眼,半睁半闭,拿铜做的铃铛在我手上继续挥舞,挥舞片刻,突然又一阵大喝:“平安健康要不要?”这一次因为法师的声音太大,近乎吼叫,居然吓得我差点滚下凳子来。我战战兢兢地回答道“要————要————”,其实我简直吓得想要逃了。我心里暗暗地骂道:“要你娘的头!把人都快要吓坏了!啥舅子法师,装神弄鬼的!”最后,法师掏出一个表格似的小本子,叫我填写功德簿,说:“施主,你最好捐1000块钱!”我当时一听,差点真的吓傻,我说我没有那么多钱,真的没有,法师又说,那你就捐300块吧,299块吧,我解释说,法师我确实这次出来没带那么多的钱,况且我的所有的钱前不久都买房子都搞光呱了,法师气愤地瞪了我一眼,那就30块,一分都不能再少了,自己拿起去放进功德箱里。我像获得特赦的犯人一样,赶快跑去丢进30块钞票,逃跑似的离开了那让我今生今世也难以忘记的殿堂了。
  转到后院,勇哥、何哥等人早已在那里笑嘻嘻地等我了,我问勇哥捐了多少,他说法师喊他捐献888块,他最后捐了20块才跑拖,只有小艳组幸运,幸运地跑了,一分钱都没有捐的。
  后院的墙壁上有一个巨大的篮盘般的黑色的繁体的“义”字,我们先后站在下面照了相,在那个很大很大“义”字下面,我们居然渺小得像细细的一竖似的。
  接着,我们就真正地来到了张飞墓前了,墓前有着巨大的石香炉,里面香烟袅袅,两旁是两个高大的盘龙石柱,导游小姐绘声绘色地介绍说:“这两根龙柱是十分神奇的,摸摸龙的头,升官不用愁。摸摸龙的爪,发财天天有!摸摸……”我们便人人都争先恐后地上前去摸,仿佛不久地将来我们都一定会升官发财似的。
  墓室正中依旧塑有张飞的神像,四时享祭,而墓室两旁分别塑有张达、范僵两个暗害张飞的两个部下的跪像,旁边各自站立一个高举铁锤、铁鞭的刽子手塑像,仿佛正欲将两个坏蛋千刀万剐、碎尸万段才解心头之恨似的。
  我们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环绕张飞墓游览。我向导游小姐打听听报纸上介绍张飞墓周围的柏树天然都不长脑壳吗,导游小姐笑眯眯地回答说,那是景区为了配合张飞无头的神奇传说而将柏树的头都剃去的,并非天然的不长脑壳。
  不过,文革中,有一群红卫兵挖开了张飞墓,见到了里面的青铜器等陪葬品,据说,张飞显灵,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但是张飞依旧是个仁慈之人,只是将墓冢上的一棵高大柏树劈成两破,以示警告,从来以后,再也无人敢来动张飞墓上的一草一木了。
  听着这神奇的传说,我们又先后参观了其他讲述张飞事迹的展览室,鲜为人知地了解到张飞的两个女儿居然都有国色天香一般的容貌,先后都成为了后主刘禅的皇后。还知晓了明末农民起义的魔王张献忠攻打阆中时,张飞为了护佑阆中人民再次显圣,屁股坐在高大的锦屏山上,两脚居然伸进嘉陵江里,吓得魔头张献忠屁滚尿流狼狈鼠窜,从此不敢觊觎阆中半步。
  一座城市,山环水绕,因水而生,所以被称为风水古城。
  一座城市,人杰地灵,状元频出,所以被称为科举圣殿。
  一座城市,因一位叫杜甫的诗生曾经感叹地发出:“阆中胜事可断肠,阆州城南天下稀“而闻名千古。
  一座城市,更因一个千年前的猛将军而流芳千古,吸引了四面八方心驰神往的脚步。
  这座美丽的风水古城有一个让我今生今世都刻骨铭心,也让天下人都为之倾倒的名字————阆中!
  这个美丽而神奇的城市,虽然我跨越了两个世纪的门槛只去过三次,仅仅的三次,但是她的美丽和神奇都将终生雕刻在我美好的记忆里,永远永远都挥之不去……
  古城阆中和我的家乡司马相如故里蓬安都将终生雕刻在我的心底!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6-27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深处的赶鸭人

   





                                           邓四平/


     俨然浩浩荡荡的军队,迈动着摇摇摆摆的步伐,晃动着绒毛乎乎胖胖的身体,唱着嘎嘎嘎的动听的歌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鸭群在赶鸭人长长鸭竿的挥舞下,蹒跚地行进在故乡的青山绿水间,走在大地间,走进岁月里。

