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7160|评论: 89

四川资阳市委书记李佳提出的“团聚工程”正在落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8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3月,四川资阳市委提出实施“团聚工程”,分期分批统筹解决市级机关干部职工两地分居问题,解除干部后顾之忧,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更好为资阳跨越升位作贡献。中秋节前,第一批次65名安置对象全部确定接收单位,基本实现了安置对象和接受单位“两个满意”的目标,65个家庭期盼已久的团聚之梦变为现实。

    经过近半年时间的调查摸底、方案制定和人员资格审查工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行安置指标对分居干部职工单位“全覆盖”,优先安置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具备双学士以上学位和高级职称、家庭特殊困难的人员。同时,严把“程序关”,单位申报拟安置对象必须坚持班子集体研究和人选公示制度,安置对象志愿单位必须和工作经历、专业特长相关。在本次安置的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1%45岁以下的占88%,不仅切实解决分居干部职工后顾之忧,让大家能够“甩开膀子做事”,更进一步优化了市级部门干部队伍,为推动资阳驶入加快发展快车道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其余的分居家庭将分期在明、后两年内实现团聚。

    据悉,资阳市委书记李佳先后提出干部工作的“三大工程”(即“团聚工程”、“安居工程”、“培训工程’”),都正在逐一的全面实施。其中“团聚工程”、“安居工程”,都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为干部职工解除后顾之忧,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资阳这个幸福的大家庭更和谐、更温暖;还有“培训工程”,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增强执政能力,为资阳跨越发展服好务。这三大工程的启动实施,资阳的干部队伍素质必将进一步提升、干事业的激情更将进一步迸发,资阳的经济社会发展一定会更加生机勃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3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0-10-8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党委的形象从一定程度上讲,对普通干部职工的关心爱护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作为一个曾经为家属的调动费尽了千辛万苦的过来人,我要说句大实话:我们普通干部职工最大的后台是组织,最过硬的关系是相信党组织、依靠党组织。如果凭我们自己去东奔西跑、烧香拜佛太难太难了,且会影响工作……市委下决心推动的这项工程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增强凝聚力的民心工程。

发表于 2010-10-8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9月21日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团聚工程”会上,市委书记李佳强调,干部是推动资阳加快发展的宝贵资源。各级组织对干部一要关心爱护,二要严格要求,既要切实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又要切实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动资阳加快发展、实现“两个着力”提供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保证。
    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把这样一种理念付诸实践,需要的是魄力。我们相信,市委的这些理念,会让更多像我们这样的普通干部职工受益,会惠及千千万万家庭。组织对干部一要关心爱护二要严格要求。这既是一个工作要求,也体现出人文关怀,更彰显了市委对我们全市人民关爱和负责的一种导向。有了市委这种鲜明的好导向,各级组织一层层地把党委、政府对每一位普通老百姓的关怀与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虽然今天只有65个,但是这65个意义重大,从无到有,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团聚工程”也在树立一种导向,我们普通干部职工最大的后台是组织,最过硬的关系是相信党组织、依靠党组织。
    市委不仅关心爱护普通市民,心里也系着为资阳发展而奋斗的每名干部职工。看似首批65个家庭的幸福团圆,实质上体现和彰显出了资阳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和谐。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应该感谢市委深思熟虑作出的这个英明决策。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会升发和创造无穷无尽惠民、为民政策举措与具体行动。体现的是市委、市政府对广大职工的关心与爱护。
     “团聚工程”不仅切实解决分居干部职工后顾之忧,让大家能够“甩开膀子做事”,更进一步优化了市级部门干部队伍,为推动资阳驶入加快发展快车道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我们唯有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以报深恩。只有倍加珍惜工作机会、更加努力地发扬“八字”精神,才能回报组织的关怀,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有这样关心民生、关注民生的好领导,我们每名干部职工,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不脚踏实地地为资阳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呢?

发表于 2010-10-8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资阳这个美女书记有水平,既是一种人性关怀,又是一项友情操作。说实话,现在两地分居的人大都是年轻人,没有社会背景,没有经济实力,他们怎么能消除“两地分居”的烦恼,市委响亮的提出来,并采取灵活的制度和办法,实现接收单位和安置对象“双满意”,实在了不起,应该在我们成都市也借鉴推广一下,不知有多少幸福的家庭要实现团圆。

发表于 2010-10-8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领导很具有人情味哈,真正的能体恤下情,关心下属。她亲手在资阳这个地方为分居异地的牛郎织女们搭起一座团圆桥。看着让人感动、感激。我想这就是以人为本的实际行动吧。
跟着这样的班长去干事创业会觉得是一种幸福。希望身受惠泽的人能体察这位书记的良苦用心,更加努力投入到资阳的建设发展中去,投入到为人民群众的服务中去。

发表于 2010-10-8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点球大战


    说得实在:victory: :victory:。是不是只有李书记这样的女领导才有这么细腻和人性味罗。

发表于 2010-10-8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不也来个全省1+7范围内的推广吧,增强团结凝聚力。
希望能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实施下去。

发表于 2010-10-8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团聚工程”调动市级部门(单位)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切实解决他们后顾之忧 ,我们支持李书记!

