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274|评论: 51

南部县旅游局,你们考虑过发展大桥镇优秀的旅游资源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00:08 | |阅读模式
桥镇位于南部县西北部,距国道212线10公里,省道建盐路4公里,距县城51公里,位于著名升钟湖旅游线上。公元前206年曾置新井县,三国时期是阆中至成都古驿道上的重镇、宋“陈氏三状元”故里,至今仍保留大量文物古迹和遗址,曾是有名的盐卤中心。大革命时期是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解放后一直是大桥片区十万人民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大桥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为北宋阆州充国八县之一的新井县。
  “新井市中存八景、桂花桥上访三元”,流传千古的陈氏三状元(尧叟、尧佐、尧咨)出生于此。尧叟官至枢密使同平章事,尧佐官至宰相,尧咨官至工部侍郎、右谏议大夫。三状元才干卓绝,勤政清廉,倡学重教,百姓无不敬仰拥戴。至今犹存当年陈氏三状元读书遗址“漱玉岩”长30米、高10余米,岩顶有三个50公分直径的窟窿,即悬梁之处,悬梁刺股的典故就由此而生。距“漱玉岩”100米有一口“思乡井”,这是陈氏三状元昔日饮水之井,井水清澈见底,甘甜清醇、水源丰富,至今仍为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当地居民因饮用此水、人人健康长寿、百岁老人已不足为奇。
  “新井八景”源远流长,有八景诗为证:“四面青山拱笔尖,金鱼涌水绣咸泉;清风阁上神仙聚,逍遥观顶老君眠。梧桐树上结红豆,明月楼中古圣贤;一迫二郎前镇守,龙桥接水万万年。”
  大桥镇曾为佛教圣地,有古寺宝刹、封峦寺、龙泉寺和千佛岩。千佛岩始建于唐贞观十二年,有“一岩千尊佛、一石九根柱”奇观。 经济发展  大桥镇幅员面积36平方公里,下辖15个村,1个居委会,110个社,总人口1800余人,耕地面积1400亩。集镇人口5600人,其中非农户口3600人,个体工商户1200户,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5600万元,乡镇企业生产总值2800万元,实现利税60万元,财政税收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
  (一)常规农业稳步推进。该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常规农业生产是该镇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年产小麦950吨,水稻1900吨,玉米1200吨,油菜850吨,花生400吨;年出栏生猪1.4万头,小家禽2.2万只。
  (二)产业结构调整稳中求快。近年来该镇按照“保大枣、兴蚕桑,重点打造核桃品牌”的思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2000年该镇沿大升公路线栽植大枣2500亩,形成8公里大枣长廊,目前已顺利投产,可年产大枣750吨,大桥大枣以脆、香、甜、水分充足等优点,享誉市内外。2007年新建一步成园3000亩,目前桑树长势良好,可望今冬嫁接明春投产,可实现年发蚕种5000张,产茧17.5万公斤。省林科院在该镇10、15村实施“林业厅长”工程,建起了优质核桃实验基地500亩,核桃高稼实验成功,今年已初步投产,可望成为川东北核桃穗条供应基地。
  (三)基础设施完善。投资5万元维修改造老观斗渠,和马槽沟农渠(新建和维修山平塘和蓄水池35口),确保该镇水稻满栽满插,投资250万元,建人畜饮水卫生井310口,蓄水池35口,集中供水站10座。配套设施齐全,保证了人人吃上自来水,告别了过去挑水、背水、拉水的历史。充分把握“村通道路”工程有利契机。该镇10个村投资1500万元,建起46公里水泥路,改变了该镇人民“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的落后面貌。为了丰富人民文化,丰富和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该镇投资55万元,村村安通广播和电视信号。
