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563|评论: 28

原创 三爷子【短篇小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1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爷子【短篇小说】

  
两旁长满绿茵茵的野草,开着浅黄、淡紫、微红的花朵,把山路装饰得活象一条五彩缤纷的绸带,弯弯曲曲,逶迤多姿,直伸进前方的山村。魁山老汉取下头上的半顶烂草帽,拿下耳边挟着的半根纸烟点上,抽风箱样猛咂两口,凸起的喉骨上下滑动着,一股灰扑扑的烟雾从花白的胡须间喷了出来。他嘿嘿一笑,向身后的两个娃说道:“嘿,歇歇脚。”他身后走着两个精棒棒的小伙子。前面一个叫夏阳,生得粗眉大眼,方脸直鼻,宽肩细腰,脚粗脚长,洋溢着成熟了的庄稼汉的虎虎生气;后面一个二十二、三岁,长着双机灵的眼睛,瓜子脸,薄嘴唇,一付女人相貌,很招人喜欢,他叫夏明,是夏魁山的幺儿子。这三爷子自去年队里完善联产责任制后,起早贪晚,披星踏露,使今年的小春收成超过预计产量。这阵,他们从巨龙仓库交售了超产粮回村来。
三爷子在小路两旁坐成个不很规则的三角形休息。夏阳背靠松树,摸出本新买的《三国演义》,眯起眼儿看。夏明从裤袋里掏出一砣紫红色毛线,在竹篓底抓出四根绿色毛线纤子,开始给老者编织毛衣。老汉轻轻掀开盖在脸上的破草帽,瞄瞄儿子,喝令他俩放下书本和毛衣,嘿嘿一笑:“娃,你们俩莫把终身大事当儿戏唱;心——定死实了么?我是为你们好,各人早点扯灯熄火算了,那样的人都要得么,不是老子吹牛,不上三个月,各给你们抓个好的来,听到没有?”
魁山老汉想起两个儿子的婚事,满肚子蛆爬。一年前,老汉得知夏阳在街上为一个丫头打抱不平,两人结识,阴悄悄地好起来。仔细盘问儿子,儿子说这姑娘名叫秀兰,家住临河大队,是九姐妹中的大姐,九妹才断了奶。老汉还听到;秀兰爹妈力气都不行,本人又矮又瘦,颧骨高,头发短黄,二十岁的丫头,胸脯子还瘪匝匝的,一点儿不泡实。于是他心头积起不少郁闷,把儿子叫到身前:“只要老子没咽气,你就莫把她娶来!”夏阳的事还没有定舵,夏明的事又冒出来了。老汉穿上偏耳子草鞋,赶了趟河边镇,在一个卖鸡娃儿的姑娘前讨价还价,眯起眼皮看,弄得那姑娘的脸红到了耳根。最后老汉搓搓手走了。经过一番细致的探访,他知道姑娘叫翠翠,十九岁,长得满水灵,脸白手白牙齿白。可是她妈是个四十岁的寡妇,听当地人说有点儿不规矩,吓得老汉丢魂失魄,回头又把夏明叫到身边:“这样的寡妇身边无好女。她将来逗猫惹草,那才悔之不尽哟。娃,听爹爹的,老子负责给你抓个好的来。”
两个儿子挨了老者一顿尅各人闷在心头,从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动静,使得老者稍稍安下心来。时间流过去了,老汉在高兴的同时又焦心起来:儿子都这么大了,还不讨个媳妇,爹爹脸上还有光彩?老汉常常辗转床上,不能入睡。他叹自己的老伴死早了,要是活着,也可以唠唠心里话,何况这类事情,女人出面,总比男人体面。他夸下“不上三个月各给他们抓个好的来”的海口,谈何容易哟,这不是去仓库里提产品。近些年陈来,农业生产根本改观,老汉越发觉出家庭没女人的苦闷;三爷子从田里回来,冷锅冷灶,鸡飞猪叫兔子跑,搞得一家人忙乱不堪,硬是够呛。看那些有女人收拾的家庭,日子过得有秩有序,多有味,多顺气!魁山老汉越想越不是味儿,盼儿媳妇的急切感压根儿比两个儿子还强烈;但是两个儿子没明确对他表过态,他怕自己自做聪明,弄个哭笑不得,所以趁今天交公粮转家的歇脚机会,他再次向儿子提醒提醒。
魁山老汉见两个儿子各自读书打毛线,他说的话似乎被山风吹跑了,心头很不是滋味,又唠叨个不停:“你俩一个去考秀才,一个去当毛线工程师,硬把老子忘掉罗?爹爹把话抖在明处:秀兰、翠翠不配当你们的媳妇,不给老子开心开肠,老子撒手不管,你俩有本事娶进来?”
