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思想的指导原则
主体思想的指导原则,是在党和国家活动中,在革命和建设的所有领域里树立主体的指针。它阐明了坚持自主立场和创造性立场、加强思想意识的作用,来有效地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原则。要在革命和建设中体现主体思想,就必须严格遵守主体思想的指导原则。
(一)要坚持自主立场
要按照主体思想的要求进行革命和建设,就必须在党和国家的活动中坚持并体现自主性。主席提出了思想上树立主体、政治上自主、经济上自立、国防上自卫的原则,把它作为体现自主性的原则。主体、自主、自立、自卫的原则,是在思想、政治、经济、国防领域体现自主性的指导原则。
(1)思想上树立主体
思想上树立主体,是人民群众在实现自主性的革命斗争中的首要的要求。革命和建设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因此,只有在思想上树立了主体,才能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个领域里树立主体。所谓思想上树立主体,就是要有自己是革命和建设的主人这样一种自觉性,要有一切都以本国革命为中心去思考和实践,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解决一切问题的观点和态度。
每个国家的党和人民是各该国家革命的主人,搞好本国革命是各该国家的党和人民的基本任务。世界革命,也只有所有国家都搞好了革命,并在此基础上互相支持和合作,才能搞好。因此,每个国家的党和人民都要在思想上牢固地树立主体,站在主人的立场上,认真负责地进行本国的革命和建设。
为了在思想上树立主体,就必须用工人阶级的革命思想、用本国党的路线和政策武装起来。工人阶级是自主的阶级,工人阶级的革命思想是自主的思想。只有用工人阶级的革命思想武装起来,才能在任何艰苦复杂的环境中,都以革命的主人的自觉性去胜利地进行革命和建设。
每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的指针,就是体现了工人阶级革命思想的各该国家革命政党的路线和政策。只有用本国党的路线和政策武装起来,并把这个路线、政策作为思考和实践的准绳,才能根据本国人民的要求和本国的实际进行革命和建设,才能尽到作为革命的主人的责任。
我们在思想上树立主体,就是用主体思想和体现了主体思想的党的路线、政策武装起来,建立党的唯一思想体系。只有这唯一思想体系充满了全党和全社会,才可以说思想上牢固地树立了主体。
为了在思想上树立主体,就必须熟悉自己的东西。
只有熟悉了本国的东西,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地解决革命和建设中的一切问题,才能按照本国人民的意志和要求进行革命和建设。也只有这样,才能热爱祖国和人民,高度地发挥爱国的忘我精神和革命热情。朝鲜人要熟悉朝鲜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和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特别要通晓我们党的政策、我们党的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树立了主体的真正的朝鲜的爱国者和朝鲜的共产主义者。为了在思想上树立主体,就必须具有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革命的自豪感。
如果没有认为自己民族并不亚于别人的这种民族自尊心,没有作为搞革命的人民的骄傲感和自豪感,就不能抱有自己的主见自主地生活,就不能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也不能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取得胜利。民族自尊心和革命的自豪感很强的民族是战无不胜的,而没有这种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民族则是无能为力的。越是长期受人压迫的小国人民,就越有必要具有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革命的自豪感。由于过去帝国主义施以殖民地同化阴谋,推行了对民族文化的扼杀政策,而使民族虚无主义和事大主义根深蒂固的小国,就必须特别加强提高民族自尊心和革命自豪感的斗争。
我们要使全体人民都具有作为智慧、勇敢的朝鲜民族的自尊心,特别要具有作为在伟大领袖的领导下进行革命的人民的骄傲感和自豪感。
为了在思想上树立主体,就必须发展民族文化,提高群众的文化技术水平。
只有建设起具有民族形式和革命的、社会主义的内容的文化,建设起符合本国人民的感情、贯穿着工人阶级红线的主体的文化,才能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健康起来,才能在思想上更好地树立主体。为了健康地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文化,在坚决防止帝国主义文化渗透的同时,还要反对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复古主义倾向和虚无主义倾向,正确地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也要从外国的文化中,批判地吸收合乎本国人民感情的进步的东西。同时,只有积极地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群众的文化技术水平,才能使劳动者成为自然和社会的真正主人,才能在科学技术领域根除仰承别人,依赖别人的思想,牢固地树立起主体。
为了在思想上树立主体,就必须反对事大主义等一切旧思想。
思想上树立主体,这本身就是使人们摆脱旧思想束缚的思想上的解放,是确立新的主体世界观的思想革命。要想在思想上树立主体,就必须反对一切与之相违背的旧思想,特别是要彻底根除事大主义。
事大主义是侍奉和崇拜大国和发达国家的奴隶性的屈从思想,是渺视和蔑视本国和本民族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沾染了事大主义,就推崇和追随别人,因而人家搞修正主义,自己也去搞修正主义,人家搞教条主义,自己也去搞教条主义。
正如主席所教导的,若是人搞事大主义,就要变成傻瓜;民族搞事大主义,就要亡国;党搞事大主义,就要葬送革命和建设。
特别是,在今天最有危害、最危险的就是对美帝国主义的事大主义。表现为恐美崇美思想的对美帝国主义的事大主义,对人民的革命斗争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美帝国主义的事大主义思想的危害性,今天在南朝鲜集中地表现出来了。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及其走狗扶植的对美帝国主义的事大主义思想,在南朝鲜成了麻痹人们的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糟踏我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美风良俗的最有害的思想毒素。不在南朝鲜人民中加强反对恐美崇美思想,提高民族自主意识的斗争,就不能取得南朝鲜革命的胜利,也不能实现祖国的自主统一。
反对事大主义、树立主体的斗争,是决定革命命运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将继续加强反对事大主义,并在思 想上树立主体的斗争,从而可靠地保证朝鲜革命取得最后胜利。
(2)政治上自主
政治,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领域。离开了政治上的自主,就谈不上什么自主性。思想上的主体, 也道先表现为政治上的自主;经济上的自立、国防上的自卫也是由政治上的自主来保障的。
在政治上坚持自主性,意味着实施捍卫本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主权、维护本国人民的利益、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的政治。
