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乃千古绝唱,让寒山寺响誉中外,为何又如此大的魅力?通常文有三境,既实境,虚境,幻境,好像句句写实,又句句写虚,虚实妙用便成幻境。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妙手天成。诗中的一二句作者将一种孤寂,忧愁,甚至带点凄凉的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作者的个人色彩,也是当时社会的色彩。月亮开始落了,乌鸦也在叫了,江上漂浮的枫叶,黑暗中那星光点点的漁火,生命总是在颠沛流漓中度过,这能不让人愁,这能让人眠吗?“寒山寺是姑苏城外的一座古寺,我孤寂流浪的人生能在这栖息吗?佛或许是我的心停靠的码头。这里的“夜半钟声”是没有写作常识错误的。或许很多人问,寺庙一般只敲晨钟,夜半怎会敲钟?其实应这样理解:客船到的时候,夜半寒山寺的钟声也敲响了。原因简单,古时的客船能像现在的火车飞机到达目的地精确到分秒吗?不能。所以说船从这里行几时到目的地,是很难确定的。这里的“夜半钟声”是专门为到寒山寺的客船敲的,是提醒接亲人接朋友的人客船已到了。因为客人有到寒山寺的,也有到姑苏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