夏明瘪瘪嘴,笑扯扯地说:“爹,你老球罗,现今年轻人的婚姻不给旧社会一样。看了那么多电影,你也不开窍,没悟出点意思?”
“电影,打仗的来劲;别的不正经,女的跑,男的撵,我看到就败味。”魁山老汉大声武气地说。
夏明又瘪瘪嘴:“爹,翠翠那点不好?无非是看不起她妈是个寡妇,她们村的风言风语你就老信,莫说她妈是正经人,纵使有点……,也不一定传给她的亲生女。我说句不吉利的话,我同意翠翠成家后,要是八年十年后,我遭天祸死了,临终第一句遗言就是喊她莫苦恋不能复生的我,重新开创新的生活——”
一直没叹声的夏阳合拢书本,摸出包“金沙江”烟丢一根给老者,自己点燃一根猛吸一口,瓮声瓮气地说:“爹,我们的婚姻你就莫成天装在心里吧,眼看栽秧了,栽完秧,你同我和兄弟分头去做做客,相相亲家,果真不对,咱三爷子再计议吧。”
夏阳一席话,仿佛在老汉心里点了盏小油灯,他戴上破草帽,嘿嘿一笑,手一招,三爷子向村子走去……
夜间,弟兄俩的房间里,小半夜才熄灯。魁山老汉同样睡不着,这几年有把年纪了,稍稍迷糊一会儿,就在床上翻腾起心事来。他反对大儿子的婚姻,除了秀兰的相貌不大称心外,更重要的是怕儿子被她迷住,把他说动心到她家去,不同老汉一起过日子。自己一朝露水一把草养大的犍牯牛,牵进别人圈里关着,老汉不干!夏明的婚事,从外貌上挑不出翠翠的半点缺儿,谁知道寡妇老后又弄个吃闲饭的养着,那才揪心呵!老汉翻来翻去越想越不自在。突然,他想起个办法,但在实施前要绝对瞒住两个儿子,是好是坏,待走完这一步再说。主意一定,他激动得在铺盖窝里嘿嘿地笑,从枕头间摸出三尺长的烟杆,理伸叶子烟,长长地卷了一杆栽上点燃,津津有味地吸起来。
上完粮后,两个儿子把麦茬田抄了出来。季节才进三月尾,插秧还早,老汉开始履行他的条程了。夜间他若无其事地、笑眯眯地对两个儿子说:“明天,我上你舅舅家去,闲聊几天再回来栽秧,好生经佑秧苗呢,没得急事莫来找我,耍安逸了就回来,两天把秧拿下田。”
夏明笑着道:“你不回来,我和哥顶多三天就把秧拿下田。爹安安心心去耍,闲不住,就帮助舅舅家,他家劳力缺。”
老汉嗯嗯地点点头,各自睡去。
翌日,老汉出门后,两弟兄去帮魁伯家收麦子,临走,夏阳提醒兄弟带上那付相棋,休息时好在树荫下“将军”。
出了村,魁山老汉摇身一变成了赶场的人。他穿上青布长衫,踏着圆口布鞋,把胡须捋伸展,将换下的衣裤放进油腻腻的黄布挎包,斜挎在肩傍上,在路旁拾了根三尺长的干木棍,一拄一拄地走着。
响午时分,老汉赶拢河边镇,见一片平展展的田块,从山脚摆拢河边。他晃进大街,问清祝翠翠家的住处,悠哉游哉地晃去看看,记准方位,门向,然后又转向街上,梭进一家茶馆,甩一把大硬币在桌上叫了声,“来开三花”,悠然地呷着。又同身旁的一个矮小老头儿斗斗火,丢了一支“红梅”给小老头儿:“品品吧——小字号的。”
太阳落山时,店主打烊了。魁山老汉算付茶钱,同小老头儿钻出店门,嘿嘿一笑分手了。
这时天已黑尽,头顶升起一个圆圆的月亮,整个街镇陶醉在初夏温暖的夜的怀抱中。魁山老汉捞起干木棍,把杂囊撬在肩上,向东街背后的祝翠翠家摸去。
这是一个现今农村里常见的单门独户的庄院。院门前挺立两棵老梨树,树枝相交,绿叶相迭,沁出淡淡清香。几米远外,老汉放重脚步,不见院里有动静。他在门前徘徊片刻,笃笃笃地敲门,使出疲惫不堪的音调:“老乡,请开下门,找口水吃。”
好一会,一个女人的声音翻过院墙:“要吃水么?明天让你吃个够。这会儿不开门啰。”
魁山在门外干瞪眼,又道:“哎哟哟,我是外乡来的哩,地头不熟,没亲没戚没朋友。大伙都是庄家人,行行好,积积德,我的嘴干枯啰,话都抖不转啰。”
“妈,就舀口给他吃吧,不准他进院就是了。”一个青年女子在一边应声,“你去舀水,我去抽门闩。”
“妮儿哩,你疯啦?象我们这样的人家,黑更半夜让一个男的进来,不遭人闲话么。”
完了,老汉的主意行不通了!他一连说了几大箩好话还是不开门,最后又说:“我是六十几的老汉啰,找口水吃也难,唉,庄稼人的心也变得这么狠哩!”