正如主席所教导的,政治上的自主性是一个自主独立国家的首要标志和第一生命。无论哪个民族,只有坚持了政治上的自主性,才能保障独立和自由,获得幸福和繁荣。革命斗争首先是实现政治上自主性的斗争。革命和建设中的一切问题,都直接依存于政治。因此,可以说,革命事业的命运,归根结底就取决于政治上的自主性。为了在政治上保障自主性,就必须建立人民的政权。
人的自主权利集中地表现在国家政权上。因此,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要完全实现自主性,首先就要成为政权的主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只有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成为国家和社会的真正主人,才能实现政治上的自主性,过上自主的创造性的生活。
为了在政治上保障自主性,就必须建设主体的政治力量。
在革命力量中主要是政治力量。只有牢固地建设起主体的政治力量,并依靠这一力量,才能夺取并捍卫主权,才能使自主的政治得到保障。要牢固地建设起主体的政治力量,就要加强革命的领导力量——党,实现以工人阶级为核心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人民的统一和团结。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把全体人民紧密地团结在党和领袖的周围。当党和人民紧密地统一和团结成为一支政治力量的时候,就能发挥出无穷无尽的力量,就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为了在政治上保障自主性,就必须有一个自己的指导思想,按照自己的决心独立地制定并贯彻路线和政策。政治,主要的是制定和执行政策。只有自主地制定并执行一切路线和政策,才可以说是自主的政治。如果在政治上屈服于别人的压力和干涉,或者跟着别人的指挥棒打转,就不能坚持原则性和一贯性,最后就会葬送革命和建设。我们党在伟大领袖的英明领导下,把主体思想作为唯一的指导思想,根据我国人民的利益和我国的实际,自主地制定并执行了一切路线和政策,因而总是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为了在政治上保障自主性,就必须在对外关系上行使完全的自主权和平等权。
党和国家的自主性,终归要表现在对外关系上。对外行使完全的自主权和平等权,这是保障政治上的自主性的根本问题。自主权是所有的党、所有的国家和民族的神圣权利。世界上有大党和小党,有大国和小国,也有经济上发达的民族和后进的民族,但是,所有的党、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是平等的、自主的。任何人都不应该侵犯别人的自主权,自己的自主权也不要受到侵犯。
自主性不仅不同国际主义相矛盾,而且是加强国际主义的基础。正如离开了本国革命就不能设想世界革命一样,也不可能有脱离自主性的国际主义。国际主义团结,本来就应该是自愿的、平等的。国际主义团结,只有以自主性为基础,才能成为自愿的,平等的团结,才能成为真正的巩固的团结。
我们党一直坚持这样的方针:在反对帝国主义,支持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坚持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路,遵守互不干涉内政、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的基础上,加强社会主义各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同时,我国还坚持根据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不结盟国家、新兴力量国家搞好团结,同所有友好地对待我们的国家进行合作的方针。
我们在对外关系中今后也将捍卫自主权和平等权,坚持自主性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3)经济上自立
经济是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只有在经济上自立,才能巩固国家的独立,自主地生活,才能可靠地保障思想上的主体、政治上的自主、国防上的自卫,给人民创造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
要贯彻经济上自立的原则,就要建立自立的民族经济。
建立自立的民族经济,意味着建立不附属于别人,而用自己的腿走路的经济,建立为本国人民服务,靠本国的资源和本国人民的力量来发展的经济。只有建立起这样的经济,才能合理地综合利用国家的自然资源,来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牢固地奠定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同时,在国际关系中,才能在政治、经济上行使完全的自主权和平等权,才能为加强世界反帝、自主力量和社会主义力量作出贡献。特别是那些过去由于受到帝国主义支配和掠夺而在经济技术上落后的国家,建立自立的民族经济就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了。这些国家只有建立起自立的民族经济,才能粉碎帝国主义者的新殖民主义政策,完全摆脱他们的支配和剥削,才能消除民族的不平等,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为了建立自立的民族经济,就要在经济建设中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
自力更生,是共产主义者要用自己的力量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革命精神和斗争原则。就象在革命和建设的其他一切工作中一样,在经济建设中也必须相信并依靠自己的力量。对相信自己的力量、艰苦奋斗的人民来说,不管多么艰巨的事都能做到,而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只仰赖别人的人民,就什么事都搞不好。只有本着自力更生的原则,动员起本国人民的力量,利用本国的资源,依靠自己的资金和技术,才能主动地、高速度地发展经济,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为了建立自立的民族经济,就要多方面地综合地发展经济。
社会主义自立经济同以赚钱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经济不同,是以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为目的的。因此,自立经济应当多方面地综合地发展,以便自行生产、供应为国家富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需要的重工业产品、轻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只有建立起这样的经济,才能在巩固的基础上,稳步地迅速发展经济。正如我国的实践经验所证明的那样,要建立多方面的综合发展的自立经济,就必须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的路线。
以机械制造工业为核心的重工业,是自立民族经济的支柱。只有拥有这样的重工业,才能在经济技术上自立,才能在现代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地发展包括轻工业和农业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只有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发展轻工业和农业,才能有计划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重工业本身的发展也才能得到促进。特别是要种好庄稼,自行解决吃的问题,这对保证人民过安定的生活、自主的生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为了建立自立的民族经济,就要用现代技术装备经济,大量培养民族技术人材。
