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47|评论: 2

小议幼儿数学教学在整合教育过程中的组织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 15:34 | |阅读模式
幼儿心理学认为:“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幼儿队事物的认识具有初浅性,新的《幼儿教育纲要(试行)》提出,要充分注重幼儿教育的整体性,整合性特点,要把活动有机地整合,在显示的,多样化的活动过程中实现整体,在新《纲要》指导下的新教材已将幼儿教育的各领域有机地渗透在一起,整合在一起了,然而全国各地哥园的具体情况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我们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不能千篇一律的照搬照套,而要根据自己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在新新《纲要》指z导下设计自己的园本教案,自己的教学组织方法,传统的数学教育很单纯地为教数学而让幼儿学数学,活动的整体效益差,并很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的泯灭,怎样在注重数学教学活动的大前提下,使幼儿数学教育寓教于乐,在轻松快乐的活动中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都有所发展呢?下面我以一个数学活动为例,谈谈幼儿数学教育在整合教育过程中的组织法。       一,主题情景设计法:皮亚杰曾经说过:“数学概念不是直接教会的。”当然,幼儿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是能通过老师的“教”而使幼儿得到真正的内化。它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环境让幼儿自己来构建。作为老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准备的 数学环境,在特定的情景中,让幼儿全身新地去发现,去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蕴含特定教育价值的主题情景,使幼儿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幼儿有意义的活动背景紧紧地整合在一起,这种教学方法,就是主题情景设置发、法。课堂上主题情景的设置法分为生活化的情景和想象化的情景两种。下面以生活化的主题情景内例作简单的阐述。
        例如:在教中班幼儿学习“5以内数的认识”时我设计组织了一个贴近生活,幼儿有比较熟悉的“搬家”的主题活动:我告诉幼儿小鸭子在新城区买了房子,要搬家,想请小朋友们去帮忙,幼儿们都非常高兴帮忙。接着我要求幼儿每次一个幼儿只能拿一样东西,同时在幼儿拿一样东西时我发给他们一个雪花作标记,幼儿按我的要求一次又一次地搬用物品,搬完家,我让幼儿数一数自己手上的雪花片,说说搬了几次东西,再发给幼儿相同数量的五星表示奖给他们的奖品第二次巩固5以内的认识,让幼儿自己数数雪花片和五星是不是一样多。接着引导幼儿把搬来的物品整理成一排,让幼儿一起数数有几个杯子,几把椅子,几个皮球等(第三次让幼儿巩固3---5以内数的认识)。最后,让幼儿把物品按顺序放进小鸭子的家(五个柜或五个小纸箱)出示5以内的数卡,引导幼儿把数卡一对一应粘连到5个柜上去。
      “小鸭搬家”这个游戏的情节发展与幼儿数认识学习的发展始终是连成一体的,幼儿对数的感知是逐步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数字的。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情景中,幼儿不只是在“学数学”,更是在亲自架构对数的真实认识。在这样的主题活动中,幼儿不仅得到了数认识的发展,也体验到了学数学的快乐,体验到了团结互助的愉快情感,幼儿在认识,心里,情感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同步发展,整个数学教育化也产生了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的效益。
        二,发现法
         发现法与传统的“传授法”相对应,幼儿获得的将不再是“冷藏的,死的,没有用的知识”。应用发现法,引导幼儿感受,体验有关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也就是让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学习。
      例如:学习5的组成。我告诉幼儿,今天小熊带来了5棵 竹子,小熊妈妈让小熊把这5棵竹子种在两块地里,小熊不知道该怎样种,想请小朋友帮忙。我刚说完,小朋友们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他们边说我便在黑板上画,等他们说完,孩子们看着黑板上我画的竹子,就发现5的组成规律。5的组成规律是在幼儿边思考边看我画画的过程中自我发现的。
       再如:教中班幼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我让小朋友从教室里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东西找出来,然后让幼儿蒙上眼睛去摸摸,猜猜摸到的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你是怎样知道的?通过多渠道的发现感知,幼儿感受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特征。发现法要求教师提供的材料或创设的情景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索欲。在很多时候发现法和情景创设法是相互渗透着应用的,例如,大班学习分类统计时,我设计了“我们教室里有多少东西。”它的学习情景就是幼儿每天置身其中的教室。平常的教室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这个环境中,我让幼儿分组统计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铅笔,本子,书,雪花片,水杯等物品的多少,幼儿在发现和记录各种物品数量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分类和统计。
       从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幼儿再进行探索,然后教师帮助幼儿将需要的表层景元,整理成有条理的,正确的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按照“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交流经验----新情景中的迁移”的反复思路展开,培养幼儿科学的数学思维方法。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始终处在积极的参与,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的状态。他们的思维,表达,合作,成功感,自信心等各种能力与技能得到同步发展。
     3,问题设置法
     问题设置法,就是以问题引发整个的教育数学活动。例如:教大班幼儿学习测量时,根据当时的情景和现实情况 ,我设置了两个问题情境,引发整个教学活动。问题一是:今天我们到小九寨去玩还是到封成庙去玩?幼儿商量解决的方法是统计“去”与“不去 ”的不同人数,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问题二是:如果去小九寨玩,坐车时,谁买全票,谁买半票?幼儿再次商量后,解决的办法是先测量每个幼儿的身高,再决定买什么票,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一般应包含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让幼儿尝试,实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进行自主性学习,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4,实践活动设置法
         学习新《纲要》后我们非常注重以幼儿的生活实践或游戏实践为主体来让幼儿学习。例如,教大班幼儿认识“人民币”和复习“10”以内加减法时,我用街上卖的幼儿玩耍的假人民币组织幼儿玩“购物”游戏,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不知不觉地人识了人民币,学会了运用和爱护人民币,并巩固了“10”以内加减法运算。象这类的实践活动既发展了幼儿的数学能力,更提高了幼儿的实践能力。
      5,综合法
       当今时代是竞争的时代,数学教育活动更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时代,让数学活动充满时代气息,例如,目前买体彩很流行,我在教幼儿“学习10以内数”时,就组织幼儿玩"彩票中奖游戏“幼儿编号码,我来开奖,让幼儿体验数字的巧妙组合,中奖的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运气不好的幼儿在游戏中也体验了失败感。又如,我给幼儿出了几组小灵通电话号码,让幼儿在2---3秒内看谁能正确记住一组电话号码,我就将这个电话(玩具电话)奖给他。反应速度,竞争意识等都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我们把它与数学活动结合在一起,在具有时代气息,生动趣味的数学活动中,幼儿的情感是愉快的,反应也很灵敏,注意力也能高度集中,数学能力有了发展,心里,情感,语言等个方面的综合能力也同步得到了发展。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0-12-28 11:57 |
回复 1# 海燕掠云


    :victory:

发表于 2011-3-2 20:59 |
:loveliness: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