这近乎哀求的语气果真有效应。小院里沉默一会儿,门悄悄地开了一条缝,露出一张没被月光照着的脸。老汉没容女子开口,挤了进去,大步流星地直奔厨房,见一个高高长长的女人正在水缸里舀水,忙接过葫芦飘:“他大婶,我来。你们救了我的命啰。”
他猛喝几口,横起手臂揩揩嘴,两滴晶莹的水珠儿从胡梢上落了下去。他装模做样地咂咂嘴,现出十分满意的神情。接着,他又掏出烟东张西望,女人忙给他找火柴。他把杂囊扔在桌上,索性坐在登子上,两条腿一架眯起眼睛不住地抽长气,那神情比劳累十天半月还显得疲惫。
魁山老汉觉得翠翠长高了点,头发更黑更亮了,比一年半前的翠翠更美。她没她妈高,她妈没她丰满,妈的肤色也没她的白。老汉打心眼里喜欢翠翠,她配儿子有余有乘,过了门,是全村第一号美媳妇,吃上她理弄的饭菜,想有多香就有多香;穿着她缝补的衣,要多暖和有多暖和。明娃真是个种,是啥缘儿同这丫头搭上的?唉!他一想起站在面前这个高高的女人,胃子里就翻腾得很。这时,翠翠妈说话了,她叫他一声老人家,说:“晚罗,你趁早去打店子。”
“打店子?”老汉揉揉眼睛又诉起苦起来,说他来至河边镇,是看行情做生意的,一无证明,二无信件,不好打店子,要借宿一夜。翠翠妈面有难色,摆手道:“老人家,使不得,使不得,咱孤寡妇道人家,不能借宿。”
“啥?别胡想,鞋正不怕脚歪,寡妇不活人么?旧世俗!舌头安在别人嘴巴里,嚼烂了活该!他婶,你行行好,二天做完生意,重重报答你。”
“唉哟,诚心让你借宿,还望报答么?老人家,你不晓得,自从她爹离世后,多少风言风语,把我母女压得抬不起头。你住一夜,我一辈子都说不明白,洗不清呵,近几年,我娘女天黑就关门,怪话还象乱箭一样射来哩。”说着,两颗眼泪滚落下来。
“大爷,你快点走,要不我给你下跪。”站在一旁的翠翠哽哽咽咽地哀求。
“我有钱。”
“你有钱?你有千金万银也买不回我们的名声。”
“走?——我赖着,看你们把我咋整?”老汉想着,装做昏昏欲睡,从鼻孔里吹出粗气,胡子也在动。
“翠翠,老人不听劝,我们只好开撵罗。”她给女儿递眼色,翠翠拿来火钳交给妈,自己捏紧火筒棍。翠翠妈大声喊:“不走,莫怪咱娘女不客气罗。”
老汉乜斜着眼,心头暗笑:“好提劲!”还是一动不动。
“打!把这个耍死皮的撵出去。”翠翠妈一声令下,火筒火钳向老汉飞去。老汉刚听到“打”字,急忙站起,腰间挨了一火钳,只好说:“我走,我走,他婶手下留情。”
火筒、火钳逼着老汉头发花白的脑壳,吓得老汉抓起挎包往外溜,刚跨出双脚,两扇大门就呯地一声合拢了。
“硬是也,不打不相亲!”老汉甩出这么一句话,瞄瞄天空,深更半夜,去哪儿投宿?他摸摸绊绊走了几家客店,都客满了。没办法,又摸回那棵冬青树,缩卷在树底下,回味起这一天的行程,感到十分好笑,不禁嘿嘿两声。对明娃的事,批准了八分,留两分待以观察。可是,这一夜时光又怎么消磨呢?他把剩下的半包“红梅”摸出来,抽……