技术自立是经济自立的必然要求。只有拥有自己的发达的技术,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国家的自然资源,才能多方面地发展国民经济。只有发展了技术,才能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劳动群众,缩小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才能用自己的力量解决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复杂而困难的问题。消除国民经济的技术落后状态,用现代技术装备国民经济,这是一场革命。只有所有部门都把一切可能性利用起来,不断地推进技术革命,才能迅速发展技术,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国家经济技术上的自立。
解决民族技术人材问题,是实现经济技术自立的重要条件。只有解决了民族技术人材的问题,才能用自己的力量发展经济和技术。曾因受帝国主义的奴役而在现代科学技术文明上远远落后的国家,在建设新社会中,解决民族技术干部问题就成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了。因此,要搞技术革命,实现经济技术上的自立,就必须大力进行文化革命,提高劳动群众的文化技术水平,建立起民族技术人材的大军。我们必须坚决贯彻主席提出的实现全社会知识分子化的方针,必须进一步提高劳动群众的文化技术水平和技术干部的水平,更多更好地培养新的技术人材。为了建立自立的民族经济,就要牢固地建立自己的原料和烯料基地。
原料和燃料依赖于别人,就等于把经济命脉托付给了别人。要实现经济自立,有远见地、稳步地发展经济,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原料和燃料基地,必须基本上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保障对原料和燃料的需要。为此,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合理地利用国家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一开始就要把工业发展成为依靠本国原料和燃料进行生产的主体的工业。
本着自力更生的原则建立自立的民族经济,并不意味着关上大门去建设。自立经济,反对外国的经济支配和奴役,并不是否定国际性的经济合作。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力量国家在经济技术上互相密切合作,对保障这些国家的经济自立,加强经济力量起着重要作用。
今天,新兴力量国家的人民正在为反对以美帝国主义为斗子的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掠夺政策,维护国家的主权和自然资源,摧毁少数资本主义烈强任意剥削和掠夺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旧经济秩序,建立公正的新的世界经济秩序而进行着斗争。新兴力量国家有着无穷无尽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还拥有不少可以相互交流的好经验和好技术。如果新兴力量国家和人民加强了经济技术合作,以团结的力量有力地开展了斗争,就能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掠夺政策,维护民族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使自己不依赖强大国家,也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上的自立和繁荣。
在社会主义自立民族经济的建设中,今天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国民经济的主体化、现代化和科学化。
正如主席所阐明的,国民经济的主体化、现代化和科学化,是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经济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战略路线。我们要继续坚持自立民族经济的建设路线,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主体化、现代化和科学化,从而进一步加强民族经济的自立性和主体性,使国民经济的技术装备不断现代化,使一切生产和经营活动彻底科学化。
(4)国防上自卫
实现国防上的自卫,是建设自主独立国家的根本原则。在帝国主义还存在的情况下,一个国家要是没有能够击退内外敌人,保卫国家的自卫武装力量,实际上,就不能说它是完全的自主独立的国家。帝国主义是战争的经常性根源,今天,主要的侵略和战争的势力就是美帝国主义。
正如主席所教导的,我们不希望战争,但也不怕战争,更不向帝国主义者乞求和平。保卫民族独立与和平,争取革命事业胜利的最正确的道路,是以解放战争对付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战争,以革命暴力对付反动派的反革命暴力,经常有准备地应付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和战争活动。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贯彻国防上自卫的原则。
国防上自卫,是国家的政治独立和经济自立的军事保证。只有贯彻国防上自卫的原则,才能击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捍卫国家的政治独立和经济自立,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和人民的安全。
贯彻国防上自卫的原则,意味着用自己的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当然,在国防上也可以得到兄弟国家和朋友的支援。但是,不能托付别人来保卫自己的祖国。无论如何,主要的还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只有准备好了自己的力量,外部的援助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国防上,首先要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和自己的防卫力量,国防事业也是为人民的事业,是人民自己的事业。如果全体人民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投入民族解放斗争和保卫祖国的斗争,就能击退任何帝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住国家的独立和革命的胜利果实。
为了贯彻国防上自卫的原则,就必须拥有自卫的武装力量。
自卫的武装力量必须由劳动人民的子女组成。只有不论兵士还是指挥员都是工人、农民等劳动人民儿女的这样的军队,才能实现军民一致、上下一致,才能成为保卫国家的独立和革命胜利果实,为人民服务的真正的人民自卫武装力量。
为了贯彻国防上自卫的原则,就要建立全民全国的防卫体制。
要建立全民全国的防卫体制,就要实现全军的干部化和现代化。只有实现了全军的干部化,才能增强军队的力量,也才能一旦有事时保证有必要的指挥力量,把军队增加好几倍。只有实现全军的现代化,使政治思想上的优越性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才能把革命军队建设成为真正无敌的军队。要建立全民全国的防卫体制,还要把全民武装起来,使全国要塞化。只有把人民武装起来,使全国要塞化,才能把全体人民的力量发动起来,不管敌人从哪里进犯都能及时地彻底地加以歼灭,才能可靠地保卫国家免受帝国主义的侵略。
为了贯彻国防上自卫的原则,就要高度地发挥人民武装力量在政治思想上的优越性。
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不在于武器和技术,而在于认识到自己事业正义性的军队和人民群众的高度的政治热情和革命的献身精神。为人民的自由和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的革命精神,无限忠于党和领袖的精神,甘愿为祖国与革命献出青春和生命的无与伦比的自我牺牲精神,集体英雄主义,官兵之间革命的同志友爱和军民之间的血肉联系,自觉的军事纪律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只有人民的军队、革命的军队才能具有政治思想上的优越性。正如革命战争的历史所证明的那样,从政治思想上牢牢地武装起来的革命军队,即使武器装备差,也能战胜用最新式武器装备起来的敌人。政治思想上的优越性,是革命武装力量根本的优越性,是它战无不胜的力量的源泉。
