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我不想给月薪2500元的穷老公生孩子!我错了吗?”近日,一则帖子在网上网下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发帖人网名为“来世不嫁穷男”,她自称与原本是大学同学的老公结婚3年多了,“老公的父母盼着抱孙子,整日给我们施加压力,但我不想生孩子,不想10月怀胎再去制造一个‘穷三代’”。“嫌贫女”在帖子中表述她已没有做母亲的精力了,与其让孩子一出生就输在起跑线上,宁愿不让他来到这个世上。对这种“穷二代”拒生“穷三代”的观点,记者近日采访了达城部分市民,大多数市民表示不认同“嫌穷女”的观点,但也有极少数市民表示理解。
不管穷富,肯定是要生的
中国有句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据记者调查,在达城,大多数市民表示,他们依然认定了这句俗语,所以即使社会贫富有差距,生孩子、养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但仍不赞同“嫌贫女”的观点。
“穷富不是衡量幸福的惟一标准,有的人虽然穷但活得自在,有的人虽然富但活得烦累。”张军在一家民营企业上班,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妻子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全家一年的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这在达城算是中等偏下水平。但他相信一句老话: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虽说我们两个出身都比较贫寒,但我不相信我这个‘穷二代’就真的再培养出个‘穷三代’。只要你给后人传授好品质,让他有一技傍身,这个家是不会穷过三代的,所以我妻子在家专门辅导孩子学习成长,让他比同龄人懂事,以后更加容易融入社会。”对于“嫌穷女”的观点,张军嗤之以鼻,“妻子应该是和自己同甘共苦、共渡难关的人,而不是嫌贫爱富的娇小姐。”
“不管有钱没钱,肯定要生宝宝!”从事媒体行业的王小姐下个月就要结婚了,她对没钱不生“穷三代”的观点不赞同,“按照中国的传统思想来说,结婚生子是理所当然的,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父母都盼着早日抱孙子呢,不生怎么对得起老人,我和老公打算婚后就要孩子,让老人早些抱上孙子。”但王小姐也对记者吐露了实话,“其实,我和老公的收入还算不上‘穷二代’,可一旦有了小孩儿,收入就将彻彻底底地洗白,所以我们也曾想过等两年再说,但双方家长知道后都大发雷霆,把我们狠狠地训斥了一顿。我父母提出由他们赞助孙儿的学费直到大学毕业,老公那边包办孙儿的衣服和奶粉钱等等,这样,我们才松了口。”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王小姐这种情况比比皆是,不少80后都不敢轻松地生孩子,“房奴”已经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但孩子也是一定要生的,这由不得两个年轻人说了算,双方老人的态度才是权威,所以必须依靠父母才能帮他们摘掉“孩奴”的头衔。
生活压力大,养不起孩子
尽管大多数达城市民认为生孩子跟穷富无关,即使没钱,也要生孩子。但仍有少数市民,特别是一些在达城打拼的外来务工人员,夫妻双方都来自农村的,表示理解“嫌贫女”,他们不愿意在一点基础都没有的前提下生孩子,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小周夫妻俩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小周在一家茶楼做服务员,一个月还挣不到1千块钱的工资,老公在给别人开车,工资也不稳定。“虽然达州并不是一线大城市,但是物价消费依然很高!”小周说,小两口从农村出来4年了,两人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都还没有把房子的首付凑足,房价却一天比一天高得离谱,现在都还在租房住,一个月下来两人的工资养自己还嫌吃紧,根本没有余钱再拖一个“小跟屁虫”。“我们还是再等等吧,虽然双方的父母都催得紧,但是我们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小周忍不住哽咽了,她又何尝不想尝试为人母的感觉,但现实的窘境让她无路可选。
