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骂一绝——格老子 古人主张,欲明其明德,必须从格物致知下手。这儿的“物”,不是物体,而是物质欲望,“格”在这里不是探讨、研究,而是革除、格杀的意思。显然,川骂中的“格”不是革除,更不是格杀了! 宗教思想认为,人正常需要的吃穿住行的物质欲望,那是真实惠随缘的佛法,穿衣吃饭都有佛法,待人接物也有佛法,一切随缘随心,念经、礼佛,弘法利生,死生是根本。世间人却痴心妄想在物欲上,就不是随缘心,而是攀缘心了。攀缘一生,业缘如影随形到。不少罪孽也就滋生了。儿童生下来,只有随缘心,没有攀援心,所以叫赤子心,后来有了攀援心,本心遭到物欲蒙蔽,就失去本心了。孟夫子也以为,人是有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辞让之心的,可是有的人丧失掉罢了。大凡丧失了四心中一样,就会人格扭曲,道德缺失了,人们会发觉“此人心术不正”。 那么,川骂“格老子”是探讨、研究、索源穷委了。老子,是父亲,还是李耳到君呢?不管是谁,能够穷尽天下事理,也未必不是好事! 小小年纪,就“格”天下做父亲的人,民族想不腾飞,都不可能了!大家想想,一个生命还孕育在母腹中,那即将做父亲的人,油然而升腾的是什么?父亲的骄傲——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生命,弘扬了女娲的功业!然更多的是一种神圣的责任感,暗暗下足决心:把他培养成一个称心如意的接班人!从此就坚定了做孺子牛的意志,不鞭自奋蹄了。年轻的“格老子”者,不知是否格到你父亲这个心理层次?作为人之父,他不可能在儿女面前,絮絮叨叨吐露自己的艰辛,袒露自己的痛苦与期盼,因为他是男子汉!可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如果要“格”几千年前的太上老君老聃李耳。实在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民族文化之幸。他,可是一位得道真君哟!其哲学思想是“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天道原来学习取法于自然法则!大自然中的竹,就挺有意思:中空而有节,叶叶如刀剑,宁折不弯,根根相连,老干扶新枝,紧紧抱成一团,再瘠薄的土地上也会让家族繁荣昌盛!试想,如果他们不如此,霜打雪压,北风摧折下,竹的家族能不倾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竹之所以伟大,贵在有品、有节、有集体主义精神!川人格通汰老子,必然格通汰竹子,会不振兴四川吗? 老聃被尊称为老子,伟大发现了“道法自然”的真理!大禹治水、李冰治水就深得老子的启迪。老子揭示了“天道酬勤”和“无为而治”的哲理精髓,不知川骂高手,领悟到第几层了?何必心高气傲,粗口频频?何不付之一笑,悄然离去,勤于自己的正事,这才格通汰了老子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