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公路养护管理段 关于巴山草鞋网友“平响路难行盼书记县长尝试” 相关问题的回复 一、基本情况 1、三(房湾)响(滩)路现状。三(房湾)响(滩)路全长51.7公里。1998年开始改建,次年开始铺筑成沥青表处路面。目前,早已超过设计使用年限,道路基础强度差,油路面大面积溃烂,全面垮瘫,难以确保通畅。 2、造成问题的原因。一是超期服役。该路属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市交通大会战期间按照“乡镇打底子,县上铺面子”的模式集中改造,其设计使用年限为6—8年,目前早已超设计年限十多年。二是改造标准低。当时投入来源主要依靠组织发动群众筹资投劳解决,实行群众“大兵团”上路作业,改造标准较低。三是超载现象严重。这是造成路面溃烂的直接原因。该路是一条主干道,货运繁忙,超载车辆川流不息。四是地质灾害和过境场镇建设滞后也是造成道路溃烂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县地质结构复杂,县道公路水毁大、沉陷多,加之基础太差,导致养护难度大。五养护资金投入少。按照“县道县养”的原则,由于我县是国贫县,财政对此投入不足,道路养护举步维艰。 3、目前已做的工作。县道公路在无项目支撑实施改造的情况下,为确保道路通行安全,2009年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具体要求,分别于3月、10月、12月投入专项资金320余万元对县道公路进行了集中整治,道路通行条件基本好转。2010年,县委、政府在积极争取项目实施改造的同时,加大养护投入预算,制定分路分段实施改造方案,加强病害整治力度。7月,县养路段投入资金90余万元对县道公路新增病害进行整治,养护职工放弃节假日休息,冒高温、战酷暑,用片石、砂砾石对道路坑凼进行垫补,千方百计确保道路通行。 二、整改措施 为巩固整治成果,2010年县养路段根据不同路段的路况,制定了相应的养护措施。一是因路因路制宜,分路分段制定养护方案,强力推行养护包联责任制,责任到站、到人。二是加强日常养护,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以清理水沟、涵洞和路面坑凼垫补为重点,对道路沉陷、路基垮塌等病害地段全面开挖,用片(碎)石或砂砾石进行换填,确保道路通行。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加大养护投入,落实专项资金进行集中治理。四是路政加大整治力度,超限流动检测车加强巡查,对超载车辆坚决卸载,减少超限运输车辆损坏公路。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全力以赴争取216公里县道老油路改造项目,分段推进平镇路、平洗路、三响路改造,进一步提高设计标准,加大工程质量和管理,全面提升县道公路承载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行路难的问题。 特此回复 二O一O年十一月十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