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中市委、市政府作出向全市党政干部(含公检法司)及事业单位财政供给人员借款筹集“六路”建设准备金的决定,对此,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理解并大力支持,全市人民更是一片叫好,认为这是“巴中党员干部全力参与大交通的表率”。但是,一些不和谐的论调却时有出现。作为一名普通网友,由于个人原因,本人对借款筹集“六路”建设准备金的一些背景有所耳闻,看到这些论调,实有数语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2009年,巴中首次提出了“六路建设”目标,即巴达铁路、巴达高速、巴南高速、广巴高速、乐巴铁路、巴汉高速。“六路”总投资达480多亿元,巴中必须承担17.5亿元的建设准备金筹集任务。巴中一弹丸、贫瘠之地,17.5亿,谈何容易?考虑到这一实际困难,省委、省政府对巴中给予了殷切关怀,已先行拨付准备金3个多亿,巴中多方筹集4.5亿元,目前,尚下差10亿元,资金缺口巨大!既然我们面临如此大好发展机遇,既然省委省政府已全力支持老区加快发展,我们有何理由不感恩关怀?不为“六路”建设出份力?
作为老区干部职工,应该能为“六路”做一点微薄贡献而自豪!况且,这样更能进一步体现巴中人民全民参与大交通,“人人争当修路人”!更能体现老区干部群众发扬红军精神,彰显王瑛精神,自力更生办交通的精神风貌!况且,全市干部职工的这一点点借资,实为杯水车薪。然而,钱虽少,但意义重大。相信也只有我们自己全力投入,主动参战,才能赢得上级的更加重视,从而加大对“六路”建设的更大投入。为了大交通,为了老区人民的福祉,巴中市委、市政府可谓用心良苦!
同时,在借款问题上,巴中市委、市政府也作出了很多人性化规定,坚持“三不准”、“六不借”,即不准下达指标,不准工资代扣,不准以债抵款;有困难的不借,离退休人员不借,农户居民不借,企业职工不借,本人不愿意不借,以物抵款者不借。借期:三年,2010.8-2013.8借款,2013.8-2016.8无息还款。由此可见,党委、政府是充分考虑了地方干部职工的实际问题的。当然,确有困难者,完全可以不予借款,何必聒噪饶舌,扰人试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