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两天回来,迟评[客中秋思]
<1>
蛩泣声声秋夜沉,新寒入袖玉风侵。
霜红十里丹枫路,月魄三分金桂林。
织妇闺中千日苦,离人衣上几多针。
堪堪又至团圆夜,窗外谁人唱蜀音?
{秋虫的哭泣与窗外的乡音正勾起思家的情感:“蛩泣声声秋夜沉--------窗外谁人唱蜀音?”前呼后应,至于满地落红的枯叶,弯残的月色洒在桂树林里,还有终日纺织的闺妇(现在还有纺织妇吗?),盼团圆而又不得团圆,都被虫儿挠,乡音挑,有一种惆怅,但更多思韵。]
几度沉浮几度秋,人间赊得数回愁。
白云随意遮明月,乡水多情过万洲。
故梦悠悠飘旧屋,新思袅袅忆归舟。
黄花又说重阳事,满眼苍凉太白楼。
[几度沉浮是人是岁月还是更多的经历,全都在太白楼中盈框满眼,正所谓“几度沉浮几度秋,满眼苍凉太白楼。”又是前后呼应,时隐时现的明月,风情脉脉的万洲城,还有悠悠不去的旧梦和依依不回的小船(也可是眼前之实物梦中之虚拟),都在这时节堆满了。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是也。
望断重楼赋远思,长江夕照暮烟迟。
西风吹落秋天色,北雁捎来故地诗。
落叶缤纷惊逝水,酒旗飘舞劝酬卮
笛声依旧残阳外,怕听东风第一枝。
[看不透的远方正好催发思情,却怕听报春的好消息(东风第一枝,也是欢喜曲牌名)“望断重楼赋远思,怕听东风第一枝。”此阙前抑后扬,扬中有憾。长江的夕照中烟雾霭霭,西北风正梳理着该落的叶子(枫叶),北来的大雁(现在很少了,也不易见到)正捎来家乡的情思(诗),于是落叶正惊挠着静静的流水(第五句与第三句有相犯之处,不好),但酒旗正招呼着一醉方休(太白楼上么?),冷淡的一抹残阳在清亮的笛声中更加冷淡,这时候为什么“怕听东风第一枝”呢?诗人明白怕就是“曰归曰归归不得”也。
三阙吟秋思秋 ,意境韵味都如陈酿,是好诗,比单发的那首格调高。为什么会这样,我以为是:这三阙你是在写自己,那一篇你是在写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