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张羽视角

摆哈马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2、订亲。彝称“俄惹木”。说亲说妥后,男方择定吉日,通知女方家订亲的日期。届时,男方家请数人携带大部分聘金(聘金不能一次性付清)、酒前往女方家。走近房屋时,女方家的姑娘们象征性的向客人泼水。进屋就坐后,客人向主人说明来意,并把聘金交与对方;对方则用盛有玉米籽(荞籽或豆籽即可)等谷物的簸箕来接聘金,并从中拿出一点现金(一般是伍元、拾元、数拾元不等)做为回礼送给客人们(民改前讲究送鸡);然后杀一猪招待客人,取出猪苦胆胰脏观看吉凶(彝称“乌吉乌勒赫”),如苦胆又大又黄,胰脏又直又肥,象征吉祥相配,可以缔结婚约;如胰脏卷曲就不能相配。看吉凶是象征性的,一般不能用胆脾的吉凶与否来决定两家联姻与否,既使胆脾呈凶也会自圆其说,吉多凶少;次日女方家也同样派遣数人前往男方家。男方家亦杀猪招待客人,取猪苦胆、胰脏看吉凶。至此,订亲仪式结束。   “俄惹木”后,双方不得反悔,男女双方不能随便娶嫁他人和与他人发生性行为。如一方违约悔婚,就按“一个鸡蛋赔两个”的方式对对方进行经济赔偿外,还要打酒洗脸皮和“依查朵”(意为喝热汤,打杀猪羊招待对方以赔礼)。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3、送嫁妆。彝称“贝觉砷”。订婚后,男方家根据女子的年龄决定举行婚礼的日期。女子的年龄在17、19、21、23等逢单的岁数时可举行婚礼;婚期择定后,离婚期约1月左右时间时,男方派人向女方送去备好的嫁妆——百褶裙(也有送钱的),并送去余下的聘金和一对仔鸡一小猪,随带口信通知女方举行婚礼的日期。   迎亲 婚期前3至9天,新娘节食,只吃少许蛋和水,以防背走时在途中解便;因此有身体不能支持而卧床的。   婚前的头日或数日前,女方家要进行“阿咪喜”(意为嫁女),时间一般是两天;第一天“维惹”,即宴请家支亲属。之前要通知家支亲属“阿咪喜”的日期,到时家支亲属们成群集队携酒、钱等前往朝贺。因嫁女娶妻是家支亲属容易集中的场合,前辈有意带领晚辈子女前往向前来朝贺的其它亲属介绍,相互认识,以便以后相互照应。如是吃舅舅钱(彝称“俄宜正” )、叔伯钱(彝称“潘俄正”)的新娘的亲舅舅和叔伯除了各送一桶泡水酒外,还送去一只除去内脏的整猪。场面十分热闹,晚上姑娘们围着将要出嫁的新娘唱离别之歌,歌曲娓婉动听,含有忧伤的曲调,催人回肠。   同时,男方家也在结婚日的头天也举行“维惹”,宴请家支亲戚。   婚前一日或数日,男方派遣7、9、11……成单数的青壮年汉子,带酒一坛,小猪二只及其它彩礼赴女方接亲。其中一人必须是新郎的胞弟和堂弟,身背斗笠,彝称“宪木贝”。   当接亲队伍进入新娘家庭院或房门时,新娘的姐妹,同伴们一轰而上,一边嬉戏一边向接亲者泼洒早已备好的凉水和抹锅灰。水花飞溅,笑语盈门,直至女方长辈出面制止迎客,才告结束。接亲者进屋,把酒和小猪交给管事者,主人敬酒待客,宾主畅饮互相问候,随后进餐。饭后进行摔跤比赛,宾主双方选出一个小孩比赛后再进行成人比赛。晚上,主客双方各出一善歌者进行赛歌,称“卓”或“伙”,直至一方服输为止,所以往往通宵达旦,彻夜不眠。凌晨鸡鸣时,为新娘打扮更衣,换上新衣裙,把发辫梳成独辫。姐妹们唱“出嫁歌”以示惜别之情。天亮,新娘披新毡衫,戴新娘花帽,掩面覆胸,由新郎之弟或堂弟背新娘上路,其后迎亲者轮流替换(解放前路远的还要备马,人背骑马结合)。娘家送亲人数不限,多系兄弟伯叔,另随一、二个姐妹侍候新娘。途中背着新娘严禁在坎上或石板上歇息,背亲者需要替换时须以线毡铺地,让新娘坐上休息后才能替换。到途中不能从桥上通过,须涉水而过。背新娘涉水过河时,在背亲的小伙子们中选一身强力壮者背着新娘,其他人并排成两排,手挽着手,尽力扶着背亲者和新娘,使其新娘安全过河。