背靠老冬青树,魁山老汉迷迷糊糊进了梦乡。不知什么时候,冷嗖嗖的风从街那边灌过来,吹醒了他,“啊嚏”一声,清鼻涕从辣呼呼的鼻孔里淌出来。他揉揉鼻眼儿,着凉了,是着凉了。一种自作自受的感情捉弄他。如果自己早点儿承认寡妇亲家,不做这盘自作聪明的调查,买点礼物,这样的夜,不就在亲家屋里暖烘烘的床上过去么?他真想再去敲亲家的门,嘿嘿一笑:“嘿,我是夏明的爹!”亲家母会爽快地对女儿说:“快给大伯热饭菜。”老汉这样一想,不禁又甜甜地笑了。
东方发白了,魁山老汉眨眨眼,打个哈欠,提起杂囊拍拍灰,甩在肩上,钻进一家馆子吃早饭。
他不曾料到今天是赶场天,当他一气吃了一斤二两馒头,喝了二两米的稀饭,揩着胡子出馆子后,小亍两旁已摆上了许多小摊:吃食的、百货的、山货的、竹货的……形形色色,应有尽有,使小亍一派繁荣的景象。老汉逛逛亍,最后在傍河的一片慈竹林间蹲下。
竹林间是农副产品的交换场所,每当逢场天,这儿是最挤的地方,猪、羊、鸡、鸭、鹅、鱼、蛋、米、糖、豆、谷、柴都在这儿集结。魁山老汉把挎包挂在竹节笆上,刚车回头,面前有两个穿英丹衣的姑娘,拉来三根架子猪,拴在慈竹上。老汉眯起眼儿瞧瞧,一个姑娘矮小,有一对细小晶亮的眼睛,不时闪射出一种早熟的智慧的光。一看,就知道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女子。她拴起猪,对身旁哪个修长的嘴角上有颗小黑痣、微笑着的姑娘说:
“二妹,抓把包谷给它们吃。”
二妹从提篮里抓三大把玉米粒儿撒在地上,三根架子猪甩甩尾巴,把玉米粒儿舔进嘴里。其中有一根猪,前后腿都很壮、直,前架后架一般高,脑壳圆,身腰长、嘴巴短,边吃包谷,边摇花白尾巴,显得最精神。“好货色也,”魁山老汉暗暗盘算,喂拢腊月,少说也要宰二百四五十斤肉。
“姑娘,猪咋卖?”
“哪根喃?”二妹笑眯眯地问,拐拐身旁的女子,“大姐,大伯问猪价哩。”
大姐正在头发里晃针尖,手捏着一双又长又大又肥的毛边布鞋底,缓缓地对老一笑:“大伯要买么,想买哪一根?”
“花尾巴。”
“花尾巴么?”大姐矜持片刻,脆生生地说,“一百四十块。”
“一百四?!”老汉惊诧地问,“大姐哟,我是个说一是一的人,你别喊那么高,我给你七十。”
“唉哟,大伯哩,这花尾巴架子大、身腰长、毛色好、不择食,买牲口,要买个吃口。”大姐抽着针,笑盈盈地说。
魁山老汉思忖着,见姑娘纳鞋底,又无话找话:“大姐这鞋底纳得很好,针脚均匀,紧奏,给谁做来?这么长这么厚这么大;一手好针线哟,啧啧啧!”
二妹快嘴利舌地抢着:“给俺大哥做的,他又高又大又帅,皮儿也是油亮亮的,要是穿上料子衣裳,敢说比电影里的还伸抖。”
大姐碰碰二妹,两姐妹不开腔了。
魁山老汉嘻嘻一笑:“你哥肯定没有你两姐妹会做生意,他要来卖猪,花尾巴顶多值这个数—”他比个七,又比个五。
“嘻嘻,大伯好聪明哟,”二妹揶揄地说,“你是卖方,肯定只喊六十块,对么?”