因此,就要搞好军队的政治思想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要以革命的人民武装力量在政治思想上的优越性来战胜帝国主义侵略军队。为了贯彻国防上自卫的原则,就要建立自己的国防工业。
民族国防工业,是自卫武装力量的物质保证。特别是今天,在美帝国主义等帝国主义者恶毒地策划以武器为诱饵奴役别国,通过贩卖军火来掠夺他国人民、牟取暴利的这种情况下,新独立国家建立自己的民族国防工业,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小国要自行生产所需要的所有武器是有困难的,但也不能因此就把所需要的武器全部靠别人解决。能够自行解决的,还是要由自己生产、供应。为此就要建立并发展民族国防工业。
为了贯彻国防上自卫的原则,就要加强后方。
正如主席所教导的,现代战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持久地充足地保障战争所需要的人力及物力资源。要应付战争,就要牢固地建设好在军事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那些地带,储备好所需要的物资,平时就要毫无疏漏地作好准备,以保证在发生战事时也能持续进行生产。我们党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并举的方针,充分作好了应付战争的军事准备和物质准备,把前线和后方都牢牢地建设起来了。
我们将继续切实贯彻国防上自卫的路线,进一步加强我们的自卫武装力量,使之成为战无不胜的武装力量,以粉碎敌人的任何侵略活动,可靠地保卫祖国和革命的胜利果实。
(二)要运用创造性方法
要想按照主体思想的要求去进行革命和建设,那么,不论是在制定革命路线和战略策略方面,还是在贯彻这些路线和战略策略方面,都要运用创造性的方法。运用创造性的方法,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根据实际情况去解决革命和建设中的一切问题,这是在革命运动中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原则。
(1)依靠人民群众的方法
革命和建设能不能取得成就,归根结底,取决于能否把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调动起来。人民群众是推动革命和建设的决定力量,因此,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成功地解决任何困难的问题,有力地促进革命和建设。
要依靠人民群众胜利地进行革命和建设,就要根据群众的要求和愿望正确地制定路线和政策,并把这一路线和政策变成群众自己的东西。
人民群众比谁都熟悉实际情况,而且具有丰富的经验。只有把广大群众的意志和要求加以集中,加以总结,才能制定出符合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才能掌握群众的心,鼓舞他们开展斗争。如果不能正确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就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中犯主观主义的错误,这样,就不能发挥群众的创造力。不仅要制定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的路线和方针,而且还要向群众深入宣传这一路线和方针,使之成为群众自己的东西。
党的一切路线和方针,终归是要依靠人民群众去贯彻和实现的。人民群众认清了党的政策的正确性和执行党的政策的途径,就会把党的政策作为与自己命运生死攸关的东西接受下来,并为贯彻它而发挥出高度的热忱和创造性去进行斗争。没有被人民群众所掌握的路线和方针,是不能在生活中发挥出很大力量的。
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去进行革命和建设,就要把群众团结成一支政治力量。
群众的力量在于团结。群众,当紧密团结起来的时候,就会在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中发挥出惊人的力量。
要想使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起来,就要把阶级路线和群众路线正确地结合起来。
只有在坚持阶级原则的同时,又正确地贯彻群众路线,才能彻底孤立敌对势力,巩固阶级阵地,才能教育和改造各阶层的广大群众,使他们团结起来,在革命和建设中高度地发挥出他们的创造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果不把阶级斗争与加强人民群众的统一和团结的工作正确地结合起来,而产生了左、右倾偏向,那么,就会削弱群众的团结,挫伤群众的革命热情和创造力,给革命和建设造成巨大的损失。
为了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就要同阻碍进行革新的一切陈旧的东西展开斗争。特别重要的,是要同消极情绪和保守思想进行积极的斗争。只有加强了反对消极情绪和保守思想的斗争,才能充分地发挥出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地进行革新,掀起高潮。
在革命和建设中要广泛开展群众性运动。群众性运动,是加强劳动群众的团结和合作,充分发挥他们无穷无尽的力量的创造性方法;是以群众性的斗争和集体的革新来促进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革命的方法。如果反对掉了一切阻碍群众性运动的因素,高度地发挥了群众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有组织地开展了群众性斗争,并不断加以发展,那么,任何困难的问题便都能很好地加以解决了。
在依靠广大群众的创造力来进行革命和建设方面,重要的问题是建立革命的工作方法。即使有了正确的路线和方针,如果没有革命的工作方法,也是不能很好地组织和运动员群众去贯彻执行这个路线和方针,不能胜利地进行革命和建设的。
主席早在抗日革命斗争时期就创立了共产主义者的革命的工作方法,主体的工作方法。主体的工作方法,是使人民群众坚持革命和建设的主人的立场,充分发挥主人的作用的工作方法。这个工作方法是革命的、共产主义的工作方法:经常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实际情况,以制定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上级扎扎实实地帮助下级;在一切工作中使政治工作先行,以使群众自觉地行动起来执行革命任务;不规定任何格式和框框,根据具体的特点和情况创造性地解决一切问题。主体的工作方法是这样的方法;始终和群众同生死共患难,站在群众的前头号,以身作则,具备谦逊、朴实、胸怀宽大的品质,引导群众充分发挥出创造精神。
这种主体的工作方法,同用金钱和皮鞭役使人的方法或行政式、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是根本对立的。
工人阶级的党,无论在掌握政权之前还是掌握了政权之后,无论是在革命斗争中还是在建设事业中,始终要坚持革命的工作方法。特别是在掌握了政权以后,要同发展了的现实相适应,不断地改进并完善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群众的革命热情和创造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也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出现在执政党内可能出现的官僚化和行政化的倾向。工人阶级的党坚持依靠群众、调动群众创造力的革命的工作方法,这是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原则意义的重要问题。我们要切实运用主席创立的革命的工作方法——金日成式的工作方法,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从而进一步促进革命和建设。