发表于 2010-10-8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团聚工程之所以是民心工程,就因为这一政策非常地人性化,夫妻两地分居,看上去没什么,但对于小家庭来说,就有太多的难处了。市委市政府高调提出落实“团聚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广大干部和职工的激励,只要好好干,符合条件,这些家务事组织上帮大家考虑了,在这种条件下,还有人不努工作吗?

发表于 2010-10-8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个组工干部,特别注意关注我们组工干部的前辈和楷模——李佳书记。我经常在网上看到她的讲话和活动报道,很干练、很有哲理。比如她说,对资阳人民最大的负责,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怎样来培养?她提出了“三大工程”。资阳的“三大工程”是我们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具体化和实际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一项一项推进,让群众对党委、政府刮目相看。又如,她讲有工作干辛苦,没工作干痛苦,说得太深刻和精辟了,有时候我就用这句话来教育我的儿子,果真管用,儿子也听得进去。

发表于 2010-10-8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简单道理


    遇到李佳,确实是资阳人民的福气,全省都知道她有一种男儿少有、女人难有的思想理念、执着劲头、工作魄力和对人对事高度负责的精神。

发表于 2010-10-8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件事,我最有发言权:我的爱人在一个偏远的乡镇上班,之前因为分居相互争吵过,她为了团聚也努力过,但团聚之梦遥遥无期,现在市委的‘团聚工程’让我们的愿望实现,我爱人激动地说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到了新的岗位要努力工作,要努力学习,尽快适应新的岗位要求,不辜负了这项民心工程,感谢市委市政府对我们一线公务员的关怀。我们一家人都会用良心来感谢回报市委的这份关怀。

发表于 2010-10-8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做小生意的要特别感谢市委李书记。今年国庆期间,我们的生意太火爆了,主要是资阳的人气旺了,与前几年冷清的现象比起来,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我们希望资阳的城市越来越漂亮,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才越来越好。

发表于 2010-10-8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沱江串串香


    锅里有了,碗里才有。挣钱不容易,大家都努力。

发表于 2010-10-8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鲜事,这样的领导才是为民作主的好领导,哪个干部职工都愿意为这样的领导去买力。

发表于 2010-10-8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 谢 信



尊敬的李佳书记:



在此我代表全家向您表示深深的感谢,感谢敬爱的李佳书记。是您让我们夫妻团聚,从此我工作再无后顾之忧,不用再担心出差或加班时孩子生活无人照管、孩子的学习无人辅导。可以一心扑在工作上,为资阳的又好又快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是您让我们夫妻可以朝夕相处,不再是周末夫妻,不再为两地分居引发的种种矛盾而吵吵闹闹,从此夫妻感情更加融洽、家庭更加和睦。是您让孩子可以和母亲天天见面,让做母亲的可以尽更多的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责任,可以享受更多的亲子活动、更多的天伦之乐,让孩子可以每天享受母爱,母子感情将不再生疏、母子交流将不再隔阂。是您让我们夫妻可以更好地为父母尽孝。两人在一起后再也不会为双亲来资阳后无人照顾其生活起居而担心了。是您让我们的家更像一个家,家庭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再次向您表示深深的感谢!



团聚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他顺民心、聚党心、得人心。团聚工程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看到了党培养出来的好书记—李佳书记,坚定了我们广大干部群众紧跟李佳书记、紧跟着党组织把资阳建设得更加美好的信心和决心。团聚工程温暖了干部和家属们的民心,让广大党员干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回报党组织的关心。我决定用扎扎实实的工作成绩来回报李书记、回报党组织,为资阳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在此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资阳市公安局 陈XX
                                                                                                              2010年10月8日

发表于 2010-10-8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8日的四川日报一版专题报道了此事,确实值得借鉴推广

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

                                  ——资阳实施团聚工程解决干部职工两地分居问题
                                                  □
实习记者
刘宏顺

     去年以来,资阳经济社会发展令人瞩目:世界500强百威英博入驻资阳,母亲河——九曲河综合整治正式动工,领导联村、部门帮村、干部驻村三村行动让农村面貌一新,干部双挂双派工作活力纷呈……资阳,这个唯一同时连接成渝的双核,正在加速发展。
在资阳,一个亮点是:干部队伍齐心协力,忘我工作、无私奉献。资阳的变化就是依靠干部队伍这个决定因素。而这支队伍主动性、积极性的来源之一,是市委对干部的贴心关爱。
     2010
3月,一项关心分居干部的团聚工程在资阳启动。
     一种情怀:关心爱护
以人为本

