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见《元氏长庆集》卷二十四)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又引《开元天宝遗事》:“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曲名本此。宋曲入“大石调”,复转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此调音节高抗,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俞文豹《吹剑录》称:“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亦其音节有然也。兹以《东坡乐府》为准,“凭高远眺”一阕为定格,“大江东去”为变格。一百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其用以抒写豪壮感情者,宜用入声韵部。另有平韵一格,附着于后。
【定格】
中平中仄,仄平中中仄,中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韵)。
中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变格一】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韵)。
平平平仄,仄中平仄平仄(韵)。
中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仄平平仄(韵)。
中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韵格】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韵)。
念奴娇有三种格式,其格律有所不同,从先玉友的词看,应该采用的是【变格一】的格律。按照中华新韵来对照有如下出律的地方:
“武阳东陲(陲出),象耳(耳出)寺,一(一出)派水(水出)光山色。磨针(磨针二字出)溪伴(伴出),读书台(读书台三字出),诗仙李白遗(仙李白遗四字出)物(物字出韵)。高(高出)峡平湖,翠涌青翻(翠涌青翻四字出),茂林与(林与二字出)修竹。峭壁(峭壁二字出)悬章(章出),历代(代出)名家(家出)题刻。
叹(叹出)那太(太出)白一(一出)生,聪(聪出)敏而博学,(此处少四字)。(后面的不知怎么搞的,没按词的字数填。就不评了,您把苏东坡的《赤壁怀古》拿来对照对照吧。)名满天下,流漓漂泊,唯将其浊酒孤对明月。却是因为,欠奴气偏生几分傲骨。感怀于斯,不禁为之泪落。”
作词须严格按词的格律填上相应的字,该用韵的必须用韵,该用平声的必须用平声,该用仄声的必须用仄声。不能按照有些人的理解,认为只要填上一样多的字或相近的韵就算是一首词了。如果按照词格律对照凡不合律不合韵的都不是格律词,写格律诗也是如此。如有兴趣,建议您买些关于诗词格律的书来看,慢慢就会搞懂的。
关于诗韵的对照:写诗或填词我们须填上你用韵的出处,比如有按《平水韵》的,有按《中华新韵》的,有按《新编诗韵》的,也有按现代拼音来用韵的。不写清楚,方家往往要按他的理解来判定你的正确与否。
所谓“出”,就是说没按平仄填词,该用平声的用了仄声,该用仄声的用了平声,所以称为出,或者叫“出律”。
今天就暂说到此,以后有时间我们来聊这方面的话题,最好我们闲聚时再谈。当然我也不是方家,还得向老师们学习,有不对之处,还请方家们赐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