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户人家相继出走他乡
这个无人村地属开平市三埠办事处勒冲村委会,也叫邓边村。按照路人的指引,走过10多米杂草丛生的小径,便进入了仿佛与世隔绝的无人村。在村口,分左右两条小路深入村庄,两边都被铺天盖地的藤蔓掩蔽着。在左边,有两个让人看一眼就无法忘记的东西:一是两棵高达40多米的硕大木棉树,已屹立近百年;二是最前面的一幢住宅被一棵粗壮的榕树霸道地穿墙入室,各个房间被侵蚀得支离破碎。每个游客都要在这里驻足良久。右边是一片宽阔的百科园,一条隐约羊肠曲径引你步步深入村中。
据附近的老人家说,无人村在120多年前就开始有人烟,住过58户人家,是甄、伍两姓的“天堂”,其中甄姓人家占了90%。上世纪20年代,侨乡开平兴起漂洋过海创业风,无人村的青壮年相继到西方国家淘金。到解放初期,无人村只剩下十多户人家。当年的“土改”又加速了这些留守户的出走,分布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了1997年,村里只有两三户人家居住。
偌大的村庄使剩下的人家倍感孤寂的恐惧,终于想尽办法到开平市区和广州市置业安家。带不走的房子和家什就这样被遗弃在岁月里。
户与户之间仅可容纳一人穿行
无人村每座住宅都是使用青砖、水泥板、地砖和木板作为建筑材料。在结构上均为两层,底层中间是大厅,前面是厨房,左右各有一至两间房。楼上中间设置木屏风,有的在其上搁置神台。屏风前面有一个长宽各1米左右的方洞,据说是为了方便楼上与楼下通风用。屋顶除了少数后来更换成水泥板外,其他的都是瓦盖。
厅前面没有正门,左右侧各开一个门口出入。户与户之间的距离很窄,仅可容纳一个大人穿行。外墙用双砖砌成,并参考了碉楼的模式,双砖之间留有一个青砖大小的空心,据说一是为了隔热,二是为了均衡支撑力量,比实心墙更坚固耐用。从一楼左侧的房间,有一梯可上二楼。二楼地板几乎全是木板铺设,连楼梯也是如此。其上走动,清脆的脚步声数米可闻。
无人村的建筑颇有清末时期的文化味道。门楣、大厅的墙壁上,多雕有壁画,以神仙、神话和传说中的人物或景象为主。在村的北面,有一间名叫“光东书屋”的文化室,是专供村人读书看报的。进入其中任一座住宅,都会明显感觉到一种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