     记忆中,最使人难以忘记的是那辛苦的赶鸭人,那赶鸭的竹篙,那走到哪里黑便在哪里歇的随遇而安的鸭棚,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昨天一般,唤醒着我最美的记忆。

仿佛电影中苏武牧羊的旌节,那长长的赶鸭竹篙的顶端,往往都绑着二指宽的布条或者撕成条状的塑料亮油纸,旗帜一般,伴随着竹篙的摆动,随风翩然飞舞,迎风招展。那竹竿仿佛具有神奇的魔力,在赶鸭人的手中,竹竿往后一挥,那走在队伍后面因贪食而落伍的鸭子,便会迅速地摇摆着身子赶上队伍;竹竿往旁边一摇,那走出队伍外的调皮的鸭子又会听话的挤入整个鸭群行进的队伍;那竹竿横着一拦,整个行进中的鸭群便会立即停下前行的步伐,迅速地收缩队形。当竹竿在赶鸭人的手中俨然古时英雄手中的长枪大戟倚天而立的时候,在田野里觅完食物吃饱了肚皮的鸭群仿佛接到了鸣金收兵的命令一般,竹编的鸭栏依山靠水地围了起来,鸭群仿佛通灵性的士兵一般,排成一溜长队规规矩矩秩序井然地走进鸭栏开始了一天的歇息。那长长的赶鸭人手中的竹秆俨然神奇的魔棒,令人啧啧称奇。

赶鸭是种辛苦的职业,气温日高,绿染大地之时,赶鸭人就要别过亲人,叮嘱过孩子,挑上沉沉的鸭棚,和他的鸭群一起走上离乡背井漂泊的旅程。长年累月随着鸭群的觅食而逐水而居,漂泊在天地之间,山野之中。

走到哪里黑便在哪里歇。当沉沉的夜色降临,赶鸭人随遇而安的鸭棚便也就近鸭栏围绕的地方安营扎寨下来,赶鸭人的鸭棚的形状大多俨然一座半圆的石拱桥一般,上圆下平,用竹木编制而成,竹席一般的顶棚,顶棚上遮掩着能够隔水的塑料油纸,能防雨,鸭棚内铺有竹席,棚内的竹篾壁上甚至挂有能够防风防雨的玻璃罩子油灯,整个鸭棚其实就是赶鸭人一个可以移动的流动之家。

当鸭棚安顿下来之时,赶鸭人便会在鸭棚的附近田边地头挖个小小的土窝,磊上两坨石头,安上铝锅,拣拾些许柴禾,舀些河里的清水,淘洗上一点点米和上一点点水腌菜,生火做起饭来。我很少看见那些辛苦的赶鸭人杀过鸭子打过牙祭,他们吃的往往都是些很简单甚至将就的饭菜,也许在他们的心里,所有放牧的鸭子都是他们亲生的儿女。

当饥肠辘辘辛苦了一天的的赶鸭人端着饭碗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简单的饭菜围绕着鸭栏转悠,当苍茫的夜色渐渐的笼罩着静谧的乡村四野之时,当晶莹的露珠在淡淡的月色中渐渐爬上草叶尖滴答滴答之时,当鸭群在嘎嘎嘎的歌谣声中渐渐安静之时,赶鸭人才会拖着疲惫的身子,蜷缩着,和衣歇息。但苍茫夜色中,那微弱的玻璃罩子的油灯的光却会始终的亮着,仿佛瞌睡人的眼,据赶鸭人说,那灯火亮着一可以防偷鸭的贼,更可以防山野之间的野兽等物伤害鸭栏里的鸭群。其实,在荒芜的山野之中,那星星点点的灯光,尽管气若游丝一般,仿佛任何一阵风过,便会将其吹灭,但那灯火却总是那么耀眼和醒目,在赶鸭人的心目中,那是孤独的行旅中亲密的朋友与伙伴,伴随着孤苦伶仃的乡村赶鸭人,打发走每一个孤独寂寞的乡村之夜,迎来每一个曙光初露的黎明,那灯光虽然微弱,但却镇定,顽强,乐观,开朗,无畏,无我,给人生存的信心,勇气,生活的希望,以及力量。

逐水而居,随遇而安。草长莺飞,春华秋实。这些南来北往从我童年记忆里匆匆而过的辛苦的赶鸭人挥舞着长长的鸭竿,他们驱赶着对生活的梦想与渴望,从岁月的深处走来,向大地的深处走去,他们漂泊的身影,他们蹒跚的步履,他们褴褛的衣衫,他们辛苦的生活,他们夜色里疲倦的面容,都仿佛一道天地之间深情的风景,雕刀一般,刻骨铭心地镌刻在我记忆的深处,挥之不去。

