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13|评论: 2

二十年如一日 西昌最牛“发明哥”感动网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3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十年如一日  西昌最牛“发明哥”感动网友

16岁 白建林萌生了发明耕田机的想法,初中未毕业的他离开父母在异乡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苦的发明生活。
23年 他自学1000余本专业书籍,绘图达5000余张,收集螺丝10000余颗,先后发明出6台机器,两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39岁 他选择暂时不结婚,昨(22)日他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只要我的微型耕整机不投入使用,我就不结婚。”

     近日,在西昌网络上出现一个大家难以读懂的人,网友都称他为“发明哥”,“发明哥”白建林始自平凡,来自农村的他连初中都没毕业,但打开国家专利局网站,人们会发现他名下有两项专利。“看到自己和乡亲们种土地一直都是靠牛耕手挖,觉得太辛苦,太费事了,如果能有一种机器代替牛耕手挖,那该多好啊!”这是白建林一直以来的心愿,并且从16岁开始他便为这个心愿付出了自己23年的青春与心血……
  
   16岁萌发“发明耕田机”的想法

   今年39岁的白建林是南充人,初二时由于家庭贫困辍学在家务农。
   白建林的家乡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新庙乡,这里的农民大多数都依靠土地生存,在白建林的记忆里,从小到大,他看见父辈们耕作时都依靠牛耕手挖,他原本没有多想,以为这就是在土地上劳作的方式。
  “记得16岁那年,队上还有4头牛,平均6户人家一头,但是农忙时牛还是不够用。”白建林回忆说。
  没有牛,耕作只有靠人力,而正在这时,白建林的父亲因为身体不好,不能再参加劳作。白建林一家5口人有5亩土地,没有了父亲这个主劳力,大忙的时候,其他农户家的土地早就种完了,自己家的还剩下很多,而白建林自然也就成为了家里的劳动力。
  辛苦一天下来,白建林躺在床上几乎不能动弹,全身酸痛,他真正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也在这时,一个念头开始从白建林脑海里闪过--“要是能设计出一种机器来代替人力耕种土地,那么我们也就不用这么辛苦了,而且还可以节约不少时间。”
  白建林不是想想而已,自从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便开始了自己艰难而漫长的“发明之路”。
  “产生了这个想法后,我就到处去找相关的机械书籍看,偶尔去买一些废铁来搞研究”白建林说,19岁时为了研究一个动力原理,他把生产队集体的打谷机拆了,然后偷偷的搬到自家的小屋子里研究。“怕被家人和村民发现,我都是深夜一个人悄悄的研究。”白建林笑着说。
    初中文化的白建林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一些人,有支持的,也有在一边冷嘲热讽的,觉得白建林要想发明这种机器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白建林没有理会别人的看法,农闲时,他便开始到县上去买一些废旧的钢铁零件回来琢磨,开始凭借着自己的兴趣制作起简单的试验机模型,可是由于没有任何理论基础,白建林的模型做出来后,却犹如一堆废铁,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白建林连续制作了两台,都没有成功,这对于他而言,无疑是很大的挫败,他也开始慢慢对自己失去信心,最后选择了放弃。之后,白建林便跟随姐姐和姐夫来到了西昌市打工,但是打工的生活还是不顺畅,后来他又回到家乡继续耕种土地。
    但是“搞发明”这个梦想,依然深埋在他心中。

   1998年首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当时父母和亲戚都反对我搞这个发明,为了不影响我的发明,为了不拖累父母,1998年我从南充再次来到了西昌打工,背着亲人开始搞我的发明。”白建林说。
    1998年白建林再次来到西昌市之后,他开始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他的发明事业上。为了不影响发明,他打半年工,挣几千块钱后,又搞半年发明。“半年虽然可以挣几千块钱,但是对于我的发明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前前后后我反复试验6台机器花了差不多20万。”白建林说,这已经花去了他所有的积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白建林的不断努力下,耕作机的雏形开始慢慢形成,最终获得了国家专利。1998年6月12日,对于白建林而言,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因为这天他的发明获得了国家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此后,白建林开始不断地在此基础上对该机器进行改良更新,前后一共制作了6台机器做试验。
  经过多年来的钻研,白建林发明的“多功能微耕机”试验用机获得了一些人士和农民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该机器功能全面、机型新颖、小巧实用,很适合山区丘陵地带的推广使用,还有不少的农民提出希望早日能够购买到该机器的愿望,并鼓励白建林要想办法早日生产出来,好让他们省去养牛和耕作之苦。