“你们两个工作都没得就着急地把娃娃生了,我不得管你们,我看你们怎么办?”9月初,在达县某医院的妇产病房内传出一个中年妇女气愤的指责声,病床上的产妇虚弱地抱着刚出生的婴儿落泪,一旁的丈夫面对母亲严厉的呵斥也只能听着。李女士今年才从一家事业单位退休,她向记者抱怨,“当初就不同意他们两个结婚,工作都没有居然敢要小孩儿,这不是在逼我们老年人吗?他们到底考虑过生孩子的成本没有?我和老伴把儿子养了20多年,现在还要继续养孙儿?”李女士跟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社会压力大,80后生的小孩将来面对的压力更加大,不能给孩子一个高的起跑线,会很对不起他。想想孩子以后还要上幼儿园,小学、高中、大学,这些钱哪里来?少说也要五六十万,若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工作不稳定的人没资格谈要小孩。
有多少钱才敢生孩子
有调查,“穷二代”背负了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太多压力,即便辛苦读到大学毕业,在就业、创业时也会有很多有形和无形的困难,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这便使得部分“穷二代”产生悲观的想法:穷人家的孩子注定要长期在穷困的环境下挣扎,他们所受的教育将比社会其他阶层落后许多,他们的“穷人命运”将很难得到改变……
那究竟年轻夫妇月均收入达到多少才敢生育子女呢?一家机构的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受访者的心理底线是8078元;武汉、哈尔滨、太原、西安和昆明等省会城市受访者的心理底线是5169元;像达城这样的三线地区则是4454元。调查表明,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现实因素的制约。受访者中未生育的计划生育年龄,明显晚于预期中最佳生育年龄,为27.4岁,大概晚了2.1年。而这种情况在达城也逐渐明显起来。
按理说,达州是个三线城市,养孩子的压力相对较小,但为何达城也存在不敢生孩子的现象。有关人士认为,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百姓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生孩子已不仅仅是能不能生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养好的问题。据相关数据显示,达城晚婚晚育的年龄已经一再推迟,特别是生育年龄已比10年前晚了1年多,这不是政策使然,而是市民情非得已的选择。
生产、育儿、读书、上大学直至成人,养大一个孩子的成本越来越大,记者采访了达城一位妇产科专家,她告诉记者,就剖腹产而言,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两千,现在已上涨到四五千元甚至上万元,孩子出生后的花销名目众多,只能看见用出去的钱是多少,却看不见花在了什么地方。
随后,记者采访了几对初为父母的小夫妻,调查在达城到底要多少钱才敢生孩子?罗先生是在受访者中收入较高的一位,他女儿3个月了,由于妻子没有母乳,所以选择了品质较高的奶粉喂养,一听大概400多元,只能喝一周,进口的尿不湿一周花费在150元左右,再加上其他开支,3个月就花去了近万元,而这个天文数字还将继续累加下去。罗先生说,达城新开的贵族幼儿园一年收费在2.5万元左右,3年就是7.5万元,但等女儿上了小学就好了,九年义务制教育能让他喘口气。但在孩子上小学之前他将面临十五六万元的开支,这着实让他也捏了把汗。“罗先生条件很好了,我们这种工薪阶层才感觉到压力大,现在有的奶粉经常被曝光出问题,我们再穷也不能拿孩子的健康开玩笑,像惠氏、雅培这种好点的奶粉都在200元上下,虽然读不起贵族幼儿园,但据说今年的幼儿园又普遍涨价了,随随便便就是近2000元一个学期,你还别嫌贵,还不打折。”张女士估算着,普通的家庭要把孩子拖拉到大学毕业,夫妻双方这些年的收入基本全部要花光,所以面对这一切,使不少“穷二代”夫妻望而却步。但是张女士也说出,即便是“穷二代”也应该面对这些挑战,在物资贫乏年代出生的70后和部分80后一样被父母拉扯成人,很多“穷二代”都奋斗到出人头地改变命运,为什么现在这些年轻人却不敢面对生活,挑起一个家庭的重担,相信能够逆转“穷二代”生“穷三代”的说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