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005|评论: 0

(转博文)发展中的会理民族中学

[复制链接]
sjx

发表于 2010-12-8 10:48 | |阅读模式
                      发展中的会理县民族中学

                               .飞雪.

                         一 .基本建设初具规模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会理县民族中学是1988年经省教委批准由原会理三中改办的重点寄宿制民族高完中。建校以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及县教育行政部门对民族教育的高度重视,加大了办校的投入力度,学校基本建设初具规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现在学校占地面积15805平方米,建筑面积20489平方米,共修建了20489平方米的校舍,其中主要为三幢教学(综合)楼,四幢(74套)教师住宅楼,一幢学生宿舍大楼,一幢可容纳1500名学生就餐食堂大楼。先后修建篮球场3个,乒乓球台9个,羽毛球场1个.学校有29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9个班,高中10个班).在校学生1800余人.有在职教职工108人,其中专任教师85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65人,专科学历19人,学历合格率98.8%,有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36人.

                          二.实施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管理
                               促进了学校学风的根本好转

县民中的教育对象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子女,他们大多生活在交通不便的边远贫困山区,在本民族的环境中长大。他们多具有性格豪爽、自尊心强的优点,但同时又缺乏自信,自卑心理相当严重。他们最担心的是被老师瞧不起,哪怕是一丝一毫的伤害都不我待会使他们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学校始终要求教师们用真心、诚心、爱心去教育学生,感动学生,把学生放在真正平等的地位.感情的沟通融洽了师生关系,为开展正常的教学奠定了量好的基础.
贫困学生比例大是学校办学中遇到的一个大问题,很多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完成初中学业。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学校一方面管好用好上级拨给民族学生的生活困难补助费和“两免一补”经费;另一方面发动全校教职工积极向贫困生伸出援助之手,号召教职工向贫困学生捐款,建校以来捐款总金额达3万余元.
为激励学生勤学成才,学校还实行奖学金制度,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重奖。高中成绩优秀的学生每月可获得50—250元的奖学金,并免去每学期100—200元的学费;初中成绩优秀的学生每学期可获得50—100元的奖金。
在对学生进行情感管理、助学扶贫的同时,我们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为寄宿制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助学扶贫的坚持不懈,奖学金的发放,规章制度的进一步落实,避免了贫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促进了学校学风的根本好转.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提高教育业务能力

师德师风建设从来是学校的一个工作重心,为了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在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讨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每个教师撰写出学习心得。针对“普九”后的生源实际,要求教师把乐于奉献、富有爱心、持有耐心作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同时,坚持把师德师风考核纳入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工作中。为让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学校制定有《会理民中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知名教师的要求》,明确了他们在学习、示范、帮带、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任务。并通过每人结对帮带一个青年教师,每月进行一次骨干教师示范课,每期有一个课题或专题研究.为加速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还挤出经费坚持安排这些教师到成都、绵阳、双流、西昌等地参加学习培训,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师德的核心就是对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学校要求每一个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条件地爱每一个学生,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不以智力高低定亲疏,不以成绩好坏分优劣,对不同学生以不同的鼓励。全校从领导到教职工都树立了“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生同样光荣”的信念,认真帮助差生分析差的原因所在,尽量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尽量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上关心他们、鼓励他们,挖掘他们心灵深处的自信和自尊,鼓起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勇气。由于高度重视了差生的转化工作,我校差生面大为减少,一些差生跃入了优生的行列。