                           

2010年6月28日作于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嘉陵第一桑梓







http://img.mala.cn/month_1006/1006280215d76bab761e0f120a.jpg





http://img.mala.cn/month_1006/10062802167cfb7dae1430916e.jpg





http://img.mala.cn/month_1006/100628021851844e2779560a42.jpg




http://img.mala.cn/month_1006/1006280218e9a16f30dff60df6.jpg





http://img.mala.cn/month_1006/10062802197b3f5b78c4eef892.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6-29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6-29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见到美女顶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岛,月亮岛,牛儿及其它   文 / 邓四平
一个凄美的传说。从后羿苍劲的弯弓和勃发的雄姿中落英缤纷般悄然陨落。
金龙为马,长车风雷滚动。金乌闪耀,长鞭石破天惊。天上十日,赤地千里。后羿射日,九坠凡间。蓬州太阳岛兮,疑是天上九日坠其一?
一个浪漫的故事。从嫦娥奔月的广袖和飞天舞的飘逸中繁花似锦般化云飞升。
玉兔为伴,月宫千里婵娟。桂花飘香,良宵胜值万金。蟾宫折桂,玉宇琼楼。把酒问天,长歌如琴。蓬州月亮岛兮,疑是嫦娥洒落人间之琴韵?
一个千古的传奇。在牛郎织女的脉脉含情和满天银河的牵肠挂肚中刻骨铭心。
小扇青罗,天街夜色似水。流萤翩舞,山川如画如屏。燕儿呢喃,佳期如梦。葡萄藤下,缠绵悱恻。蓬安百牛渡江兮,疑是牛郎织女鹊桥来相会?
日出江花红胜火。月出东山花似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将双手插入地心,从地心中捧出太阳。将太阳缀入江中,一把金锁锁天地。一江丽水,从此化龙。一岛一仙境,一步一风情。
将思念放进苍穹,从浩宇中摘下月亮。将月亮置进心灵,一把银锁锁江山,一城江山,从此灵秀。一江一传奇,一山一风景。
太阳入梦。仙岛入心。牛鸟谐居,天人合一。芳草鲜美,嘉木森森。鸟语花香,落英缤纷。虽非仙境,胜似仙景。
月亮入心。山水入梦。残月似钩,水天一色。落霞齐飞,碧波荡漾。鸥鹭翔集,静影沉璧。虽非蓬莱,恰似天堂。
嘉陵风光秀美,桑梓人文厚重。物华天宝之古城,人杰地灵之名镇。千年山水,万载文章,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万秀诗画蓬安,世界有名。
蓬州自古灵秀,江城历来俊美。山清水秀之宝地,龙飞凤舞之名城。锦绣江山,如画如屏,凤栖梧桐,翱翔九天,千古风流圣地,举世皆惊。
以苍天大地为舞台,以万里江山为背景,以灿灿太阳为眼睛,蓬安有此仙岛,山水何愁不兴?
以相如文化为载体,以遨游四海为追求,以朗朗明月为心灵,蓬安有此仙境,人文何愁不盛?
梦栖山水间,心泊诗画里。
太阳兮,月亮兮,星汉常灿烂,山水胜江南。
太阳兮,月亮兮,一岛一仙境,步步皆风情。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历6月19去遂宁灵泉寺拜观音,很灵验的!大家记得去哦!

发表于 2010-7-1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6# 有事不烧香


    虽然你帮我的帖子只顶了两个娃娃,但是我依旧感谢你的关注和对我的扎起!!!!!!!!!!!!!!
    好人,来,我亲你一个!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深处的赶鸭人   文 / 邓四平

  






