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是鬼节.这天百鬼放假.可以上阳间放松放松.十四的半夜鬼门开.一直到十五的半夜关.所有的鬼必须在鬼门关闭之前回阴间.否则就滞留阳间成为孤魂野鬼!同时整个阴历七月也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月份.游魂增多.夜间不能啼哭.不能吹哨.否则易引来百鬼!在记忆里,这个日子给予我神秘的压抑,从小到大,我对这个节日都很敬畏。特别是夜幕降临的时候,村前大道小径上忽明忽暗的灯火乱串,我很小就喜欢搬一张凳子,坐在有灯的院坝里等待灵异事件,心头一定暗暗的镇静;自己强迫自己不要慌张,集中一切注意力,睁开眼睛。看着所谓的鬼怪乱窜、、、有时候,在大人的千叮万嘱之中,在床头挂风铃 ,听说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可以获得保护;晚上没有特别的事情不可以随便外出,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特别记得化纸钱的时候,一定要要用银元一样大小的铁印子,用一个小锤子敲打,直到在火纸上面印上了所谓的"乾隆通宝",那些冥币其中比较重要的组成俗话说的“烧包”。具体就是,要为已故的每位亲人奉上一包纸钱,还要在纸包(应该叫烧包)外面按一定的格式书上所封的对已故亲人的称谓(这个不同于一般的称谓,很难记住)·金额·时间以及祭祀人署名(这个也很特殊的)。虽然繁琐,至幼我就记下了所谓的书写格式:今逢(中元)之期 (子、孙 王孝贤)虔备钱财一封 上奉 (显考/显妣 王公xx老大人/王母xxx老太君)受用 日期填写农历 己丑年七月十三日(最迟日期七月十五日前)焚化-----在 包 的背面 要写“封”字,传统是用毛笔书写;已故父/母的头衔分别是 显考/显妣,已故祖父母分别是 显祖考/显祖妣。在把书写好的烧包和供果搬到特定场合烧冥纸 ,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偷吃祭品 。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预防的办法是晚上晒衣服的时候,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还有喊名字 ,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另外,这几晚再热都不要到河边游泳,此时好兄弟会和你玩 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最好是安静坐在家中,一定别乱看乱想,因为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在深夜的时候,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相较之下,谁会赢… 到这个时候,我是一定不会靠墙而坐的,好兄弟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实在要出门,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样一个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觊觎,是真的… 是在内心好害怕,咋办呢。小的时候我记得我下晚自习回家必须经过一条小道,路边很多茅草根,我们就用茅草根当做口哨,一路使劲吹口哨,拼命的释放自己的心虚与恐惧。这样的效果至今都有作用、、、
当我逐步长大成熟的时候,我觉得所谓的鬼节,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民国以来,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处历年此时都有"追悼阵亡将士法会"。用番(喇嘛)、道(道士)、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的牌位,进行公祭。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在中国,道教与佛教有力的融合,是最好的佐证。同时,这也是人类内心世界对故人的一种尊重与悼念,也是爱心的衍生。俗话说的好,阳间有,阴间也不缺。其实都是在生的人对爱的延伸与传播。大爱无疆啊,让有形的世间回荡一片温暖在无形的虚拟的世界。所以我很庄重的承诺:人鬼情未了,和谐社会很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