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摄友们到我的家乡来。
荣县大佛古刹梵宫存珍,文化积淀厚重,游赏那一幅幅楹联,一块块碑刻,一处处崖雕,仔细玩味前辈先哲为我们留下的一些文字,在工作学习之余也能平添几缕愉悦。每当站在“放翁亭”,“松香亭”里抚摸上面一个个笔力苍劲且富有深重文化色彩的文字时,我总是在想:这里一定是前辈先哲们站立过的地方!于是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用和前辈差不多的黑眼珠去观赏几千年来发生巨大变化的荣州城,耳畔风声、鸟声依旧,人文、历史、生命在这里得到了最和谐的统一。试想,书店里那些像砖头一样的“文化典籍”,报刊上那些华而无实的“文化拾贝”,同古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匠心独运的艺术瑰宝“大佛文化”相比,简直是沧海一粟。借助前人的智慧,终于使我明白: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绝对不在纸上、书上、图片上,而在这莽莽苍苍,山重水复的大地上。
荣县大佛的历史是悠久和苍老的,但人民政府修葺后的“大佛寺”却有一种苍老后的年轻,容光焕发,神韵飘然,气势伟岸,欲耸九天。弹去历代王朝留下的烟尘,历史变得清晰:唐代凿刻佛像,并修寺庙保护,有诗曰:“佛憩一座山,山憩一尊佛。”北宋元丰元佑年间,僧人淳德化缘集资——“宋时寺门,抵今溪岸”。清嘉庆年间为佛像饰彩贴金,自此荣县大佛成为闻名遐迩的川南名刹。
大佛的留存,是古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象征,辉映着古今荣州人的自信和智慧。然而只有在经历现代的喧嚣后,荣县大佛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大佛才能上升为一种文化;也只有在“大佛文化”古色古香的熏陶下,我们的灵魂才不至于过早苍老和窘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