    岁月深处的赶鸭人,辛苦漂泊、逐水而居,在走过的乡村之路上刻下生命的顽强与乐观,是一道带给我们希望和镇定的风景……



  俨然浩浩荡荡的军队,迈动着摇摇摆摆的步伐,晃动着绒毛乎乎胖胖的身体,唱着嘎嘎嘎的动听的歌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鸭群在赶鸭人长长鸭竿的挥舞下,蹒跚地行进在故乡的青山绿水间,走在大地间,走进岁月里。
  记忆中,最使人难以忘记的是那辛苦的赶鸭人,那赶鸭的竹篙,那走到哪里黑便在哪里歇的随遇而安的鸭棚,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昨天一般,唤醒着我最美的记忆。
  仿佛电影中苏武牧羊的旌节,那长长的赶鸭竹篙的顶端,往往都绑着二指宽的布条或者撕成条状的塑料亮油纸,旗帜一般,伴随着竹篙的摆动,随风翩然飞舞,迎风招展。那竹竿仿佛具有神奇的魔力,在赶鸭人的手中,竹竿往后一挥,那走在队伍后面因贪食而落伍的鸭子,便会迅速地摇摆着身子赶上队伍;竹竿往旁边一摇,那走出队伍外的调皮的鸭子又会听话的挤入整个鸭群行进的队伍;那竹竿横着一拦,整个行进中的鸭群便会立即停下前行的步伐,迅速地收缩队形。当竹竿在赶鸭人的手中俨然古时英雄手中的长枪大戟倚天而立的时候,在田野里觅完食物吃饱了肚皮的鸭群仿佛接到了鸣金收兵的命令一般,竹编的鸭栏依山靠水地围了起来,鸭群仿佛通灵性的士兵一般,排成一溜长队规规矩矩秩序井然地走进鸭栏开始了一天的歇息。那长长的赶鸭人手中的竹秆俨然神奇的魔棒,令人啧啧称奇。
  赶鸭是种辛苦的职业,气温日高,绿染大地之时,赶鸭人就要别过亲人,叮嘱过孩子,挑上沉沉的鸭棚,和他的鸭群一起走上离乡背井漂泊的旅程。长年累月随着鸭群的觅食而逐水而居,漂泊在天地之间,山野之中。
  走到哪里黑便在哪里歇。当沉沉的夜色降临,赶鸭人随遇而安的鸭棚便也就近鸭栏围绕的地方安营扎寨下来,赶鸭人的鸭棚的形状大多俨然一座半圆的石拱桥一般,上圆下平,用竹木编制而成,竹席一般的顶棚,顶棚上遮掩着能够隔水的塑料油纸,能防雨,鸭棚内铺有竹席,棚内的竹篾壁上甚至挂有能够防风防雨的玻璃罩子油灯,整个鸭棚其实就是赶鸭人一个可以移动的流动之家。
  当鸭棚安顿下来之时,赶鸭人便会在鸭棚的附近田边地头挖个小小的土窝,磊上两坨石头,安上铝锅,拣拾些许柴禾,舀些河里的清水,淘洗上一点点米和上一点点水腌菜,生火做起饭来。我很少看见那些辛苦的赶鸭人杀过鸭子打过牙祭,他们吃的往往都是些很简单甚至将就的饭菜,也许在他们的心里,所有放牧的鸭子都是他们亲生的儿女。
  当饥肠辘辘辛苦了一天的的赶鸭人端着饭碗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简单的饭菜围绕着鸭栏转悠,当苍茫的夜色渐渐的笼罩着静谧的乡村四野之时,当晶莹的露珠在淡淡的月色中渐渐爬上草叶尖滴答滴答之时,当鸭群在嘎嘎嘎的歌谣声中渐渐安静之时,赶鸭人才会拖着疲惫的身子,蜷缩着,和衣歇息。但苍茫夜色中,那微弱的玻璃罩子的油灯的光却会始终的亮着,仿佛瞌睡人的眼,据赶鸭人说,那灯火亮着一可以防偷鸭的贼,更可以防山野之间的野兽等物伤害鸭栏里的鸭群。其实,在荒芜的山野之中,那星星点点的灯光,尽管气若游丝一般,仿佛任何一阵风过,便会将其吹灭,但那灯火却总是那么耀眼和醒目,在赶鸭人的心目中,那是孤独的行旅中亲密的朋友与伙伴,伴随着孤苦伶仃的乡村赶鸭人,打发走每一个孤独寂寞的乡村之夜,迎来每一个曙光初露的黎明,那灯光虽然微弱,但却镇定,顽强,乐观,开朗,无畏,无我,给人生存的信心,勇气,生活的希望,以及力量。
  逐水而居,随遇而安。草长莺飞,春华秋实。这些南来北往从我童年记忆里匆匆而过的辛苦的赶鸭人挥舞着长长的鸭竿,他们驱赶着对生活的梦想与渴望,从岁月的深处走来,向大地的深处走去,他们漂泊的身影,他们蹒跚的步履,他们褴褛的衣衫,他们辛苦的生活,他们夜色里疲倦的面容,都仿佛一道天地之间深情的风景,雕刀一般,刻骨铭心地镌刻在我记忆的深处,挥之不去。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7-2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