  (四)乡镇企业成效显著。胡氏豆瓣享誉省“”内外,2003年注册了“福记酱园”商标,在全市优质农产品展销会上,荣获“建市十周年商品展销会最畅销产品”奖,2004年县销委授予“十佳消费者喜爱商品”称号。2007年胡氏豆瓣参加了“西博会”展销,很受广消费者的欢迎。胡氏豆瓣,以胡氏家族胡云柏为龙头,年产豆瓣80吨。

  (五)发展中的省级试点小集镇。2000年该镇顺利通过了省级试点小集镇的申报、验收工作。近年来,相继整治桂花街、文庙街、禹王街、沿河街、新井街和金鱼街6条街道,总长4000余米,硬化面积4万平方米。扩展新区2平方公里,建漱玉街、三元街、龙泉街、龙王街新街4条,总长2500米,硬化面积6万平方米。新老街道绿化、亮化基本达标。共建路灯250盏,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投资200万元,建起了“状元” 休闲娱乐广场,为集镇居、休闲娱乐提供场所。投资300万元建起了“西河饮水工程”,供水量达3000吨/日,可供5万人生活和工矿企业用水。2003年招商引资10万元建起了桂花街农贸市场,结束了多年以来以街代市的历史。天燃气、电信、有线电视网络(医疗卫生、中国人寿、财保、农行、信用社)等企业积极入驻该镇,为集镇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
强烈建议把三陈故园和漱玉岩进行开发  ,陈尧咨射箭场 “新井八景”“佛教圣地”开发 , 大桥镇还有千年银杏古柏。。。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0-9-12 00:17 |
看看南充公共信息网首页--旅游者 → 旅游景点---古镇之大桥镇http://www.nanchong.gov.cn/article.php?id=2659桥镇位于南部县城西约45公里处。秦末建场,西汉时称政教乡,唐时为王井镇,宋为封山镇,清朝和民国时期为大桥,1990年改为大桥镇。“大桥”镇名来源有二:其一是大桥场西侧有一荃子山石梁,在阆中经大桥到成都的古驿道上,石梁著拱桥,桥长十多米宽二米、高两米许,首尾不可互见,足见之“大”,故称“大桥”。其二是西汉时,谯姓为当时充国第一大姓,而取其集镇为大桥,即大谯之谐音。因桥在山梁,桥下无河无水,又称旱桥,因修村公路,桥已毁坏,但其名却沿袭至今。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曾置新井县于大桥镇,因境内多盐井,故以新井名之,现有约1平方公里新井县遗址。古新井县址在逍遥观、金鱼山、火盆山三山之间,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此溪上为转转河,此乃新井县址,城正东五公里是依东山,海拔620米,正西是老君寨,海拔640米,正南方有封銮寺、翠屏山,正北有四面山,四围是天然屏障。离大桥场三公里,正中突起一巅高数百米,四面陡峭如削,山顶有石砌山庙,内塑老君、牛王像,在悬崖腰间有洞三口,宽六七米,深三四米。此山只有一面有一米宽的石梯可上,并有石寨门,门两侧各有一岩洞可容二三人。山上林木茂盛,鲜花丛生,一年四季鸟语花香,宛若仙境。境内翠屏山山势巍峨,岗岭蜿蜒二里余,形为惊蛇出洞。四周群山环抱,山岭四周有宽阔的高台平地,山势宽广,居高临下,据传盛唐时,樊梨花带兵西征,曾在此驻马宿营。
    大桥镇是北宋陈氏父子陈省华、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一门两状元两宰相生活过的地方。古镇保留有较多的与陈氏有关的遗迹,主要有金鱼桥、龙桥、三洞九步桥、三元石笋、漱玉岩(三陈读书处,洞内历代题咏甚多,顶部还刻有日、月、星辰等图案,另有3个石孔,传说为陈氏兄弟读书效古人“头悬梁”之处)、思乡井(整石凿成,口小腹广,水味甘美,冬暖夏凉,大旱不竭。传说陈母随之居京,病中思饮家乡水,其子陈尧叟驰驿马取此井水至京,母饮之病愈,乃名“思乡井”)。历代名人雅士如寇准、喻迪圣、黄敦礼等留下了大量咏赞大桥及三陈的诗歌。这里有南部著名的十四景之二“金鱼桃浪”、“三元石笋”。瑞笋湾保存有一套古民居,门窗上面有精美的雕刻。金鱼山上保存有著名庄园——庄子湾的六扇窗雕,工艺精美,人物雕刻栩栩如生;有三陈祖先陈翔墓碑。大桥场头金鱼山麓佛儿岩有石刻十余尊。县内保存有《陈氏族谱》。《陈氏族谱》为12卷本,内容完整,包括原序、凡例、治家格言、家法条规、派行、续修谱序、三陈实录、簪缨、迁移、节孝、服制、山图、府图等章节。为清代咸丰八年陈氏合族重镌,竖排繁体,雕版印刷。大桥特产胡氏豆瓣酱。色味俱佳,旧时售豆瓣酱常用草纸或油纸包,湿不透纸,油不沾手,有揭盖十里香之美誉,它有郫县豆瓣和临江豆瓣无法相比的优势,不仅可供炒菜用,还可做下饭和凉拌菜的极佳调味品。此豆瓣制作方法缘于唐朝宫中李塑传于大桥胡姓人家,名“宫廷豆瓣”,十分畅销,久盛不衰,现虽建有相当规模的“胡氏豆瓣厂”仍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楼主| 发表于 2010-9-12 00:28 |
