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路] 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嘉陵江水运兴盛,顺庆城东门外沿江岸的堤坝和码头逐渐有人新修房舍,开设商店,形成街市。沿江街道自小东门起,有三丰街(因街区内有三丰楼而得名)水府街(因水府宫在街区内)、禹王前街(因在禹王宫前)、兴顺街、吉祥街、北津街。街房都是穿逗结构瓦房。街道狭窄,宽度多为4米左右。1956年6月25日,南充遭受特大洪水袭击,这些街道东侧部分房屋被冲垮,1957年至1958年间,市人民政府责成市建设科,主持拆迁沿江各条街道东侧临江岸的居民住房,扩宽街道。建成滨江路。以模范街东头与滨江路交汇处为界,南段自小东门起,包括原三丰街,水府街,禹王前街至嘉陵江大桥西头南侧,长594米为滨江南路。北段自嘉陵江大桥西头北侧起包括原兴顺、吉祥、北津等街,长968米,宽32米,为滨江北路。路西侧为房舍铺户,东侧临江无房屋,下为江岸码头。1981年洪灾后,在嘉陵江西头北侧江岸一段建滨江公园。现园内绿树成荫,面积4200平方米,建有凉亭、花园、茶园、小卖部、洪痕亭、洪痕碑。洪痕碑上刻有清光绪癸卯(1903)及1956年、1981年3次特大洪水,嘉陵江洪峰水位标高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