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岸中苏边境戎边三年,曾与战马结下深厚感情。策马奔驰在皑皑茫茫雪原,飞一般的惬意青
春。与战友赛马在江岸扬起雪块飞扬,犹历历在目无比快活。骏马奔驰保边疆,手握钢枪威武雄壮 。
虽没有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宜将剩勇追穷寇
的胜利凯旋,但正如 戚继光诗里说的:“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
都是横戈马上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戎马倥偬的品格造就了我们,同样有着壮
志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的豪情,保家卫国职责只要求我们,坚持一个信念“但使龙城飞将在,不
叫胡马渡阴山” 。尽管兴安岭冬季的极寒和大雪给行军带来艰难,但与战友们十几人荷枪实弹威风八
面的潜伏和巡逻,总是油然而生的神圣和光荣。严防死守边界,抓住了多次里潜外逃越界的情报人
员,保卫了祖国的边疆。
若骑马非桀骜不驯的烈马才叫棒,十分 的疯狂先是扬蹄站立,而后是尥蹶子,想把骑手摔下。
前蹦后蹶,反反复复几十次。最暴烈的更是难骑上马背,就像美国西部牛仔骑烈马赛,要先把马眼睛
蒙上后在上马,骑好后再扯下眼蒙。那悍马折腾累了见扔不下骑手就会猛跑想把你甩下来。也有极个
性的悍马老马会用打滚的坏招,更要时刻加小心,若被压在马下可就惨了。但当你降伏了它后,那风
驰电掣的感觉,风在耳边刮脸,拽紧缰绳蹬牢马镫夹紧马肚,身体前倾几乎趴在马鞍上,三五公里转
瞬即到。有时马若一星期不骑,就会撒野,总要好骑手驯练一番才听使唤。换逍遥马只是稳当,便没
了速度没了刺激,好男儿就 应善降烈马。
因爱马,入伍次年放弃文书干了近一年弼马温,驯马养马的乐趣丰富了人生经历。连队的十几匹
战马也和我有了很深的感情。有几匹只让我骑,别人骑就会撒野。最难忘的还是我亲手接生的小马
驹,三天后就 能跑,我经常抱起他前蹄,搭在我肩上,小马儿便和我蹭脸舔我,放下后我就追他,有
时他也追我,训练场里便充满了我的欢乐和马的欢快嘶鸣。战友们无不赞叹羡慕。久而久之,我一抬
手,他便会扬起前蹄站立,不过他长得太快了,四个月后我就 承受不住他搭肩了。他经常撒欢 , 我
便要小心应付了。记得有一次一林场女工来营地办事,那小马驹跑到跟前突然扬起前蹄要搭其肩上和
他玩耍,她被吓坏了摔倒在地上,我急忙搭救解围。并给她表演了我与小马的默契杂耍。这一幕引得
战友们的一片笑声。
马到成功,金戈铁马,老马识途,秣马厉兵,一马当先,犬马恋主,汗马功劳,舍得一身剐,敢
把皇帝拉下马 ·····这些成语就成了我印象极为深刻的烙印。
马中的极品是汗血马,我连队也曾有过匹相仿的好马,跑得松树在后退,风在轰响,一声嘶鸣扬
蹄飞奔,雄壮昂扬,连绵不绝的蹄声 ,足已叫醒即将昏睡的江边夕阳……
曾有不少文人墨客赋诗填词,撰写传奇故事来描写汗血宝马。
唐代李白有《天马歌》:
“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
宋代司马光也有《天马歌》:
“大宛汗血古共知,青海 龙种骨更奇,网丝旧画昔尝见,不意人间今见之。” 史书记载,为了得到“汗血宝马”,汉武帝还曾经两次派兵远征西部。
汉武帝刘彻在《天马歌》里赞到
太一贡兮天马下,霑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这说的就是马踏飞燕的汗血宝马。据说当时的大宛良驹就是强国强军的汗血宝马,配上当时极 为先进的强弓硬弩打败了强大的匈奴帝国。
杜甫 的《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赞扬的也是名闻遐迩的汗血宝马。(唐)王维在他的《 观猎》中写到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急,雪尽马啼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骑马狩猎的情趣更添人对马的依赖。在军营那时还让狩猎,驻区附近的鄂伦春族就是以狩猎为生的。特别是在深山老林里狩猎时,远离营房居所,即使不骑也可放心撒开缰绳,不用去管它,他会乖乖的跟在你身后,不会跑开,那马儿很会看生路熟路。不过一星期的狩猎艰苦,回来后油光绽亮丰满圆滚的马后臀明显会瘦得凹塌下去 ,可想而知那 是怎样的艰苦环境。 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有恋德泣, 马变别群鸣,只要我们具备了龙马精神,一切的艰难困苦都会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