大桥镇上的人都知道:三洞九步桥 抬头望逍遥 钢刀一声响 ,人头落下桂花桥,从黄白大道 ,过旱桥 ,三国张飞的马就在海拔600多米的赵头山下跺出一泉眼,至今大旱不干,井边千年古柏参天,大桥镇历史悠久,很多文化古迹现面临毁灭,大家在南部县城柳林公园江边看见陈氏一家的塑像,可否想到他们的根在大桥镇,学过“陈尧咨善射。。。”这篇古文,可否想到尧咨是我们南部大桥镇的,,大桥美景无数,期待开发。。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0-9-12 00:29 |
大桥已经被遗忘了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0-9-12 00:30 |
大桥镇的旅游资源是最丰富的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0-9-12 00:31 |
南部县把大桥的陈氏三状元拱手让给阆中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9-12 00:44 |
当时归阆州管,实际就是在现在的南部县大桥镇,南部建县的历史相对晚些,关于陈氏三状元的真实历史就诞生在大桥镇,现广为流传,漱玉岩在翠竹掩映下,还有王安石的手迹雕刻在上面,现在还有书房湾等有名的地点,来到大桥,从地名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氛围,你会感受到淳朴的巴国乡情。
 楼主| 发表于 2010-9-12 00:47 |
大桥镇位于南部县城西约45公里处。秦末建场,西汉时称政教乡,唐时为王井镇,宋为封山镇,清朝和民国时期为大桥,1990年改为大桥镇。“大桥”镇名来源有二:其一是大桥场西侧有一荃子山石梁,在阆中经大桥到成都的古驿道上,石梁著拱桥,桥长十多米宽二米、高两米许,首尾不可互见,足见之“大”,故称“大桥”。其二是西汉时,谯姓为当时充国第一大姓,而取其集镇为大桥,即大谯之谐音。因桥在山梁,桥下无河无水,又称旱桥,因修村公路,桥已毁坏,但其名却沿袭至今。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曾置新井县于大桥镇,因境内多盐井,故以新井名之,现有约1平方公里新井县遗址。古新井县址在逍遥观、金鱼山、火盆山三山之间,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此溪上为转转河,此乃新井县址,城正东五公里是依东山,海拔620米,正西是老君寨,海拔640米,正南方有封銮寺、翠屏山,正北有四面山,四围是天然屏障。离大桥场三公里,正中突起一巅高数百米,四面陡峭如削,山顶有石砌山庙,内塑老君、牛王像,在悬崖腰间有洞三口,宽六七米,深三四米。此山只有一面有一米宽的石梯可上,并有石寨门,门两侧各有一岩洞可容二三人。山上林木茂盛,鲜花丛生,一年四季鸟语花香,宛若仙境。境内翠屏山山势巍峨,岗岭蜿蜒二里余,形为惊蛇出洞。四周群山环抱,山岭四周有宽阔的高台平地,山势宽广,居高临下,据传盛唐时,樊梨花带兵西征,曾在此驻马宿营。
    大桥镇是北宋陈氏父子陈省华、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一门两状元两宰相生活过的地方。古镇保留有较多的与陈氏有关的遗迹,主要有金鱼桥、龙桥、三洞九步桥、三元石笋、漱玉岩(三陈读书处,洞内历代题咏甚多,顶部还刻有日、月、星辰等图案,另有3个石孔,传说为陈氏兄弟读书效古人“头悬梁”之处)、思乡井(整石凿成,口小腹广,水味甘美,冬暖夏凉,大旱不竭。传说陈母随之居京,病中思饮家乡水,其子陈尧叟驰驿马取此井水至京,母饮之病愈,乃名“思乡井”)。历代名人雅士如寇准、喻迪圣、黄敦礼等留下了大量咏赞大桥及三陈的诗歌。这里有南部著名的十四景之二“金鱼桃浪”、“三元石笋”。瑞笋湾保存有一套古民居,门窗上面有精美的雕刻。金鱼山上保存有著名庄园——庄子湾的六扇窗雕,工艺精美,人物雕刻栩栩如生;有三陈祖先陈翔墓碑。