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7日闭幕的泸州市“两会”上,泸州“江南新区”成为“两会”代表关注的热点。
作为成渝经济区沿长江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泸州市委、市政府按照“‘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统筹城乡”的要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创新思路,选取紧靠主城区、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着力规划建设一个新区。
“把城市做大、把产业做强。”在此思路的引领下,培育泸州未来发展新的增长极,“江南新区”的概念呼之欲出。
□黄筱棠 李春文 本报记者 孔芒
构建泸州版“天府新区”
长江穿境而过,江的北岸,为泸州中心城区,江的南岸,一条经济带正串起5个园区。
串起5个园区的这条经济带,构建起“江南新区”的雏形。
东起合江临港工业园区,西至纳溪泸州化工园区,“江南新区”将纳溪、茜草、合江整个江南沿岸连成一片,总面积约60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60万人,区域内汇集了5大产业园区,建成面积已达17平方公里,有规模以上企业180户,2011年预计可完成产值350亿元。
在空间布局上,“江南新区”简称为“一带五园六组团”。“一带”为沿长江经济发展带,“五园”包括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泸州轻工业园区、泸州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泸州化工园区、合江临港工业园区,旨在通过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和城镇组团的打造,彰显“产城一体”特色,辐射带动周围农村区域的发展,努力打造全省“‘两化’互动、‘三化’联动、产城一体、城乡统筹”的示范区。
与不少城市“摊大饼”的发展现状不同的是,“江南新区”走组团式发展之路,其“六组团”包含城南组团、沙茜组团、泰(安)黄(舣)组团、纳溪安富组团、合江县城组团、榕山组团等六大组团。
五年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到2016年,“江南新区”将实现产值1000亿元,城市及乡镇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聚集人口95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