禁忌新娘湿水,落水为不吉利。如在路上遇着另一接亲队伍。对过时双方均要千方百计走对方之上方,有的甚至不惜冤走一、二里路来回避。如实在不能回避,两个新娘要互赠缝衣针,意为是姐妹同时出嫁,不分彼此,互无冲煞;在路途歇息的次数须是单数,最好是九次。如路途遥远,而途中过夜,新娘只能宿野外,不能住进人户。   婚礼 新娘到来之前,新郎家在住宅附近搭一临时性的棚子,备酒肉等候。新娘至离夫家数里时,新郎方派数名青年携酒前去接亲,以示尊重。新娘到后先安在棚内重新打扮齐整后进屋,有一长者将新娘头上的红蓝二线摘下放置于新房门槛之下(红蓝二线是妇女初婚时的标志,再婚妇女无此标志)。把新娘引进房内,由娘家特派的伴娘陪守。此时,主人家开始宴客,十人八人一堆,席地而座。凡来贺者,不分亲疏,不论有无贺礼,均给酒肉,或食或捎,听其自便。同时,小姑子特给新娘、新郎作荞面疙瘩,并给新娘梳头,把单辫梳成双辫。梳头毕,新娘由新郎之弟从新房背至堂。送亲小伙子们趁此向男方姑娘们互相挑逗嬉戏作乐,抢其头帕,借此向姑娘要酒喝。过一些时候,双方派出摔跤能手在屋外摔跤,迎亲时的负方,要调整阵容,力争扳回,双方成平局最好。毕,宾主围坐在火墉边饮酒边赛口词,各方择一知识渊博,吐词流利的人参赛。男方向送亲者赠送礼钱(不直接给本人,由一送亲者代表集体领取)。送亲者返家时,主人端酒于路旁,欢送客人。婚宴就此结束。   回门 新娘在夫家住3至11天后回门(有的是婚礼的当天)。由新郎率亲友5至9人,带1至2只绵羊,酒一坛,若干荞粑,熟鸡蛋等,偕同新娘回娘家拜见岳父母,新娘在刚出夫家门不远时,有一新郎的姐妹或弟弟把新娘拦住把她抱住,往回看一下夫家,意为留念自家,回头告别公婆及兄弟姐妹。   到达娘家时,新娘先在屋外的桃李树和竹簇下着装,打扮成刚出嫁时一样后新娘新郎紧跟进屋,旁杂人等不能在门口挡住去路。新娘的姐妹们此时想方设法向新姑爷泼水,但千万不能错泼在新娘身上,故有心计的新郎在过此关时,紧挨着新娘进屋,一点水也没淋着。进屋后,把所带礼物交与对方管事者。岳父家敬酒为新姑爷洗尘,新姑爷则借花献佛,先向岳母敬酒,以示尊敬。然后一一向岳父、叔伯、长辈敬酒。女方将新郎牵去的绵羊宰杀招待客人和前来庆贺的邻居亲友。次日,新姑爷和送亲人返回,岳父要送女婿一定的礼物,或送钱,或送鸡。新娘留在娘家居住。   居住一段时间后(一般不跨年),夫家择吉日举行回亲仪式。彝称“喜门约拿姑”。夫家派遣新郎之弟去把新娘迎回。新娘由父亲、叔伯、兄弟、伴娘(可以用姐妹承担)陪送至夫家,夫家杀猪宰羊盛情款待。所需用的牲口和酒,如新郎之姐妹已有出嫁,就用他们承担。同时夫家要送钱物与送亲者。次日,新娘的父兄弟回转,留下新娘和伴娘在夫家住一段时间。此间,夫家要请毕摩进行一次祭祀活动,新娘也同夫家的人一起接受“俄其赫”(用猪或羊、鸡在全家人的头上旋转,以求消灾祈福)。毕摩在念招魂经时把新娘的名字也念进夫家成员的行列中,从此后新娘就是名副其实的夫家人,每进行一次祭祀活动新娘都必须参加。   做完祭祀后,新娘可走可留,如回娘家男方不再派人相送相迎。以后的三请四迎均由丈夫自己负责,新娘遇逢年过节、农忙季节和祭祀活动等均可来回自由。   坐娘家 女子婚后,不论年龄大小均不及时到夫家落户。坐娘家期限无定,或一年或三五年或稍长不等,直至夫家要求或新娘怀孕后,才正式到夫家落户,妇女在怀第一个小孩时,娘家要送一顶荷叶帽与女儿戴,表示已经当了妈妈。   民改后,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彝族青年男女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受移风易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姻事简办,程序简化,婚姻有了很大的改进。