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绵阳经济社会的发展,机动车数量激增,路网密度分布不均,单中心城市结构对交通发展的制约日益加剧。记者日前从市城乡规划局了解到,我市委托林同琰 (中国)公司编制的《绵阳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将有效破解这一难题。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完善细化方案,尽快明确近期、中期、远期需要实施的项目,近期将重点组织实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项目。
■总体规划
向外无缝对接向内高速便捷
按照规划方案,未来20年,绵阳向外将基本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对外交通体系,拥有6条铁路、8条高速公路、30条航线,与全省主要交通要道互通互联,实现“一次换乘、无缝对接”,巩固绵阳交通枢纽城市地位。向内则将构建起高速便捷的城市交通网络,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其中,中心城区将形成“一主多副”的城市空间格局,由城市快速路和交通性主干路构成“两横一纵一环七联络”的城市骨架路网;城市公交将构建“两级骨干公共交通走廊”;市域将构建“三级交通走廊”。
■市域交通
两城际、五横两纵、三级走廊
《规划》提出,城际铁路为轨道1#线延伸段:绵阳-安县-北川;轨道2#线延伸段:绵阳-江油。修建8条快速通道,即绵江快速通道、绵江第二快速通道、绵安北快速通道、绵安北第二快速通道、绵三快速通道、绵盐快速通道、绵梓快速通道、绵中快速通道(绵阳-中江)。完善新建“五横两纵”一级公路7条。横线为原省道105、原省道302、原国道108、宝石—观义—柳池—芦溪—玉皇、原省道101;纵线为九寨沟-平武-梓潼-盐亭-玉龙、茂县-禹里-江油-忠兴-魏城-玉河。
为强化市县交通枢纽,带动市县整体发展,《规划》提出着力构建“市域三级交通走廊”。一级交通走廊为三台-绵阳-安县-北川、绵阳-江油;二级交通走廊为绵阳-江油-平武、绵阳-梓潼、绵阳-盐亭;三级交通走廊为平武-梓潼-盐亭、江油-安县-北川、三台-盐亭。同时,统筹绵江安北都市圈,整合交通枢纽,构建一体化的快速交通走廊和公共交通系统。
■市域对外交通
三铁一客专两城际、八高、两机场
根据《规划》方案,铁路拟建“三铁一客专两城际”,即宝成复线铁路、成兰铁路(经安县雎水站、柿子园站)、九绵遂铁路(九寨沟-绵阳-遂宁,安县境内与成兰铁路共线)、成西客运专线、乐成绵城际铁路、绵空城际铁路(绵阳-空港新城)。
新增完善8条高速公路,即绵广高速、成绵第二高速、成绵第三高速(绵阳-中江-空港新城)、绵遂高速、成南巴陕高速、绵九高速、绵阳绕城高速南环线、绵巴高速(绵阳-梓潼-巴中)。
航空方面,扩建南郊机场跑道、增建停机位,引进航空基地公司,完善配套设施,加大航线培育投入,拓展客源市场,开通绵阳至国内30个重要城市航线。建设绵阳第二机场,即九岭机场;构建“四客一货”枢纽,4个客运综合换乘枢纽分别为乐成绵城际铁路综合换乘枢纽、成西客专综合换乘枢纽、南郊机场航空综合换乘枢纽、九绵遂铁路综合换乘枢纽。一个货运枢纽为新皂货运物流基地。
■公共交通
扩大公交规模 增加停车泊位
根据《规划》,2015年,绵阳公交车辆发展规模将达到1690标台,2020年达到3000标台。远景规划2条城市轨道,总长49公里。规划3条快速公交线路,总长65公里。2015年规划建成38公里公交专用道,2020年规划54公里公交专用道。规划大型公交枢纽,包括铁路客运公交枢纽,平政、富乐、南湖、永兴客运站公交枢纽等;规划停车保养场站,面积约60万平方米。
同时,在核心区规划新增1710个路外公共停车位,结合地块开发新增14个大型路外公共停车场,远期通过控制停车场供给规模达到控制停车需求;科创区规划新增2660个路外公共停车泊位。
■近期重点
缓解核心区交通拥堵
《规划》将中心城区规划实施项目分为近期(2010—2015年)、中期(2016—2020年)和远期(2021—2030年)。近期,将重点缓解核心区交通拥堵,实施绕城高速南环段、剑南路、快速路二横线、创业大道南延段、河堤路、拥堵平交口改造、公交停车及交通管理等41个项目。
据市城乡规划局相关人士介绍,为了缓解核心区域交通拥堵,待《规划》方案进一步完善细化之后,结合绵阳实际,将率先着手完善剑南路、临园路、长虹大道、滨河路等道路等级搭配、优化道路断面形式;对长虹大道、临园路上的支路口、单位出入口布局进行优化;完善公交线网及设施,对停车设施进行布局。
■中心城区交通
两横一纵、一环、七联络
《规划》提出,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将由城市快速路、交通性主干路、服务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组成“两横一纵一环七联络”的城市骨架路网。
“两横一纵、一环”是城市对外及跨组团间快速交通通道,共4条。一横线是花荄(新增道路)—园艺(九洲大道)—中心区(二桥、科学城隧道)—游仙,对外连接成绵高速、成绵第二高速、绵遂高速;另外一横线是花荄—循环经济园(辽宁大道、永安大道)—高新区(飞云大道-新增道路)—御营坝(直通路-新增道路)—经开区(原一环路段至涪江二桥)—小枧—仙海湖(新增道路),对外连接成绵高速、绵遂高速;一纵线是青义(绵江路)—中心区(原一环路西段)—御营坝(绵吴路)—吴家,北接绵江快速通道、成绵高速,南接绕城南环高速、绵中快速通道;一环线是青义—园艺—高新区—经开区—松垭—游仙—科学城,即二环路。
“七联络”是城市内外交通联络主干路,共7条,双向4-6车道。分别为游仙—仙海湖(仙海大道);科学城—游仙(新增道路)—小枧(绵盐路)—农科园;中心区—经开区(长虹大道、绵州大道);园艺(园艺街)—高新区(双碑中街)—新皂,接绕城南环高速;中心区(临园路)—经开区(绵兴路)—磨家;园艺—中心区—游仙,即剑南路;中心区(科学城)—石马。
此外,规划服务性主干路40条,双向4-6车道,服务城市内部交通。次干路为双向4车道,总长约303km。规划跨江桥梁18座,其中跨涪江8座、跨安昌河10座,主干路桥梁13座、次干路桥梁5座;规划立交39座,其中全互通立交26座、部分互通和菱形立交13座。 (胥英 本报记者陈莹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