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该如何消除留守儿童的假期孤独感,让孩子们开心“度假”呢? 省教育科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建议建立乡村儿童活动场所。他认为,城市有青少年宫和儿童活动中心等各种设施,农村也应有。至于方式,可以利用农村闲置校舍,因陋就简加以改造;或充分利用现有教室和教师,实行“一室两用”。要加大对农村儿童活动和场所建设的投入。搞活动也好,建场所也罢,资金还是关键。这位专家呼吁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儿童活动和场所的投入,将其列入政府每年的预算中。 学校也要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延伸到假期。王建华建议各中小学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在假期里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们参与进去,以不断培养孩子们的归属感。还可以开放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以及乒乓球室等场所,让农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有地方可以去。永州市零陵区大庙头完小今年暑假就决定推行“一帮一”计划,即全校10名党员,每个党员跟、帮、带一个留守儿童;分年级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讲故事、赛乒乓球等各种活动;学校在紧张的经费中拿出3000元,组织一些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参观本地周家大院、大仙观、仙神沟等名胜景点,以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花垣国土希望小学将本校龙金蓉等35名孤儿留守儿童组织起来,暑假派专人教他们唱歌、跳舞,并通过湘西州关工委与吉首大学师院教师子女结成快乐帮扶对子,结对联欢。该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免费面向有困难的留守儿童举办舞蹈体验、声乐入门、民间艺术、天文观测、汽车模拟驾驶、苗族服饰表演等35个免费培训项目。县长乐中学等学校专门就留守儿童编制假期安全“明白卡”引导孩子们安全地度过假期等等。这些活动都很有意义,对孩子们过好假期生活很有帮助。 村组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泸溪县充分利用村级图书室、远程教育活动室等场所,每天向留守儿童免费开放,让留守儿童暑期有去处。他们还建立留守儿童家庭管理服务网络,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身心健康状况、学习情况、流动情况等进行动态收集记录。建立“代理家长”队伍,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监管,帮助他们疏通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弥补家庭亲情缺失。建立 “一帮一”制度,学校老师、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党员团员等分别联系一个留守儿童家庭,暑假期间,深入留守儿童家里,帮助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的实际问题。
肖汉仕则建议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尽量利用这难得的长假,多与孩子接触,有条件的可以接孩子去团聚。他同时呼吁相关机构和专家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这方面的课题研究。他还建议相关部门特别是学校组织暑期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时,把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记者 姚学文 通讯员 向民贵 张耀成 唐玉燕 彭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