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丧葬   马边彝族人死后实行火葬。丧葬大致有:着寿衣、吊唁、出丧、超度灵魂等四个过程。   着寿衣 病人断气前,牵绵羊一只拴于其侧(也可用猪),断气时由专门守护的人将绵羊勒死,或用鸡打死,以示随同死者灵魂升天。人死后,由家属用热水或酒给死者洗脸手,换新装寿衣。寿衣大都是死者生前备好的,彝称“死木决坎”。男寿衣有:“俄绨”(头帕)一个,“施鲁”(泡毡)(1至3件,上衣二件以上,裤1至2条,白色裹腿布一副,竹麻鞋或纯布鞋一双;女寿衣有:“俄鲁”(荷叶帽)一顶,“施鲁”1至3件,上衣两件以上,裙两条以上,白色裹腿布一副,竹麻鞋或纯布鞋一双。服色以兰、青、白为主,忌穿红、黄、花。老年人死后加覆白布单,口衔银耳钏或碎银少许。把尸体放置于屋内“呷婆”(储杂物的房间)的灵床上,头朝上侧卧,面男左女右,意为便于男性执刀或执弓箭,女性左手扯羊毛线。并将死者家里的贵重物品,或挂或放在尸体周围,或用竹箕盛上鸡蛋、肉、粑、酒等祭品,以示拜祭。彝称“唝杂”;如死者生前系抽兰花烟者,还点有兰花烟作祭。   吊唁 尸体放置停当,家人并嚎啕大哭,同时放枪或火炮报丧。相邻人家听到哭声后都纷纷前来吊唁,年老的劝慰死者亲属节哀,年轻的则帮助家人料理家务。同时派遣村里的小伙子去居住远处的亲属处报丧。报耗人到了死者亲属家里时,先用酒请对方喝,也可以水代酒。等对方喝了酒后,才告诉恶耗,意为用酒节哀之意。死者亲属则须宰鸡款待报耗之人。主客吃毕饭,不论是白天黑夜均马上起程前往,村寨里凡知晓此事的,每户出一至二斤酒陪同前往。已出嫁的女儿,直系亲属还带有猪、牛、羊等牲畜(彝称“呷贝邛”)前往吊唁。每个村落的吊唁者可达数十人或上百人。吊唁队伍临近死者家,便鸣枪或放鞭炮致哀,至亲开始嚎声啼哭。对方听到枪声后立即鸣枪应和,便派人前去迎接。吊唁者中,妇女在前,男子在后,进屋后立于灵前放声痛哭,至亲或情意深厚者以边哭边叙述死者在世时的种种好处来抒发怀念婉惜之情。至主人端来酒劝其哭才作罢。   停尸天数的多少,是要看死者家的财物承受能力和发葬时日的近远,及子女亲属是否到齐吊唁来决定;大体上家境富裕者,停尸的天数多一些,贫穷人家相应少一些;也有人死之次日是发葬时日,除此过5至7日后才有发葬时日的,虽家境宽裕也可过夜发葬。但大都一般是停尸一日后发葬。其间,死者家属用酒、肉等食物招待前来吊唁的亲属朋友,每宰杀一牲畜均要从屋外牵至尸侧,有一会念经之男子,手捧一碗酒,边念经边用酒喷向尸体和牲畜,彝称“布”。意为告诉死者此牲畜是你的某某亲属给你送的礼物,望你不要拒绝,带到阴间去豢养。“布”毕,把牲畜牵出屋外宰杀煮好把肉汤分食给在场的众人。若死者的亲兄弟姐妹、子女家人中有人与死者年岁相符的(彝称“库邛”,根据死者与生者的出生年月,八卦等推算出。彝族认为死者与生者的年岁相符,死者的魂魄会附在活着的亲人身上,容易遭灾。彝族很忌讳这一点),在吊唁期间往往请毕摩打鸡念咒语经,为家人祈福消灾保平安。所打之鸡肉除了毕摩和家人外,外人决不能食用,如外人食用,打鸡效果不灵。   出丧 尸体停留2至3天后,择吉日举行火葬仪式。天亮后管事者派人去砍烧尸柴,接着将尸体移置担架捆扎好。起灵时尸体由两名非亲属的青壮男子抬往火葬场地,送葬队伍边走边哭、边吼、边朝天鸣枪以壮威护送。并由二人持火把于灵前,以示给死者照明引路。一孝子背负一袋油麦面粉随同前往,接近火葬场地时,孝子由亲友抓住头发返回。油麦口袋置于尸体担架上。同时,用以祭供的牲畜全部打死,意为亲友送给死者家畜至阴间去豢养。   火葬场地一般选在村落附近的小山岗上,火化处挖一坟坑,在坑上用4根较粗的生柴按东南西北立“井”字形,上交叉堆放其它烧尸柴(男九层,女七层),湿柴在下干柴在上。尸体连同担架头朝东置于柴堆上,盖以树枝,放上供品:玉米或荞粑一个,用竹箕装好,放一个木盆(彝曰“库惹”),内盛水及一个木勺(彝曰“依尺”),置于其侧,然后用所引之火把,由“撮呗社苏”(负责焚尸的主要负责人)从头脚两端同时点火,进行火化。