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山水如画

【开元盛世 龙游天下 感恩圣地 千古名寺】唐玄宗入蜀与蓬安龙云寺千古奇观黄杨共生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0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这地方很灵,但修的不咋的。
蓬安霸天 发表于 2010-10-10 11:36 http://www.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前半句说的真的是真的,后半句我不敢评论。因为我还想领取每月907块的工资。谢谢理解和支持。
发表于 2010-10-10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拥抱沧桑,厚重的历史文化依然眷恋与沉淀、、、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0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拥抱沧桑,厚重的历史文化依然眷恋与沉淀、、、
消水白鹤飞 发表于 2010-10-10 15:28 http://www.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值得一去的好地方——蓬安龙云寺!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0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0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里的蓬安龙云寺:http://baike.baidu.com/view/962229.htm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0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龙云寺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4abae5ed0d383a5c78f055d4.jpg

  位于蓬安县巨龙镇与龙云镇交界的龙云山,因地势险要、形如“龙盘云海”而得名。而建于辽金朝代的“龙云寺”,屹立于山顶,无言地见证了近千年的沧海桑田.
  龙云寺——沧桑千年的传奇古刹.
  龙云寺在蓬安县十分有名。从蓬安县城出发,乘车约一个小时,便可抵达寺庙的山脚下。“五一”期间,记者驱车20余公里,前去参观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传奇古刹。
  趣:千年寺庙三易其名
  顺着弯曲的进山公路,车行至寺庙的大门,但见几年前翻新的庙门已被风沙侵蚀,庙门前的广场上星星点点滴落着香蜡、祭纸,间或响起的钟声悠悠扬扬,传至五里开外。
  据当地人介绍,这座规模不大的寺庙修建于辽金朝代,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寺庙香火旺盛,据庙内一位僧人描述,每逢大年初一、农历2月19日、农历6月19日、农历9月19日,前往寺庙烧香祈福的善男信女是人山人海,在那狭长的山间小道上,人头攒动,远远望去,就像一条长龙,在山间蜿蜒游动。
  龙云寺位于的龙云山两侧排列着9条支山,好像9条龙缭绕在它的四周,当地人传说为“九龙捧圣”。千年古刹龙云寺因其年代久远,吸引多位官吏前往拜祭,并因此三易其名。相传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冬,汉中王李瑀贬为蓬州刺史时,来游此寺,将寺庙称为龙潭寺。后因李瑀系唐朝皇帝李宪(玄宗长兄)之子,为龙子龙孙,遂对龙潭寺大兴土木扩建,改名为龙游寺。上元初年(760年),颜真卿(刑部侍郎、书法家)被贬为蓬州长史时,来游此寺,亲书“龙云寺”三字,自此,“龙云寺”的名字便一直沿用到今天。
  奇:动人传说的神仙古树
  “神仙夫妻树”是当地人对寺庙后门外两株紧贴生长的黄桷树的特别称谓,据称已生长了500余年。树干十分粗大,需5人合抱方能围住。古树枝叶茂盛、浓荫如盖,向上延伸20余米高。树干底部有一个碗口粗的大洞,里面长年积水不涸。站在树下向上探望,令人惊奇的是,从古树的中段起,竟然生长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枝叶。
  据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两次驾鹤仙临此地,感此地民风纯朴、人人皆拜佛行善,遂在山间石缝丢下两粒树种,谁知竟然相拥长出如今的两株大树,“神仙夫妻树”因此而得名。至今,寺庙里还刻画有吕洞宾驾鹤云游的图像。
  叹:三次火烧愈加兴旺
  据庙内一块残存的碑文记载:“龙云寺修建于辽金,兴盛于唐代,衰落于清末,历史上曾先后被火烧过3次。几经大火劫难的龙云寺不但没有被烧毁,反而越烧越兴旺。”据当地一位老人讲,每次火烧之后,各地的善男信女便四处募捐,筹资重修庙宇,且寺庙规模一次比一次扩大。
  中午时分,记者准备走出龙云寺时,庙里的钟声开始响起,还有那悠然的木鱼声、念经声,让人顿觉心平气定,领悟出人世间的诸多事理。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0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云寺位于的龙云山两侧排列着9条支山,好像9条龙缭绕在它的四周,当地人传说为“九龙捧圣”。千年古刹龙云寺因其年代久远,吸引多位官吏前往拜祭,并因此三易其名。相传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冬,汉中王李瑀贬为蓬州刺史时,来游此寺,将寺庙称为龙潭寺。后因李瑀系唐朝皇帝李宪(玄宗长兄)之子,为龙子龙孙,遂对龙潭寺大兴土木扩建,改名为龙游寺。上元初年(760年),颜真卿(刑部侍郎、书法家)被贬为蓬州长史时,来游此寺,亲书“龙云寺”三字,自此,“龙云寺”的名字便一直沿用到今天。

发表于 2010-10-10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0# 山水如画


    比我工资好高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比我工资好高
蓬安霸天 发表于 2010-10-10 21:27 http://www.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还有比我工资更低的人?我不大信。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云寺在蓬安县十分有名。从蓬安县城出发,乘车约一个小时,便可抵达寺庙的山脚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传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冬,汉中王李瑀贬为蓬州刺史时,来游此寺,将寺庙称为龙潭寺。后因李瑀系唐朝皇帝李宪(玄宗长兄)之子,为龙子龙孙,遂对龙潭寺大兴土木扩建,改名为龙游寺。上元初年(760年),颜真卿(刑部侍郎、书法家)被贬为蓬州长史时,来游此寺,亲书“龙云寺”三字,自此,“龙云寺”的名字便一直沿用到今天。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凤石乡97社尿毒症患者张群英渴望龚仓兆局长、黄达书记、姚本和校长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救助

http://www.mala.cn/thread-2090523-1-1.html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8d158aeea12d153a2df534e2.jpg

  



浮屠就是佛塔,是音译过来的。 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也没有“塔”字。当梵文的stupa与巴利文见Thupo传入我国时,曾被音译为“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等,由于古印度的Stupa是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经之用的,亦被意译为“方坟”、“圆冢”,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
  我国的佛塔按建筑材料可分为木塔、砖石塔、金属塔、琉璃塔等,两汉南北朝时以木塔为主,唐宋时砖石塔得到了发展。按类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和墓塔等。塔一般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组成,塔的平面以方形、八角形为多,也有六角形、十二角形、圆形等形状。塔有实心、空心,单塔、双塔,登塔眺望是我国佛塔的功能之一。塔的层数一般为单数,如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层…
  七级浮屠指的就是七层塔。在佛教中,七层的佛塔是最高等级的佛塔。佛家以为七层的宝塔约为百公尺来高的大佛像,建了如此的大佛来供养,功德是很大的(注:这在许多的经典中都有提到,你可以翻翻地藏菩萨本愿经,内中就有提及)。假使你救了一个人的性命那么你所获得的功德是比建宝塔礼佛还要伟大的,这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让大家以及在外的乡友们尽可能地多了解家乡的美景和美女,乃至发展变化,旅游必须大力和强力进行宣传才行。
因为蓬安旅游起步晚,旅游作为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希望产业,旅游是最需要大力与全力以赴地向外宣传和推介的,也必须通过宣传才可能让资源吸引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效果来。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3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3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