(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作的方法
革命运动要求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和国家的具体条件解决一切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革命斗争,是在各不相同的时代条件和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下进行的。在革命和建设中,不可能有对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适用的处方。因此,任何时候都要从现实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解决一切问题。
为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革命斗争,就要正确地分析本国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在此基础上制定路线和政策、战略和策略。如果没有正确地分析本国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就会在制定路线和政策方面犯主观主义错误,给革命和建设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革命斗争中,对主体的因素和政治思想因素的意义应该给予更大的重视。如果主体的力量已经准备好,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高,那么,即使其他条件不利,也能主动地推进革命。在规定革命的路线和途径方面,必须把主体因素和政治思想因素看作是基本因素,并要加强这些因素来积极发展革命。
为了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就要正确地对待现成的理论。
正如主席所教导的,在对待现成理论的命题和公式的时候,必须研究这些命题和公式是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的要求,是在什么前提下提出来的,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加以运用。不符合具体革命实践的理论是没有用的。领导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其出发点不是现成理论的命题或公式,而是活生生的现实。问题并不在于是否符合现成理论,而在于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利益,是否符合各该历史时期的主客观条件。只要是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利益,符合主客观条件,就没有必要受现成的命题或公式的约束。
要正确地进行革命斗争,就要根据时代的历史条件和自己的具体情况,积极地探求革命和建设的新的原理和途径。
根据现实要求探求革命的新的原理和途径,这在我们的时代具有更加迫切的意义。我们的时代,革命和建设空前深入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这就要求制定出符合今天现实情况的革命的指导理论和战略策略,创造性地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的革命理论。
根据我们时代的革命实践的要求,独创性地阐明了革命的原理和途径的我们党的理论活动,是捍卫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把工人阶级的革命理论发展到新的更高阶段的光辉典范。
在革命和建设中,批判地、创造性地对待别人的经验,是很重要的。
别人的经验,归根结底,是反映了那个国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民族特点的。那里面有自己国家所需要的、有益的东西,也有不是这样的;有符合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的,也不符合的。在别国的经验中,对自己有利的,就要吸收过来,不是这样的,就不要吸收。就是吸收别人的好经验,也要坚持这样的立场:不要囫囵吞枣,而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和变动,然后再吸收。
别人的经验,固然要参考,但要尽可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经验。盲目效仿别人的东西或不肯虚心学习别人的好经验,都是不对的。问题在于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对待别人的经验。 我们所反对的,是丧失创造性,盲目崇拜别人的经验,连不符合自己情况的东西也囫囵吞枣地吸收进来的教条主义态度。用这种态度,就不能制定出符合本国革命发展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结果就会搞不好革命和建设。
发挥创造性,根据本国实际情况来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才是反对事大主义和教条主义,胜利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的、革命的方法。
(三)要把思想作为根本抓起来
在革命运动中,人民群众自主的思想意识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革命和建设中必须把思想作为根本抓起来,使发挥人民群众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思想改造工作,政治工作走在一切工作的前面。
(1)思想改造先行
思想改造,是把人改造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新人的重要工作。
主席提出了使社会的所有成员革命化、工人阶级化、知识分子化,把他们改造成为主体型的共产主义新人的任务,并指出这是实现全社会主体思想化的重要革命任务之一。
要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不仅要发展生产力,变革社会关系,而且还要把人改造成为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不管生产力发展到多么高的水平,物质财富多么丰富,如果社会的主人——人,没有改造成为共产主义新人,就不能说是建成了共产主义社会。
要把人们造就成为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自主的创造性的人,就要用共产主义思想和先进科学技术知识把他们武装起来,并使他们具有高度的文化水平。
其中特别是用共产主义思想武装人们的工作,要放在首要地位予以关心。人的改造,本质上是思想改造。决定人的价值和品质的,是思想。因此,在改造人的工作中,比什么都重要的是改造思想。
思想改造,同改变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工作和提高他们文化技术水平的工作比起来,是更为艰巨的工作。人的思想意识是受社会经济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限制的,但,并不是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变了,人的思想意识也就会自然而然得到改变的。旧思想的残余,是非常保守,非常顽固的。思想改造,是复杂的、长期的工作,只有进行积极的斗争,才能取得成就。
人们的思想改造,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是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领域中最终地消灭旧社会的残余,用先进的工人阶级思想,共产主义思想武装所有劳动者的斗争,是在剥削阶级已被消灭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进行的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为了用共产主义思想改造人,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以后,也要为反对帝国主义者的反动思想文化的渗透而斗争,同时还要继续彻底进行消除人们头脑里的旧思想残余,用新的共产主义思想武装他们的思想革命。思想改造,主要的是树立革命的世界观、革命观的问题。