此时其他人返回,只派数人与“撮呗社苏”一起离坟地一定距离燃一堆火,围坐守候负责焚尸。火化毕,把骨灰埋入坟坑内,覆盖土后上垒5至7块石头(男7女5 ),以作坟志。如死者系老年人,火化后把骨灰撒入深山竹林中,以祈求死者保佑子孙后代,如竹林一样繁茂兴旺。坟地用铧口翻土后,撒入荞子或菜籽。   尸体焚化后,请毕摩用一只鸡边念咒语边抓住鸡腿往主焚尸人身上从头到脚抹擦数遍然后将鸡打死取鸡翅、脚、头挂于焚尸人回来的路上,鸡肉就地取火烧烤吃。彝称“库事”,意示去秽。   傍晚,请毕摩到家驱鬼,以净住宅。毕摩扎一草束(彝称“阿树耍把”)念经作法后,派几位小伙子把草束送至火葬场地插入坟志后回家。全程丧礼结束。同时,请毕摩算时决定死者家眷何时离家去别处居住一至五夜,以观死者魂魄之去向。   凶死者,如自杀、摔死、淹死等非正常死亡的,抬尸不能抬在肩上,焚尸时要去河边沟边。不满周岁的孩子一般进行土葬。过去非彝根呷西死后,无火葬资格,尸体被卷入烂披毡挖坑掩埋。麻风病、痨病死者一般不火葬,尸体送至深山,用一个囤粮的木桶或两口大锅将尸体密封盖住,深埋土葬。   超度灵魂 死后数十日,或数月,或数年,儿女要请毕摩选定吉日,到火葬场地做灵牌,然后带回家中供奉,使死者的灵魂从此得到寄托,彝称“麻都递”。灵牌神圣不可侵犯,逢年过节或家人患病,要向灵牌敬献酒食。分家时连同房屋由最小的儿子分得并原地供奉。以后还要举行隆重的送灵牌仪式,彝称“撮毕”,系把灵牌送往本家支祖先共同归宿的高山岩洞,晚辈送终义务始告完成。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彝族人际礼仪
  称谓 马边彝族讲究礼貌,对长辈、平辈、晚辈及其他亲戚朋友的称呼均有讲究,常用称呼如下:   1、对长辈的称呼   (1)孙辈对祖辈的称呼。   曾祖父、曾祖母、外曾祖父、外曾祖母,称阿皮。   祖父、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统称为阿普。   祖母、伯祖母 、叔祖母、统称为阿尾。   外祖母、伯外祖母、叔外祖母统称为阿玛。   (2)、晚辈对长辈的称呼。   舅父、姑父、岳父统称为俄尼。   舅母、姑母、岳母统称为阿博。   父亲称为阿大,叔父姨父统称为潘吾。   妈妈称为阿母,叔母姨母统称为莫尼。   2、对平辈的称呼   (1)夫妻之间,按彝族习惯一般不喊名字。婚后未育,一般也不直呼其名。已育的丈夫呼妻子为阿依阿莫;妻子呼丈夫为阿依阿贝。   (2)亲兄弟之间称为吾俄依也。堂兄弟、襟兄弟之间统称潘俄吾俄依也,姨表兄弟互称莫易麻子。亲姐妹之间统称吾莫尼妈。堂姐妹、姨表姐妹之间统称潘俄吾莫尼妈。亲兄弟、堂兄弟、姨表兄弟对亲姐妹、姨表姐妹、堂姐妹称呼为尼莫、潘俄尼莫和莫易尼莫。姐妹对兄弟统称是马支、潘俄马支和莫易麻子。   (3)姑舅表姐妹互称为阿咪阿惹,姑母的子女称舅舅的女儿为俄尼莫阿咪,称舅舅的儿子为俄乃惹;舅舅的儿女称姑母女儿称阿惹,称姑母的儿子为阿贝惹。   3、对晚辈的称呼   (1)舅舅对外甥女的称呼为惹莫,对外甥子的称呼是尼莫惹。   (2)公爹称儿媳为惹莫,婆呼媳为喜莫。   (3)叔伯、姨爹对内侄女的称呼是阿咪杜,对内侄子称呼为惹杜。   (4)孙女统称为儿妈;孙子统称为阿耳。   4、陌生人之间的称呼   (1)男同志之间的称呼:   对小男孩称为阿依;对年轻人称达施;对壮年人称为苏依,对老大爷称为莫素阿普。   (2)男同志对女同志的称呼:   对女同志统称为阿咪惹;对小女孩称为阿依;对年轻姑娘称为喜乃;对成年妇女称为尼莫;对老大娘称为莫苏阿妈。   (3)女同志对男同志的称呼:对男同志统称为让布惹;对小男孩称为阿依;对青年人称为马支;对老大爷称为莫苏阿普。   (4)女同志之间称呼   对小女孩称阿依;对女同志统称为阿咪惹;对老大娘称为莫素阿妈。上述称呼按各自年龄而定,一般5至10岁呼为阿依;10至25岁称为达施或喜乃。25至40岁呼为贝者或阿咪惹;45岁至55岁呼为苏依;55岁以上呼为莫苏阿普或莫苏阿妈;60岁至80岁以上的人呼其他年龄小的人可以称阿依,同年龄的人互相不能叫阿依。男女之间年龄相近的呼马支或尼莫。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边彝族自治县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有极具开发价值的三大旅游景区:一是以生态旅游城市和荞坝自然人文景观为主体的综合游览区。景区内有全国罕见的明王寺彝族悬托石佛、珍贵的石梁站佛、荞坝古镇吊脚楼、三国古战场遗迹石仗空等历史文物景点,引人凭古吊今,暇思万千。有“城在森林中,家在花园中、水从城中绕”的生态县城。又有黄莲山万亩人工林以及穿牛鼻等荞坝十里古道奇丽风光,具有建设甲级旅游景区的基本条件,是人们避署度假首选;二是万担坪峡谷风光。万担坪峡谷位于马边河上游银河,全长6公里,峡谷绝仞千辟,悬崖万丈,谷底怪石嶙峋,潭瀑相连,风光秀丽,极具观赏价值;三是珍稀动植物观赏考察。以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有万亩珙桐、5万亩杜鹃和万亩高山草甸等景点,可观日出、云海,考察观赏大熊猫、金丝猴、珙桐、桫椤等珍稀动植物,组织开展民俗风情游等。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边明王寺,坐落在马边县建设乡永乐溪后村,离县城六公里,始建于明代成化初年。据《马边厅志略》载:由于整个寺庙处在五座大山之间,旧称“五龙山牛望寺”,后经弘治年间重修殿宇,打造佛像,初具规模,改称“明王寺”。该寺鼎盛时期为清道光年间,占地约五亩。由于历史原因,加上岁月剥蚀,现仅剩佛殿和三清殿等三百零八平方米的建筑。   钟鼓楼、天王殿、佛殿及后面的三清殿均为木结构建筑,殿内的神像已经损毁很多。在正殿的屋梁上,高过头顶的石佛,全部悬托在梁架上,离地面两米多高。正殿后面的三清殿里还有十一尊这样的悬托石佛。 据考证,这种悬托于大殿半空的佛像,在佛教寺庙中极为罕见。由于这些佛像悬在空中,人的视力的高度很难达到,加上岁月的剥蚀,石佛像显得有些模糊,让人很难辨别。几百年来,明王寺虽然香火不断,但直到最近,这群石佛中还有彝族佛像的秘密才被人发现。 一九九五年,由于明王寺三清殿十二尊悬托石佛被盗,后被马边公安机关从井研县追回,并将佛像存放在该县文化馆。最近文化部门准备将佛像请回明王寺,当人们用清水清洗佛像时,无意间才发现掩藏其间的彝族石佛秘密。   在正殿和三清殿的十五尊悬托石佛中,有十一尊佛像与其他佛像不同,其佛像的光头前方有一小撮“天菩萨”,与彝族“天菩萨”极其相似;这些佛像服饰的花纹图案,与彝族男子服饰的花纹图案极为相似;这些佛像是赤足踩在祥云上,与彝族人在艰苦条件下赤足求生存的生活状况也极为相似。这批彝族悬托佛像坐落在正殿有四尊,三清殿有七尊。 明王寺示建于明代,当时该地区属彝族活动区域。但佛像中为何出现彝族造型,这些造型与彝族神话有何关系,以及这批佛像在大小凉山彝族历史与佛教文化历史上的价值和地位,还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区简介