                          四.实行半封闭管理
                            关心学生住宿生活

由于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边远民族区、乡,再加上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家长很少到学校,有的学生在学校读了三年甚至六年的书,家长都没有来过学校一次,所以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为此学校本着对学生对家长负责的态度积极创造条件,从2001年起实行了半封闭管理。根据半封闭管理的实际,修订了《值周制度》,值周领导带头和值周教师一道全天在学校守候,全面负责学生管理工作。半封闭管理的实行,对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在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各部门、人员《安全工作制度》的同时,校长与班主任、学科教师、实验员、治安管理员、学生生活管理员、食堂管理员分别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人头上。近年来学校没有发生过安全责任事故,多次被评为会理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合格单位、先进单位。同时,学校自1990年被评为凉山州“文明单位”以后,年年复查合格,2003年又获得了凉山州“文明服务示范窗口”的称号。
对国家拨付的寄宿学生生活困难补助费,学校严格按照有关政策,按时足额发放到学生手中。《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两免一补”以来,民族中学学生更是受益菲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免除了所有初中学生的全部书学费、杂费。
学生宿舍和伙食团是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生宿舍管理上,按标准规范化管理的有关要求,制定并实施了《学生寝室管理制度》、《文明宿舍评比办法》、《生活管理老师职责》等管理制度。同时,各班宿舍管理工作与班主任工作挂钩,从2008年春季起,实行了全员参与学生寝室管理的管理方式,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得到各级领导肯定。在学校伙食团管理方面,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承包。在管理上,牢固树立学校伙食团无小事的危机意识,除分管领导外,有专门的食堂管理人员,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坚持分管领导天天到食堂抽查,食堂管理人员餐餐守候、顿顿预留、尝食制度。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学校伙食团多年来没有发生任何事故,真正做到让学生吃饱、吃好、吃放心。同时将伙食团承包收入用来奖励学习成绩优异学生,每学年召开一次学习成绩优异学生表彰大会,一等奖可获得100元的奖励,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搞好校园环境卫生是学校的又一项重要工作,学生从初一进校,班主任、生活管理老师就要教他们从洗衣服、洗澡、漱口、擦桌子、擦玻璃窗等做起,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学生已做到每周洗一次头、澡、衣服、鞋子;每月洗一次床单、被盖;随时保持地面、墙壁、桌、台、窗清洁。寝室物品摆放整齐,床铺折叠方整,放置位置统一。同时,近几年学校挤出非常有限的经费,绿化美化校园,修建水冲式厕所、植树、种植草坪、定期粉刷教室等.现在校园内绿树成荫,校园面貌有很大改观,学校卫生工作一年一个台阶:2001年被评为会理县“卫生先进单位”,2002年被评为凉山州“卫生先进单位”,2003年被评为凉山州“十佳卫生先进单位”,2004年被评为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得到省、州、县爱委会的表彰奖励。2005年初又获得了会理县“绿色学校”称号。

                        五.民族学校办出特色
                           民族教育结出硕果

会理民中属凉山州二类模式的民族中学,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寄宿制管理的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顺利,特色明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是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 2005获得凉山州一类地区普通初中综合考核三等奖。2008年莸凉山州普通初级中学(一类地区)综合考核二等奖。连续三次评为会理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在刚刚结束的2008年高考中,学校恢复高中后的首届毕业学生参加高考,超额50 %完成高考本科上线任务。
二是圆满完成招生任务。学校自2001年以来,连续8年超额完成初中招生计划,学校在校生数从2001年的6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1800多人,为会理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巩固“普九”成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是教育科研取得优异成绩,教育科研成果《少数民族初中生心理问题对策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化研究》在“凉山州第二届基础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此课题还获得了“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一等奖。校本课程《中国灯谜,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获省三等奖。
四是为会理县民族区乡经济和文化建设培养了建设人才。建校以来培养的高初中毕业生遍布会理城乡,在会理县各乡(镇)及县级不少单位都有从民族中学毕业的学生工作,有的还担任了领导职务。未升学的学生回乡后也大多成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和治穷致富的带头人。
务求的工作和业绩让学校多次荣获了省、州、县多种奖励:会理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两基”工作先进集体、“四好班子”、“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职工之家”、“绿色学校”、“校风示范校”、“常规管理合格学校”、“卫生先进单位”;凉山州“文明单位”、“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卫生先进单位”、“十佳卫生先进单位”、“民族寄宿制示范学校”、“计划生育合格单位”、“平安单位”;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卫生先进单位”等。
当然,成绩只属于过去.民族教育的艰巨性、特殊性让学校不能有丝毫的倦怠。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理民中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为民族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