    自学成才不惜一切“疯狂”搞发明

     据白建林介绍,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发明,他省吃俭用但是还是不够用,经常身上是一分钱都没有,还经常跑到西昌打工的姐姐那里混饭吃。“2005年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全身无力、头昏、眼花,这样的情况持续一个多月,因为没有钱,所以没有去看医生,每天我都坚持绘图,看相关的书籍,就是那样硬撑撑过来的。”白建林说,现在想起那段日子来都很后怕。
   “老板求你们理解一下嘛,我为了搞这个耕田机,钱都花完了,可不可以免费找给我一点材料嘛?”有时需要一些零部件,但却身无分文,白建林就会到街上一些机器修理店去求老板给些零件,了解他的情况后,一些好心的修理店老板还是会给他一些材料。
   “除了下跪,我什么求人的方式都用过。”白建林说,为了搞自己的发明,他什么都愿意付出。
   “我经常都会到凉山州图书馆去看书,我也经常跑到新华书店去看书。”白建林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搞发明和看书学习是他最大的乐趣。“虽然文化低,但是只要自己去努力,只要勤奋,很多东西还是可以自学的。”白建林介绍说。
    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是白建林对自己的发明创造依然很执着。他最开始连图纸都看不懂,机械原理全都不入门,20余年的时间他自学1000余本专业书籍。
  “现在绘图、机械原理这些对我来说根本没有问题了。”白建林说,为了能够搞懂机械方面的原理他常常整天泡在书店里,常常到一些小书摊上去淘一些旧书。
   “中国农业机械化报、农业机械设计手册、机械设计基础……”在白建林租住的不足15平米的小房子的书桌上,整齐的摆放着上百本与机械有关的书籍。
    由于缺少资金,白建林的很多零部件都是自己去废品回收站淘回来的,也有一部分是自己平时收集的。从最开始搞发明,前后实验6台机器,他一共收集了螺丝10000余颗。
  “发明机器用的零件都是我从废品回收站淘回来的,空闲的时候我就会到废品回收站去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可用的零件”白建林说,每次上街看见有什么掉了的螺丝、废铁皮之类的,他都会把它捡回来。
    在白建林的租住的小房子里,床下、墙角等角落都放着一些螺丝、弹簧、铁皮、钢条等。白建林说,这些都是自己平时在工地上、街上、废品回收站里找回来的。“虽然有些东西可能现在没用,但是可以放着以后用,这样可以节省很大一笔钱呢”白建林看着这些“宝贝”高兴地说。
   “从搞发明创造到现在,估计一共绘了图纸接近5000多张,用掉100余支铅笔,用掉尺子近50把,用掉橡皮擦接近100个。” 在白建林租住房的一张旧桌子上,整齐的摆放着一摞近30厘米厚的图纸。“开始根本不懂绘图,画条直线都是斜的”白建林说,开始时他根本不懂绘图,全是找书籍、找资料一步步的学的。
   “最开始的时候绘一张图纸要好几天才能够完得成,而且自己绘的图纸很多都不行,一个图要反复绘好几次才行。”白建林说,为了学习绘图有好几次他的手都磨出了血泡。

    执着“发明哥”至今未结婚

    大家对白建林的期望,让他顿感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但是在他的心里却有说不出来的苦衷。他有两个心愿,一个是自己的专利能够广泛推广造福群众,另外一个就是找一个贤惠善良的妻子共结连理。
  “我何尝不想该机能够早日为农民朋友服务啊,但是一项机械专利要进行转化首先需要拿出一台样品机作示范介绍,否则无法进行。”白建林一脸无奈地说,我为研制此机已经被弄得山穷水尽,而单做一台标准的样品机也需要花费一万多元钱左右,对于现在一贫如洗的我而言,那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再大的困难都已经走过了,现如今摆在白建林眼前的这个困难虽然还在困扰着他,但是他乐观地相信,千里马一定会遇见伯乐的。
    虽然都39岁了,但是为了自己的发明,白建林至今都没有结婚。
    白建林说,前几年家人帮他找过两个女孩,但是由于他惨淡的经济状况,还有他的发明事业最终都吹了。“两次都是对方刚知道我在疯狂的搞发明,马上就吹了。”当谈及此话题时,白建林颇为尴尬地笑着说:“这么多年来,我的全部心思都花在了这项发明上,根本就没时间考虑个人问题,说心里话,谁不想成家立业啊,希望能够遇见一个贤惠善良的妻子共结连理,这是我现在的另一个心愿。”
   谈到对未来的打算,白建林很坦然,“虽然自己现在生活很拮据,生活不像生活,家不像家,但是我会坚持我的想法,不把微型耕整机投入使用,我是不会结婚的!”
   采访结束时,执着的白建林表示不管碰到什么困难,他会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
未命名.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帖子,有图有真相,申请加精华!

发表于 2010-8-23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搞了半天,还是个南充的。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