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横跨江浙,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就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富饶的物产和秀丽的自然风光来说,可称五大淡水湖之冠。它发挥着蓄洪、灌溉、航运、供水、水产养殖、旅游等多方面功能,同时也是无锡市、苏州市等地的主要饮用水源。

发酵、腐败和表面被太阳晒干的太湖蓝藻
近十年来,太湖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重,已严重影响到人民的日常生活,制约了流域的经济发展。据专家们分析,造成太湖富营养化的基本原因有三条:一是农业和生活污水大量增加,仅此足以使太湖水中的含氮量超过三类水指标。二是工业污染增加。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排入江河,使流域内中小城市,周围的地面水都受到严重污染,形成黑水带,并随河网扩散而影响太湖。此外,养鱼、水运和旅游业等湖内的各种其它开发活动,也使污染物发生量直线上升。

滇池蓝藻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滇池富氧化以来,滇池的蓝藻每年都定时出现,已非是一个新问题。蓝藻的出现和环境、温度等有很大关系,因此每年的危害程度都有所不同,历史上以1999年和2001年的最为严重。

松花江污染
2005年,吉林石化发生爆炸,向松花江排放苯类污染物高达100吨,水源地断面硝基苯浓度超过国家标准30.1倍,松原市全市停水7天,哈尔滨停水4天。
继2000年“死鱼事件”后,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水域2006年破冰后又出现大面积鱼类的死亡。经监测分析,白洋淀淀区存在大量污水,水体污染较重,水中溶解氧过低,造成鱼类窒息死亡。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保定市及有关县(市、区)污 水处理厂建设严重滞后,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进入白洋淀。二是满城县造纸业发展失控,污水排放量已增加至每天8万吨,只有3万吨经过集中处理,其余5万吨只是经过厂区简单处理即排入漕河。三是白洋淀水位长年偏低,且今年补水较晚。四是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存在偷排偷放污染物问题。
我国是世界13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