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时间久了,说说北方外地人对四川人的看法。外地不大出远门的人,问我那里人,答四川,再问:家住汶川还是成都,重庆?这么问的答汶川;不这么问的答南充,若迷糊,补充一下是邓小平老家,对方往往似懂非懂的:噢~~~~再补充:隔壁的市。也有提起南充就放佛喝稀饭吃锅盔长大的,了解的比我还多,这种类型的往往是一些比较有见识的人,但少。
哥在ORDOS。从没去过南方,从新疆向东直至长春...都有些许停留与了解....因为职业关系,走那都接触到很多四川人,一听口音,大多川北地区的老乡。
四川老乡的共有特征,相对的说:年龄40岁上的人,个儿比不上北方人,明显的矮。喜欢群去群来,饭馆里四川话划拳声音盖过跑堂的服务员。因为群居,语言上团结,实际上最容易被一桃三士的小便宜弄得鸡飞狗跳。有斯文礼貌、含蓄低调的四川人,也有衣着光鲜一些的四川人群体在外,特点是说话底气很足,貌似大哥,实则和我一样走西口讨生活,每到春节回家,多有外地牌照车荣归故里,极个别的杰出人物下雨天,呼啸而来,扬长而去,溅起的泥浆喷得路人斑斑点点。典型的在家大尾巴狼,出门夹尾巴狗的风格。
还有一类四川老乡,大概是在外的最大四川人群体:建筑民工。他们给外地人错觉,四川人在娘胎里就在挖地基。因为大多数人猜测我的职业是搞工程,我老老实实的回复:工程在搞我。好像四川人就是修房子的代名词一样,时间久了,也理解,因为提起河南人我觉得都拾荒的,提起安徽人都要钱的主观偏见一样。实则是外地人不了解四川,我不了解河南安徽罢了。
四川小姐多....很多外地人揶揄的和我开玩笑,四川小妹水灵灵滴...一脸坏笑。都因为穷闹的....谁不说家乡好?我就不!
我常常想: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那一条铁路没有四川人流的血?那一条高速公路没有四川人流的汗,那一栋建筑没有四川人卖的力?但结果是工地上越来越多的四川民工第二代、第三代传承.....一个工程完工了,在江时代,最底层的工人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该找谁要劳务费去。新大楼投入使用了,建设者们那来那去......
上午去公司隔壁的超市去买烟,都是四川顾客,一女人买好豆腐不付款,说回头来取再给钱...售货员翻一白眼;一小个儿男子,约五十多岁的年纪,穿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直觉是同行当的受苦人,买一工地烧水的“水乌龟”(工地上对电阻体放水里加热的电器的简称)4块钱也砍价,换了一白眼儿,把手伸到内衣里才摸出一把零钞,看得眼涩心酸....这么大年纪了还出来受这份罪,谁不说家乡好?估计他也不!
外地人都说四川人能受苦,会烧菜。我也鲜见四川老乡不劳而获....
骨子里不爱两眼泪汪汪,所以见到老乡也不套近乎。聊天也多赞不叹....老乡不喜逆耳的话。
----------------------------------------------这些话仅仅个人感受,不全面,轻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