要把人们造就成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献身奋斗的热诚的共产主义革命者,就要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革命观。怎样对待革命,如何积极地参加革命,归根结底,都取决于革命观树立得怎么样。我们的党员和劳动者的革命观,应该是主体的革命观。主体的革命观,是把人民群众放在中心地位,来对待革命的观点和立场,是为人民群众而坚决斗争的革命精神。
主体革命观的核心,是忠于党和领袖的精神。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是由领袖开创,并在党和领袖的领导下进行的。革命运动,只有遵从党和领袖的领导,才能取得胜利。因此,为了树立正确的革命观,任何时候都要把增强忠于党和领袖的精神作为根本抓起来。
要树立正确的革命观,就要用革命思想和革命理论牢固地武装起来。只有领会了革命思想和革命理论,才能正确地认识到革命发展的规律,满怀信心地展望革命的未来,才能在任何逆境中都毫不动摇、毫不犹豫地斗争到底。要树立正确的革命观,就要具有共产主义的革命精神。共产主义的革命精神,是为党和领袖,为工人阶级和人民而献出一切的无与伦比的献身精神,是对革命的敌人的强烈愤慨和仇恨,是在任何逆境中都毫不动摇地坚守革命节操,坚决斗争到底的刚毅的革命精神。这也就是勇敢地排除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一切问题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是最珍视革命组织,自觉地遵守组织纪律的那种具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的精神。只有具有了这种共产主义的革命精神,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
把革命思想和革命理论变成信念,并具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才可以说树立了正确的革命观。是否树立了正确的革命观,这是要通过革命实践来验证的。革命实践是思想改造的有力手段,同时也是检验人的思想的尺度。离开了实践和行动,就不能检验和评价人的思想。共产主义者的革命实践,就是贯彻领袖的革命思想和党的路线政策的斗争。拥护领袖的革命思想,为贯彻党的路线和政策献出一切进行斗争的,就是树立了正确的革命观的真正的共产主义革命者。
是否树立了正确的革命观,在受到严峻考验的时候表现得最为清楚。人处于逆境的时候,就会显出真正的面目。具有誓死为党和领袖尽忠到底的决心,在断头台上也能坚守革命节操的人,就是牢固地树立了主体的革命观的真正的革命者。
要成为树立了正确革命的共产主义革命者,就要加强革命的学习。
学习,是用革命的思想、理论和战略策略武装自己的基本途径。不进行学习,就不能领会革命斗争的真理,就不能具有深远的阶级眼光和革命见识。干革命的人任何时候都要把学习作为首要的任务,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并不只是为了学到理论和知识,还必须把通过学习学到的革命理论和知识变成信念。
要成为树立了正确的革命观的共产主义革命者,就要过好革命的组织生活。
组织生活,是共产主义运动的本质所要求的革命的生活方式,是进行革命锻炼的学校。人脱离了组织生活,就不能成长为革命者,就不能保持政治生命。人的肉体生命受之于父母,而政治生命则是通过组织生活才能获得并发扬光大的。
革命的组织生活,任何时候都必须在严肃的思想斗争中进行。只有有力地进行思想教育和思想斗争,人们才能在政治上觉醒并得到锻炼,逐渐具备革命者的精神品质。工人阶级的党任何时候都必须狠抓革命的组织生活,使人们在思想斗争的熔炉里锻炼成为热诚的共产主义者。
要成为树立了正确的革命观的共产主义革命者,就要在革命实践中锻炼自己。
革命者是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得到思想意志的锻炼,才具备了革命者的素质和品格的。阶级斗争是最尖锐的革命斗争。人是在阶级斗争的实践中提高阶级觉悟,学会分清敌我,培养同阶级敌人作不妥协的斗争精神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进行的斗争,也是重要的革命斗争。只有积极参加生产和建设的实际斗争,才能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正义性和胜利确信不移,才能具备真正的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作风。
我们要使党员和劳动者通过革命的学习、革命的组织生活和革命的实践,都造就成为牢牢地树立了主体革命观的、主体型的共产主义革命者,为把主席开创的主体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而献身奋斗的真正的革命战士。
(2)政治工作先行
为了胜利完成革命任务,就要使教育和发动人的政治工作走在一切工作的前面。
革命和建设是人搞的,因此,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能不能取得成就,归根结底,取决于如何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本质上就是政治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使做人的工作——政治工作先行,就是在做其他一切工作之前,先用党的路线和政策武装人民群众,激发他们的革命热情,使群众发挥出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去有效地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革命,本来就是自觉的斗争。革命,不是受人指使或为得到什么报酬而进行的,而是从自己的政治信念和觉悟出发进行的。因此,在革命斗争中,任何时候都必须把政治工作先行、提高人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作为坚定不移的原则。
政治工作先行,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要求。与压迫和剥削人民群众的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人民群众做了一切的主人的社会主义社会里,依靠人民群众的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革命热情,是合乎规律的。只有使政治工作先行,提高了作为革命主人——劳动者的自觉的积极性,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政治工作先行,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行政业务工作和技术经济工作。
正如主席所教导的,在使政治工作先行的同时,还要把政治工作同行政业务工作、技术经济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是在全社会的规模上有计划进行的高度组织化的工作,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复杂的工作。周密细致的行政组织工作和科学的技术经济工作。周密细致的行政组织工作和科学的技术经济工作,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但是,行政组织工作和技术经济工作本身也只有在政治工作先行的条件下,才能搞好。如果放弃了政治工作,只埋头于技术经济上的事务性工作,那么,任何革命任务都不会胜利完成的。