“秀莲,不要乱说,生意不成仁义在嘛。”大姐愣了秀莲一眼。
“不生关系,不生关系。”老汉本来不想买猪,还价七十不过闹着玩,混混时间。
眼看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离开市场,溜出亍口,向临河大队走去。
初夏时节,草木正绿了。以慈竹著名的临河大队,掩映在浓荫之中。它是安宁河畔一个很大的村庄,千家庄稼户,几千号庄稼人。村里檐接檐,巷串巷,竹依竹,村庄十分宁静优美。魁山老汉进村后,差点被七弯八拐的巷道迷住了。他找到当年一道赶马帮的老伙计,领他来到秀兰家,不料米家小院上了锁,只好坐在院门前的石条上,点上杆烟。
老汉正发愁时,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迎面走来,抿住小嘴儿,捏紧钥匙,怯生生地望着老汉,一双大眼睛骨碌碌转。老汉弯下腰问:“小妮儿,爹妈呢?”
小姑娘晃了晃淡黄的羊角辫儿:“爹妈栽秧,我煮饭。”
老汉暗暗叫好。他决定去田间看看没有儿子的人家怎样做活。到田边一看,在一个老土埂的柳树下,有一个摇篮,躺着个两岁的奶娃儿;水沟里,三个小女孩在糊泥人,正转动眸子瞅他;田野,一男三女弯腰插秧,一排排,一行行,绿遍半丘田。他对田里“嗨”一声,把挎包甩在树底下,捞起裤管,高挽高扎地跨进田里,声称来找秧苗,抓起秧子就帮助栽插起来。
“咋?秧苗不够么?”身旁的男人直起腰,瞅瞅老汉,你歇着,栽完田剩的,一齐背去。“
“唉,莫提罗,“老汉悲苦地叹口气,“前几天挨了场雪弹子,秧苗亏苦罗。你贵姓呢?”
“姓米,叫米良先。”米良先甩甩湿漉漉的手,换出烟荷包,递一杆叶子烟给老汉,“是哇,俗话说,咱冕宁九匹瓦,年年挨雪打,打了菜不说,秧苗也亏了。庄稼,庄稼,掌上的花嘛,没苗咋有花?”
魁山对老米有几分好感,看来他的庄稼活不低于他手下。他相相老米,发现他的脸黛黑,手起老茧,被水泡得灰白,身上粘有许多泥点子,充满庄稼人善良厚道的气息。
“包产多少亩?”老汉手下响着的啪咚儿啪咚儿的声音,头也不偏地问。
“九亩八。”米良先瞟老汉一眼,“平摊九分,俺家大小十一人。”
“十一人?”老汉显得惊讶万分,“阿白,儿女多?几朵花几个果?”
“唉,”米良先叹一声,“老大二十一,老九两岁。九个妮哩。”
“男女都一样嘛,女娃子还巴实些哩。”老汉心头笑:天呐,九朵花花。
“只有这样想罗,送子娘娘使了歪心眼,有啥法?我说她妈也怪,孵鸭抱鸡,抱十个蛋,每个都是小公鸡。唯独不生儿子,一连九胎,得了九朵花。莫法,回头想,二天每人做双鞋,也有九双,旧换新,几年都穿不完。”
“在情理,在情理。现今,男女都一样啥,重男轻女,是封建思想。”老汉嘴上说,心头在想:还是养着儿子神气。
“都没许人么?”老汉趁拿秧苗,瞅瞅米良先那边的三个女人。明显得很,老米的爱人又高又大,白白净净,秧田水浸着的脚肚子又结实又丰腴。她身旁的两个姑娘,伸伸展展,宛若阳光下绽开的两朵月月红,甩在后背的辫子,乌光闪亮。老汉嘻嘻一笑,“老弟,如没有许人,我来混个猪脑壳吃吃,有意么?”