     对于团聚工程,市委书记李佳有自己的见解,对干部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机关干部职工两地分居问题,必须统筹考虑分期分批逐步解决
     “1998
年资阳成立地区的时候,我从内江抽调过来,老公、孩子至今在内江。资阳交通运输局干部谢军吐露心声,工作上累点不算什么,就是希望能尽早结束两地分居,与家人团聚
     干部职工跨区域调动家属,牵涉的是两个地方多个部门协调。这对普通干部职工来说,是一道很难迈过的坎。
干部职工有后顾之忧,如何全心全意谋发展?资阳市把这个问题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立足从制度层面加以解决,在全省首次将市级机关分居干部职工安置纳入全市统筹,拟用3年时间统筹编制、双向选择、集中安置。
     一套制度:公开透明
双向选择

     根据调查摸底,市级机关需安置的干部职工家属中,市内占73.6%,省级部门占1.6%,省内其他市州占21.6%,省外占3.2%,安置工作需协调的市级部门(单位)就达55个,各部门(单位)之间、市州甚至跨省间的协调难度更大。
市委团聚工程领导小组为此精心编制了一套规范的制度。对其中涉及的核心问题——编制,市委根据各单位编制空缺情况,千方百计落实安置指标。
     在操作过程中,采取志愿填报档案投档单位个人双向选择、安置政策、指标、程序、过程、结果五个公开等,一项项新办法在团聚工程中成功运用。
     在确保安置对象单位编制性质、人员身份、财政拨款形式三不变的前提下,安置工作充分考虑了个人工作经历与专业特长。安置对象如在政法部门或从事卫生、教育工作的,原则上在本系统内相同性质单位解决,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原则上对口安置。一位接受安置的干部告诉记者:工作上什么都不变,唯一变化的就是家人间的距离更近了,工作劲头更足了。
     全市统筹的65名安置对象中,第一、二志愿成功安置的有56人,占安置总人数86%

     中秋节前,第一批次65名安置对象全部确定接收单位,月圆之时,65个家庭期盼已久的团圆之梦变为现实。
     一个结果:激发活力
双方满意

     天伦之乐乃人间至乐,无数小家庭的温暖,才会有资阳这个大家庭的幸福。
921,中秋节前一天,李佳意外收到一名普通干部的感谢信,信中这样说到,
今天,我已正式接到通知,离我千里之遥、远在云南省楚雄州工作的妻子即将调到资阳工作,这是我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市委实施团聚工程使我们夫妻实现了团圆梦,我们全家感激万分!
许多干部职工纷纷在资阳网我有话对书记(市长)说栏目上发帖,一位网友说,关心普通干部职工的团聚,是人文关怀的起步。在资阳工作,我们觉得有盼头。

     安置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1%45岁以下占88%,不仅解决了干部分居问题,而且优化了市级部门干部队伍结构。市检察院负责人说,实施双向选择,让我们选到了专业对口、业务能力强的熟手,对我们的队伍是有益的补充。

发表于 2010-10-8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今天在四川日报上看到了有关资阳市实施“团聚工程”的报道,引发了我的许多回忆与感慨:我和我老伴在结婚后曾分居6年多,我有切身的休会,这对想干事创业的年轻人来说太重要、太需要了。说良心话,这项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尤其需要主要领导的决心和魄力!在我印象中,资阳市的“团聚工程”是1978年中央发文件解决夫妻分居问题以来的第一次地方组织的行为举动,真不容易,体现了这个年轻女书记的人性关怀和创新胆略。
     我建议资阳市加快进度,将3年完成改为2年完成,这可能还需要做更多的协调工作。进一步做好激发分居干部工作活力的工作,这需要有专人收集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妥善解决,注意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夫妻和睦、子女入学入托和租买房屋等实际问题。这些同志应是单位骨干或不久的将来成为骨干,抓好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可以同干部队伍建设、机关作风建设结合起来。
     我还建议各地的网友和读者,将这篇帖子或川报的报道送给那些不爱上网的领导看一看、学一学,把党的温暖关怀实实在在地送到普通的干部职工中去。资阳市也要对整个团聚工程要注意边进行边总结,以备中央、省上来调研和外地来学习。我相信,会有更多的明智的领导把资阳的经验学习推广。

发表于 2010-10-9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创新、真实、人性、科学!这项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建议以市委的名义形成常态化、长久性的文件固化下来,让今后新进的年轻人都能沾这个政策的光,资阳就能更好地留住和吸引人才了。

[发帖际遇]: 森林野猫每天上招聘会找工作,获得居委会低补小米椒10个.  

发表于 2010-10-9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5.12汶川大地震后,我在成都都江堰对口援建工作了两年多。在川期间,我们都多次听说过,资阳这个年轻的书记很能干、很漂亮,干事有眼力,组织部出身的人就是不一样,“团聚工程”实际上是关心爱护一些年轻人,我们在上海更有体会,家属调动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几乎是一大心病……这种办法名正言顺,组织出面最可靠,也最有力度,确实是高招。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