为了有效地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还要以精神上的鼓励为主,同时把它同物质鼓励正确地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点,是它的共产主义性质。精神鼓励,就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性质所产生的,并且是为了加强这种性质的。当然,社会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因此,必须实行按劳动的质量和数量付给报酬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而不应该轻视物质鼓励为主,那就违背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了。那是一种在劳动者中助长利己主义,使他们只知道金钱和物质,最后将腐蚀社会主义制度和毁坏革命成果的非常危险而有害的偏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以精神鼓励为主。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的优越性在于:做了一切的主人的人民群众能够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国家和人民,为社会和集体,而自觉地进行工作。只有以精神鼓励为主,才能使人民群众抱着作为国家和革命的主人的正确立场和态度,发挥出自觉的积极性去进行工作。
政治工作,必须用说服和教育的方法进行。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启发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用发号施令的官僚主义的方法,是决不能激发起人们的自觉的积极性的。只有用告诫和启发的说服教育的方法,才能用革命思想把人们武装起来,充分发挥出他们的革命热情和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也才能进一步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政治工作,必须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法生动活泼地进行。政治工作是在不同条件和环境下进行,并以具有不同水平和特点的人为对象的创造性的工作。因此,不能按一个处方、一种框框去做。政治工作,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法,扎扎实实地、积极主动地进行。
政治工作,必须作为群众自己的工作来进行。教育和发动广大群众的政治工作,只靠少数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干革命的人,本来就都应该成为政治工作者,都应该成为群众的教育者和组织者的。
正如主席所教导的,一个人教育和发动十个人,十个人教育和发动一百个人,一百个人教育和发动一千个人,就是吸收许多人来参加政治工作,把政治工作变成群众自己的工作的很好的方法。
政治工作必须同革命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政治工作的重要目的在于胜利地完成革命任务,政治工作的成就必须表现在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成果上,并应根据实际成果对它进行评价。脱离了革命任务的政治工作,无助于革命和建设的政治工作,是没有用的。
使政治工作先行的原则的正确性和生命力已经为革命实践所证实。我们要继续狠抓这个原则,更快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主体思想的历史意义
主体思想对人类的精神生活和世界的革命变革发生着巨大的影响。主体思想在世界人民中引起了巨大的共鸣,有力地推动着人们向往自主的我们时代的历史运动。
主体思想已成为公认的时代思潮,随着历史的前进,它的吸引力和革命意义越来越大了。
主体思想阐明了我们时代——主体时代的真正的革命世界观。这是主体思想对人类的思想发展和解放事业作出的重要的历史贡献。
人们对世界的见解、观点和立场,在长期的历史中得到了发展。
过去,世界观发展的历史,是互相对立的两种哲学潮流,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的出现,确定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在这一斗争中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是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要求而出现的。由于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人类历史上新的时代就开始酝酿了,反对资本的革命的序幕就揭开了。这一新的历史条件,迫切地要求有一个能够给奋起开展斗争的工人阶级指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的革命思想。在这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打破一直为把反动的资本的支配加以神圣化,宣传资本支配的永恒性效劳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阐明工人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正是反映这一时代要求而出现的。
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世界观的发展。跟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同时开始的革命及其不断扩大和发展,带来了历史上一直是奴役对象的劳动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主人而登上了历史舞台的新时代的诞生。工人阶级等劳动人民群众作为支配世界的伟大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新的时代,要求产生一种能够使他们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自主地、创造性地开拓自己的命运,胜利完成民族解放、阶级解放和人的解放的历史事业的新的世界观。这一历史课题,由于主体思想的创立,光辉地得到了解决。
阐明了新时代的世界观的主体思想,其基石——哲学原理,乃是崭新的、独创的。过去一直把物质和意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物质第一性和存在第一性的原理,对这一问题作了科学的回答。
主体思想,在以唯物主义原理阐明了世界的本原问题的前提下,又崭新地把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作为哲学的根本问题提了出来,对世界的主人是谁这一问题作出了回答。
阐明了人作为世界主人的地位和作用的主体思想的哲学原理,是以对人的新的解释为基础的。
关于人的问题,过去的哲学也谈了很多,但是大都脱离了社会关系,停留在对纯粹的人的抽象的见解上。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是由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关系上提出并作了解答的。
主体思想,把人置于社会关系之中去观察,并崭新地阐明了人的本质特点。由于主体思想阐明了人是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和意识性的社会存在,因而产生了关于人的完整的哲学解释。主体思想,根据对作为社会人的科学解释,阐明了人是一切的主人、人决定一切这一哲学原理,这是给世界观的问题带来了新的变革的哲学上的发现。
人是一切的主人、人决定一切,换句话说,人是世界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是世界的改造者和自己命运的开拓者这一思想,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唯心主义是以认为世界和人的命运受超自然“力量”支配的神秘主义为归宿的;形而上学则是以认为世界上的一切是固定不变的,因而人应该顺从注定的命运的宿命论为归宿的。认为人是世界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能够改造世界、开拓自己命运的思想,是以否定了神秘主义和宿命论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的立场为前提的。
