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6月,红军反四川军阀田颂尧发动的“三路围攻”战斗胜利,解放了恩阳,在恩阳镇成立了中共仪阆县委员会,仪阆县工农民主政府(简称县苏维埃),1933年8月,仪南战役胜利后,随着仪陇、阆中、南部部分地区解放,撤销仪阆县委、县苏,成立恩阳县委、县苏。1935年3月,随川陕省委、川陕苏维埃撤离苏区而撤销。仪阆县委、县苏,恩阳县委、县苏辖一镇十区,三十七乡,三百八十一个村,人口约三十余万人。红四方面军张国焘、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分别在张爷庙(今恩阳中学)、杏儿垭(今燕飞村)、浮图关等地指挥过仪南战役、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剿”和杏儿垭阻击战。仪阆县委、县苏,恩阳县委、县苏成立后,一面动员民众参战,壮大红军;一面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发展生产、支援前线,并组建了恩阳财政委员会,恩阳县红军经理处,恩阳县革命法庭,少先队,恩阳县红军指挥所,红军工农医务室,列宁模范学校等机构15个。现仍有红四方面军旧址8处,遗址6处,石刻标语50余条,保存完好,其中《十大政刚》碑文是川北地区仅存的保存完整的唯一真迹。
恩阳不但是块红色土地,还有保存较为完好的0.5平方公里明清古建筑群,核心保护区内17条街巷曲折蜿蜒,形若迷宫,在镇北有白云寺,镇西有文治寨、千佛岩,镇东有登科寺,镇东南有巍峨的三峰山(义阳山),有普贤寺、红梅阁,神奇的巴蛇洞等文物古迹,并流传有红梅仙女下凡,琵琶仙女弹唱等美丽动人的传说。
恩阳这块红色的土地,通过建设,现已成为交通发达、通讯畅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繁荣昌盛、环境优美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环境优美小城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