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809|评论: 23

还有多少人知道 新繁棕编-指尖上的艺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0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提起新都,人们自然就想到宝光寺、桂湖。

殊不知,
就在新都的一个叫新繁的镇上,有种叫“棕编”的艺术,至今已闻名200多年。

但是近年来,许多从事棕编的妇女开始外出打工,因为棕编是手工活,非常熟练的艺人一天也只能编两个帽子,按时下的价格,能挣十来块钱,一般的艺人,一天一个都编不完,而打工收入明显高于棕编收入。由于“编者苦累卖者欢”,年轻人也不愿学习这门技艺,棕编也就日渐萎缩。

棕编艺术的传承人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让我们都来说说棕编,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我们的传统艺术。

1.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3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3.jpg

  作为民间工艺精品,新繁棕编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早在200多年前,新繁棕编就已走出国门,远销东南亚国家;也曾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赠送外国友人的礼物,获得极高评价。由于“编者苦累卖者欢”,新繁棕编日渐衰落。针对棕编所面临的困境,新繁镇采取了不少措施,如今,新繁棕编成为新都区2006年唯一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古老的棕编技艺将沿着市场化道路重焕活力。

  曾经辉煌

  蜚声海内外闻名200年

  棕编艺术起源于新繁,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特点是坚实耐磨、质地柔韧、体积轻便、造型优美、色泽明快、制作精巧,原生态,无污染。早在清代嘉庆末年,在锦水河沿线一带,也就是今天新繁镇辖区内高宁、清白、龙安及龙桥一线,上千人从事棕编,清朝后期的几个皇帝都曾用过新繁人编织的棕丝凉帽。

  200多年前,新繁棕编产品就已远销到东亚各国,上世纪60年代新繁的殷玉华、罗安琼、景玉怀等老艺人,曾共同编织了色泽鲜艳的枕巾、拖鞋、提包等送给国家领导人,受到赞扬,也曾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赠送外国友人的礼物,获得极高评价。由于新繁棕编名声在外,外省派人到新繁学艺,产品也远销前苏联、东欧及南洋群岛等地。这些都成为新繁人的骄傲。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面临衰落

  大师无传人棕编在萎缩

  走进新繁镇高宁村,偶尔可见坐在门前、树下的村民,手拿棕丝进行编织,有的编棕帽、有的编棕垫,还有的拿棕丝编小动物。在新繁镇上,记者见到了已经87岁高龄的“棕编大师”景婆婆。景婆婆8岁开始学棕编,从事棕编近80年,从未间断。随着年事渐高,景婆婆这几年转向做起了收购棕编产品的小本生意。

  景婆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作为全国妇女劳模代表三上北京、五下重庆参加群英会,展示棕编绝技。她还曾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编过帽子和拖鞋。回忆往昔景婆婆很兴奋,谈起眼下她很黯然,“如今从事棕编的人越来越少了!”景婆婆说,自己的手艺没人学,要失传了。

  “新繁一批健在的老棕编艺人已经老了,力不从心了!”说起棕编,新繁镇一位工作人员感叹不已。

  据了解,近年来,许多从事棕编的妇女开始外出打工,因为棕编是手工活,非常熟练的艺人一天也只能编两个帽子,按时下的价格,能挣十来块钱,一般的艺人,一天一个都编不完,而打工收入明显高于棕编收入。由于“编者苦累卖者欢”,年轻人也不愿学习这门技艺,棕编也就日渐萎缩。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及时抢救
  扶持企业  传承棕编技艺
  在新繁镇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为棕编保护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棕编艺人朱木兰成立的荣龙帽业有限公司。让人惊喜的是,在这里,棕编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有棕帽、棕篮、棕盒、棕鞋、棕垫等5大类100多个品种和款式,造型巧,做工精,让人爱不释手。据朱木兰的儿子介绍,他们聘请了9个人常年到新繁各村收购棕帽,然后再进行一定的加工,产品主要销往日本、美国等地,“扩大销路,提高附加值,让棕编手艺人有‘想头’,才能让更多的人来从事这门手艺”。
  “针对棕编所面临的困境,我们从几年前开始就采取了不少措施,通过组织棕编大赛和网上发布棕编信息,扶持当地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棕编企业,从而让新繁棕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新繁镇党委书记李华生说,棕编这项民间艺术要得以传承下去,除了提高它的艺术价值外,还必须走好市场经济这条路。

发表于 2010-12-20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传说中的棕垫之类的哦·?

发表于 2010-12-20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灵手巧的人才能编出这些漂亮的棕编

发表于 2010-12-20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知道在市面上看到的棕编就是新繁的棕编呢?
应该有自己的品牌,才能打响。
就像谭木匠一样,有了品牌与特色,在哪里都能被认出来

发表于 2010-12-20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工艺品,不知道放什么地方合适。
还是做成实用的,如精致的棕垫,美丽的凉席,这样就有市场了

发表于 2010-12-20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传统工艺品,最重要的是如果打开市场,有了市场,什么振救都好办

发表于 2010-12-20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民间手工艺人,是越老越少了····新繁的棕编,我们应该大力推广!

发表于 2010-12-21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知道在市面上看到的棕编就是新繁的棕编呢?
应该有自己的品牌,才能打响。
就像谭木匠一样,有了品牌 ...
舒童 发表于 2010-12-20 14:12 http://www.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对,现在都讲品牌。

发表于 2010-12-21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品牌与特色,傳統與工藝,大力推廣!

发表于 2010-12-21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应历代保传下去。

发表于 2010-12-21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承不容忽视

发表于 2010-12-22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们应该保护传统的东西啊,看法国所谓的高级定制成衣,都要强调一个手工定制,就是贵

发表于 2010-12-22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不错,可惜。

发表于 2010-12-22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哦

发表于 2010-12-23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特色工艺品!~~~不要失传才可惜了!

发表于 2010-12-23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不错的工艺品,好!

发表于 2010-12-24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国情不同,社会环境也不同,在外国人眼中的珍品却是我们为之唾弃的手工作品,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的产生的呢?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