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之后话防灾减灾
编者按:在抗御陈河“7.24”洪灾期间,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胡云率队来我县指导工作。期间,胡云从政策、经验、自然科学等多个层面谈及抗灾、防灾、减灾问题,对于全县各级党政、职能部门,以及各界群众正确认识自然灾害,理性反思既往工作,牢固树立科学的防灾减灾意识具有指导意义。现将胡云的部分讲话摘编如下:
一、陈河“7.24”洪灾属于山洪灾害,而非泥石流灾害。山洪灾害与泥石流灾害的的区别在于,当水与泥石的比例超过1:1.3时,即为泥石流灾害。
二、四川山洪灾灾害的主要特点是“陡涨陡落、破坏力极强”。与长江中下游洪灾不一样,前者主要是“淹没”,后者是“淹没+冲走”。因此,四川在建造防洪堤坝方面,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有很大区别,主要是水下基础工程要深得多,造价要高得多。
三、突发山洪、泥石流等都是自然灾害,但水库出事就是责任事故。遇到到超标准洪水,政策允许溃坝,但不允许死人;遇到标准洪水,政策不允许溃坝。标准或超标准,要看水库的设计规划,是50年一遇,还是100年、200年,乃至1000年一遇的洪水。
四、强降雨后,必须迅速全面检查辖区内的各类水利工程,被毁或有问题的水库溢洪道必须马上修复和整治,不能坐等项目资金来了再漫漫修。各个土坝库区要备足草席及其他抢险物资,万一大水漫坝,要采取应急措施不让它溃坝。
五、灾害不可避免,预警事在人为。陈河“7.24”洪灾之所以没有造成更大的人员损失,基层干部的预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希望巴中、通江今后能在灾害预警机制创新方面进一步创造经验。
六、特别要防备次生灾害。山洪灾害后,往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暴雨过后连续几天、十几天大太阳暴晒,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因此要特别注意预警,特别注意群测群防。今年7月底到8月上旬是四川防洪抗灾工作最艰难时期,各地一定要谨慎从事,认真做好科学防灾、减灾、抗灾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