大桥场头金鱼山麓佛儿岩有石刻十余尊。县内保存有《陈氏族谱》。《陈氏族谱》为12卷本,内容完整,包括原序、凡例、治家格言、家法条规、派行、续修谱序、三陈实录、簪缨、迁移、节孝、服制、山图、府图等章节。为清代咸丰八年陈氏合族重镌,竖排繁体,雕版印刷。大桥特产胡氏豆瓣酱。色味俱佳,旧时售豆瓣酱常用草纸或油纸包,湿不透纸,油不沾手,有揭盖十里香之美誉,它有郫县豆瓣和临江豆瓣无法相比的优势,不仅可供炒菜用,还可做下饭和凉拌菜的极佳调味品。此豆瓣制作方法缘于唐朝宫中李塑传于大桥胡姓人家,名“宫廷豆瓣”,十分畅销,久盛不衰,现虽建有相当规模的“胡氏豆瓣厂”仍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0-9-12 00:56 |
胡氏豆瓣好吃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0-9-12 00:59 |
如果把大桥包装好,打造成AAAAA旅游景区是没有问题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9-12 01:12 |
等本人有钱了,回家乡好好包装,发展好乡镇农家乐,历史文化游,从阆中过万年镇到大桥镇,和阆中连成一线,现在大桥镇居民都通水电气,也非常方便,全国各地那么多地方都能发展得如此火爆,像江浙的周庄和乌镇,本人去旅游,发现很多都是后来修建的,仿古而已。。。大桥镇遵照原滋原味的历史再进行包装,会成为南部县又一旅游增长点。如果南部县旅游局能提前介入,造福一方,利国利民,本人代表在外地工作的南部人在此不甚感谢。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0-9-12 07:16 |
笔者是爱乡主义者。

发表于 2010-9-12 14:54 |
看得出朋友对家乡的热爱。

[发帖际遇]: 神圣中国在论坛积极组织老乡活动,系统奖励小米椒5个.
发表于 2010-9-12 15:20 |
等本人有钱了,回家乡好好包装,发展好乡镇农家乐,历史文化游,从阆中过万年镇到大桥镇,和阆中连成一线,现在大桥镇居民都通水电气,也非常方便,全国各地那么多地方都能发展得如此火爆,像江浙的周庄和乌镇,本人去旅游,发现很多都是后来修建的,仿古而已。。。大桥镇遵照原滋原味的历史再进行包装,会成为南部县又一旅游增长点。如果南部县旅游局能提前介入,造福一方,利国利民,本人代表在外地工作的南部人在此不甚感谢。
你什么时候有钱哦,
发表于 2010-9-12 15:28 |
哎,大桥是落后了,没什么单位企业,发展不起来,现在粮站也跨了,学校大家也是看到的,红庙子也垮了,现在农村都是些留守儿童,家庭条件好点的都在南部城里上学,有几个在乡下读书,在说现在教的好的老师都上城里去了,所以说,教育是越来越难发展,所以我建议大桥好好发展旅游,医院这些,在红庙子小学那建设三陈圆,和一个大的车站,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0-9-12 19:37 |
大桥变“小桥”了。:'(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0-9-12 19:38 |
是大桥的老百姓无能还是政府官员无用?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dizzy:
发表于 2010-9-12 21:24 |
大桥千年银杏古柏在什么地方?晓得的朋友回复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0-9-12 23:49 |
千年银杏和古柏在距离大桥镇4公里的十村张家山,要说更古老的柏树在距离大桥镇5公里的马刨泉,只要从大桥镇沿旱桥坐车到柳驿乡去就可以在路上远远望见张家山的参天银杏和古柏,马刨泉在去柳驿的公路边,终年流水不尽,泉水清冽,旁边千年古柏,蔚为壮观。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00:14 |
把大桥镇的历史人文景观与升钟湖的自然景观紧密结合起来发展乡镇旅游业,是绝配,刚好在一条公路线上,就看南部县旅游局那几爷子想得到不。不要只盯住县城那块儿,其实有几个人现在喜欢到县城来旅游,进县城都是购物了,要面向下面做长远规划,不要一天就羡慕阆中旅游发展得多好多好,南部也有呀,只是看你是否舍得先投资后再等回报。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