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7日讯(本网记者)经过一夜大雨的冲刷后,被砖厂破坏了的龙泉山上的“伤疤”又流出了新鲜的“血液”。9月6日记者来到距离现场不远处,被雨水重新撕裂的泥土在如今已成悬岩的半山腰上划过一道道新的痕迹,格外刺眼。正如一位到过现场的龙泉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十分担忧地说:“好危险哦!如果当地村民或游客在山上失足掉下去,如同掉进万丈深渊,哪里还会有命啊!”
那么,龙泉当地政府部门在规划、约束和管理这些砖厂的时候,究竟怎样在要求?
据了解,此前龙泉驿区的砖厂有30多家,在四年前确实采取过爆破作业的手段,但由于担心爆破引起的飞石伤人,于是就改为挖掘机作业。去年,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该区关闭了一批小型落后的砖厂,至今剩下的还有10多家相对上规模的企业。“其实,国家安监总局对挖山取土早有规定,要求不能十分靠近城市中心,而且只能从山上往山下挖,实行‘分台阶’的开采挖掘。区上有关部门也在组织砖厂企业外出考察学习的时候,也一直强化了这种理念,这些企业在开采时也是这样在操作。” 龙泉街道办事处安监办工作人员李文全告诉记者,“要办砖厂,只有取山。可是今年雨水特别多,大量的雨水从山上冲刷下来,将原来保留的平台全部冲毁了,由此就出现了这么大的‘天坑’。”
显然,国家安监局早有明文规定,“挖山取土不能靠近城市中心”。广大网友不仅要问,与龙泉驿城区几乎融为一体的砖厂,究竟当初规划的依据是什么?而在出现“保留的平台被雨水冲毁”的情况下,为何六年来一直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这些坑究竟是否会引发泥石流,恐怕没人敢回答。”一位知情人士还告诉记者,“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砖厂所挖掘下来的泥土,不一定所有的都可以生产成页岩砖,因为有的色度和粘性不够。砖厂为了满足生产,自然也就只有大量地挖山取土。因为企业的页岩砖销售根本不愁,现在不仅卖到龙泉,就是双流、成都市区等都有大量的销售。”
而根据龙泉驿国土局有关人士的说法,“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一般是5—10年,主管部门只是负责每年年中进行审核等相关管理工作。如此看来,龙泉山脉的疯狂挖山造砖行动似乎还远远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