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州古玩轶闻____捡漏小故事 买颗翡翠小杠珠,修了一栋小楼房
东海
当年(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大门,世界各地,特别是香港,奧门,台湾,及东南亞的古董商门,蜂涌而至,引发了全国的盜墓走私狂谰。据专家古计,这一次走私大潮破坏流失的大量文物,古玩,比"文革"中的破"四旧"还要严重百倍。--------
却说在这次盜墓大潮中,乐山牛华红岩子后山上,有一位参与盜墓的农民,在挖盗一座古墓时,出土了一批玉器,其中玉鐲,王戒指等材质都一般,唯有一颗翡翠玉杠珠(比算盘子大一点的珠子),这种珠子,有多种叫法,有人说是杠珠,有人说是帽珠(指清代官员官帽顶戴上面的珠子),有人叫佛珠(佛教徒戴在项上的念珠)。种头很好,属于玻璃种,正色滿绿,这个农民不懂玉,更不懂玉的价值,挖出后放在家里,等着有买玉的人來,卖几个錢贴补家用。-------
有一天,苏稽埸的几个农民古玩穿穿(第一线走乡穿户的小古玩贩儿),什么光辉儿,大姑儿,余老五等,沿路么喝,來到了牛华红岩子后山上。这个农民看到买玉的人來了,便对他们说自已有玉,喊进屋內,把挖的几件玉器拿出來让苏稽人看。在苏稽來的这几个穿穿咡中,余老五是最年轻(当时可能只有二十來岁)也最有眼力,他一眼就看上了那颗翡翠珠子,一把就从那农民的手上抓在自已手里。经过讨价还价,以60元钱的价就买下了。其他人也用低价买下其他的玉件。离开这农家,余老五心中暗自高兴,这珠珠宝贝,可是几大千的价,(这仅是他的概念)这一趟整到搞头啦。-----他们继续沿路么喝着,一直转到下午才收工回家。
再说离苏稽不远的峨眉城里,有一个很早介入古玩行的古董商人,因其年纪较大,生意做得精狡,所以有人给他弄了一个"老特务"的外号。他有一定资本,经常跑到苏稽场,从苏稽穿穿手中买货,然后再卖给到峨眉寻宝的外地古董商人。一天,他來到了苏稽,去到了余家,这余老五便把牛华红岩子买回的珠子拿了出來,让"老特务"看,这"老特务"做古玩时间长,眼力鍛练得不错。见到这颗玻璃种,滿绿色的杠珠,不禁眼前一亮,心想这是难得碰到的好东西,卖得好可是大价啦。于是便同余老五讲价,两个都是懂行的人,(但余老五不是老特务的对手)这个讨价还价的过程,自然是各玩各的心计,砍砍杀杀,最终以4000元成交。"老特务"滿怀喜悦,拿着这个捡了大漏的宝贝,乘车回到峨眉城。-------
不久,有个外地古董商人(有说是成都的,有说是广州的)來到峨眉,去到"老特务"的家中,"老特务"拿出了那颗宝贝翡翠珠子。经过看货论价,讨价还价,外地商人用三万元人民币把这颗翡翠杠珠买走了。(现在行情价值己是几十万啦!)。不过,那时的三万元,确实不是个小数目,"老特务"用卖这颗珠子旳錢,在峨眉城內自已的老宅地上,修起了一座二楼一底的小楼房。在当年古玩行内曾轰动一时,名声远播。也许至今这小楼还存在着,为"老特务"的安居之所。------
"老特务"捡了这个漏后,对古董生意的兴趣更加浓厚,不久便在峨眉城内开起了一家古玩鋪子,收售各类古玩,在他的手上,确实从峨眉收到的不少好东西。如一些从峨山上流落民间的鎦金佛象,朩雕,石雕菩萨。峨眉出土的龙泉瓷器,金,銀器,以及很多精美的古代门窗,家俱等。他曾收到过十二扇精美雕花窗,上有吳三桂叛清称王的年号,是很珍贵的,可惜都已流落他乡。至今他还乐此不彼,继续开店坐舖,不过现在卖的,基本上都是高仿古董了。因为经过人们二十多年的搜刮,资格老货已被梳子梳,篦子篦。所剩无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