主体思想独创性地阐述了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级的产物——人支配世界、改造和发展世界的原理,从而崭新地阐明了世界观的基础。以主体的哲学原理为基础的世界观,是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历史上有过各种类型的世界观,但未曾有过以人为中心来阐明对待世界的观点和立场的。把世界看作是观念或精神的世界的唯心主义者自不必说,过去,就是把世界看作是物质世界的唯物主义者也没能以人为中心来阐明对待世界的观点和立场。
主体思想不是单纯地把人看作是世界的一部分,而是把人看作是支配世界的主人,从而确立了以世界的主人——人为中心来对待世界及其变化发展的、不同于以往的新的世界观。以人为中心来对待世界的主体的观点和立场,是人们改造世界,开拓自己命运的自主的、创造性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切实保障。
阐明了对待世界的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和立场的主体思想,革新了对社会历史的见解。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前,在社会历史问题上,就是那些提倡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人,也是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的。马克思主义阐明了社会也同自然一样属于物质世界,按照物质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变化着和发展着,从而打破了对社会历史的唯心主义见解。
主体思想在承认对社会历史也起作用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同时,还阐明了社会历史固有的规律。这是主体思想在完善工人阶级的社会历史观方面建树的重要功绩。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社会历史运动是人民群众的自主的、创造性的运动,在革命斗争中人民群众自主的思想意识起决定作用这一社会历史原理,是主体历史观的基本内容。这是对主体的运动——社会历史运动的本质、性质和推动力的新的阐明。
主体思想确立了以人民群众这一主体为中心来观察历史发展和社会革命的新的观点和立场。
阐明了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的主体思想,给世界观的发展带来了伟大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革命世界观,而主体思想则把工人阶级的革命世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更高阶段并加以完善了。代表新的历史时代——主体时代的革命世界观的主体思想,正在彻底地粉碎一切反动的、反革命的思潮,正确地引导人类走向自主、独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前进运动。主体思想在工人阶级革命理论的发展中,开创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这也是主体思想对工人阶级革命事业和人类解放事业作出的历史贡献。
自出现工人阶级的革命理论以来,已经流逝了漫长的岁月。革命运动大大前进了。新时代的革命实践,要求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来发展革命理论。主体思想提出了革命和建设的主人是人民群众,推动革命和建设的力量也在于人民群众这样一个革命的根本原理,从而便能够根据这一根本原理,来崭新地阐述我们时代所要求的革命理论了。主体思想,是进一步阐述主体时代革命理论的正确基础。根据主体思想进一步阐述革命理论,意味着以革命和建设的主人——劳动人民群众为中心,来阐明革命运动的原理和规律。
以劳动人民群众为中心来进一步阐述革命理论,是主体时代革命运动的要求。在劳动人民群众世界的主人登上历史舞台,革命斗争依靠他们自主的思想意识和创造力广泛深入地开展的我们的时代,只有以劳动人民群众为中心来进一步阐述革命理论,才能正确地阐明革命运动的原理和规律。主体思想,以劳动人民群众为中心进一步阐述了革命理论,这样,就能够全面地阐明旨在实现劳动人民群众自主性的革命理论了,就使工人阶级的革命理论成了包括关于民族解放、阶级解放和人的解放的完整的理论,成了集关于改造社会、改造自然和改造人的理论之大成的完整的共产主义理论。
以劳动人民群众为中心来进一步阐述革命理论,这是根据革命运动本身的性质进一步阐明革命理论和战略策略的切实保证。
一切革命运动,都是为了劳动人民群众的事业,也是由他们自己进行的事业。因此,革命理论和战略策略就应当是维护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加强他们的作用的。可以说,理论的价值,取决于它如何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战略策略的威力,取决于它如何加强人民群众的作用。主体思想正是从人民群众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意识性出发的,所以能够提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他们高度的革命热情和无穷无尽的创造力的理论和战略策略。这样,就使工人阶级的革命理论成为彻底维护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加强他们的作用最有威力的革命理论了。
主体思想,是正确对待过去革命理论的指针。过去的工人阶级的革命理论,是以不同于今天的时代条件和任务为前提产生的,但在阶级的理想和使命上,则是和以主体思想为基础的革命理论具有共同性的。由于主体思想提出了创造性地对待现成理论和经验的原则,从而就能够根据我们时代革命实践的要求去运用和发展过去的革命理论了。特别是,它坚持彻底维护并实现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群众的自主性的立场,从而就能够正确地识别和克服中途抛弃革命或否认阶级斗争的修正主义等一切机会主义,坚定地捍卫工人阶级革命理论的阶级原则和不断革命的精神。
主体的革命理论,是主体时代工人阶级的真正的革命理论,是同劳动人民群众实现自主性的斗争一起,永远胜利的不朽的共产主义革命理论。
伟大的思想产生了伟大的实践。主体思想崭新地阐明了哲学的原理、社会历史运动和革命运动的规律,科学地阐明了革命和建设的指导原则。这一伟大的主体思想,给革命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主体思想,首先在朝鲜革命中得到了光辉的体现,带来了伟大的胜利。
朝鲜革命,是以主体思想为指导的革命。离开了主体思想,就不能设想朝鲜革命的一切胜利。由于是在主体思想的旗帜下前进,所以朝鲜革命才能摆脱事大主义和教条主义给造成的摇篮期的困难,冲破了重重难关,经得住种种考验,胜利地走过了艰苦的斗争道路。
主体思想最正确地引导革命和建设走过了无人走过的新的道路。朝鲜革命,是开辟了殖民地民族解放的最正确道路的革命,是开辟了走向社会主义捷径的革命。朝鲜革命,是创造了世人称之为“社会主义榜样”的最优越的社会主义新生活的革命,是胜利地开拓着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全新道路的革命。由于主体思想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所以我们才能沿捷径前进,在短时间内,在争取自主、独立和社会主义的斗争中取得使全世界为之惊叹的伟大胜利。
主体思想,在我国已成了无可争辩的现实。我国人民所取得的历史变革和伟大的创造业绩,都是主体思想的珍贵果实。今天,我国人民对在主体思想的旗帜下取得辉煌胜利和业绩怀着高度的骄傲感和自豪感,正在开展着按照主体思想的要求改造全社会的历史性斗争。主体思想,由于反映了世界人民向往自主的共同愿望,因而对创造自主的新世界的我们时代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