  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以保护大熊猫、羚牛、珙桐、水青树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自然生态环境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7月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东经103°14ˊ——103°24ˊ,北纬28°25ˊ——28°44ˊ,南北长约37公里,东西宽约15.3公里。保护区东临波罗依打、车枯波惹、涡马普、嘎斯涡麻;西接罗姑波、日别依皆、涡巴皆、觉都、览部皆,以雷波、马边两县县界;北倚挖黑河、波罗依打,总面积30164公顷,森林覆盖率74%。外围保护带面积29700公顷,其中国有林场面积12179公顷。涉及永红、铁觉、高卓营、白家湾、瓦侯库、沙腔、烟峰7个乡的部分村庄及中山、觉罗豁国有林场。   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亚热带山地动植物资源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区内山势陡峭,海拔间于800米——4020米之间,高差悬殊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植物呈垂直带谱状分布,完整地保存了从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至高山草甸等多种不同的森林类型。森林植物群落组成复杂、多样,珙桐、水青、三尖杉、大树杜鹃等特有珍稀植物丰富,已知高等植物198科,1021属,2430种。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1种,二级10种,三级23种。保存了许多白垩纪、第三纪的孑遗物种及高山峡谷区自然植被的原始样本,是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生物物种基因库。保护区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鸟的王国。目前,已记录的动物种类约5000多种,其中脊椎动物268种,两栖类7种,爬行类10种,鱼类15种,兽类58种,鸟类18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二级保护动物38种,本地特有鱼类8种。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是区内保护的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保护动物。其中大熊猫约30只,占小凉山山系大熊猫野生种群的三分之二以上。此外,还聚居着四川山鹧鸪、小熊猫、血雉、红腹角雉等珍稀保护动物。因此,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重要自然保护区之一,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

发表于 2010-8-29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哈

发表于 2010-8-29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哈

发表于 2010-11-27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边旧貌

发表于 2010-11-27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_imgloadCACSEJVH.jpg 马边旧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