“现今儿女们的心难摸准哟。一年多以前,老大在亍上被欺负,有个小伙子打抱不平,结识后就好起来。现今秀兰为他做了十几双鞋,连老公公都有。我也暗自瞄过那娃儿,厚道、老实、劳力好,还合心,只是他爹嫌秀兰孬。说真的,我不把你老哥当外人。咱这九朵花,心子最善的是老大,大方和气,待得人,巴家,只是人样儿赶我的根,不象她八个妹,长得象她妈一样。”
“脸模子值几个钱喃?她大伯,你不明了内幕,”一直没开腔的良先老婆,啪地一声打落一个爬在脚肚上的黑蚂蚁,“那老人不会想,自家黄土掩拢眉毛骨罗,还老不开化,硬阻拦夏阳娃儿,深怕找上秀兰,他家吃了亏。他不高兴?哼,我还不放心哩,没男娃咋的?看吧,今年的秧,哪家插在先?满田大坝,谁家先绿?再说,如今的年轻人,两厢情愿,摆得拢,说得合套,婚后恩爱就对嘛!婚姻事,翻汤复水又那点好?七挑八选,选个漏油灯盏也未定。咱家不兴老一套,不兴订婚,没要彩礼,没把妮儿当牲口卖,只是看上夏阳。为人,要心碰心啥,对么?”
“实在,实在,交朋友,要以心相交。”老汉怕他们看出破绽。他有点反悔了,两盘调查,上了两堂课。他用力插秧,低着头,仿佛要将身子缩进秧田去。
好一会,他不放心地问:“你大妮是给出去,还是把女婿招进来?”
“给出去。养儿子的人谁不望接个儿媳妇?再说,老大招女婿,小妹多,怕闹出怪话,丢人面子。等我们不能动时,有良心的会干瞪眼?并且,还有老幺呢。”米良先胸有成竹地说。
老汉点点头,心想:多好的庄稼人,多好的亲家哟!
秧田插完了,果直剩下许多秧苗。米家两口儿用竹蓝给老汉装上,邀老汉去吃晚饭。老汉正巴不得,到这时他还没看见秀兰哩。
老汉坐在上位,暗数一下女儿们,只有七个。他有点沉不住气了,捏酒杯的手也在摆,正想问问米良先,不料传来脚步声,两个姑娘迈进了厨房门。魁山老汉呆了:这不是猪市上的两姐妹么?嗨,天下事,这么巧!同时,两个姑娘也愣住了:这不是给七十元想买“花尾巴”那个老头么?
良先老婆介绍说:“老大爷是找秧的,帮我家栽完秧。”
“栽完了么?”秀兰不信地问,“剩有秧苗?老大爷家里差秧?”
“嗯嗯,差得不少,挨了冰雹。”老汉有点语无伦次了,一气喝了几杯老白干。
秀兰秀气地扒口饭:“老大爷是哪个村的?”
“中屯。”
“你是中屯儿的?”全家人异口同声问。
“夏阳家的秧没挨冰雹吧?”秀兰迫不及待地问。
魁山老汉模棱两可嗯嗯应合。
秀兰大口大口地扒饭:“饭后,我同大爷一路,给他家送点去。”
良先老婆夹一块腊肉片放在老汉面前的碗里:“你去啥?你爹去合适。”
“不,我同大姐去,夏阳家少女劳力。”秀莲抢着说。
“莫争罗,留下老四老五看家,把咱家娘子军开去,”米良先几分得意,“误了庄稼咋办?还莫说我们是亲家。老哥,喝呀。”
“喝——喝,”老汉一饮而尽说:“你们都莫去罗,我背去好了。你们的心意,我一定带到嘛。”
饭后,老汉劝住全家,背上秧苗离村了。他吭哧吭哧地走着,加上几分酒意,毛毛汗渗出来了。离村很远了,他把秧苗顿在路边,坐下歇气,想起猪市一幕,没请两个妮儿吃点响午,十分内疚。他久久地盯着临河大队方向,天呐,咱老汉扮了个什么角色?以后把脸放在裤裆里面见亲家?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2-11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696967911 发表于 2011-2-11 17: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三爷子【短篇小说】
钟 扬一   两旁长满绿茵茵的野草,开着浅黄、淡紫、微红的花朵,把山路装饰得活象一条 ...

请版主先生帮帮忙,从新排排版,改版后真不懂咋发才好看。谢谢了。

发表于 2011-2-12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96967911 的帖子

先生小说写得很不错!佩服!

发表于 2011-2-12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友短篇好作!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1-2-12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抓一把花生米,倒上一杯酒,慢慢地品,这三爷子的龙门阵还真有听头……
祝钟杨兄弟新年大吉,好作多多!

发表于 2011-2-12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婚后恩爱就对嘛!婚姻事,翻汤复水又那点好?七挑八选,选个漏油灯盏也未定。........


语言巴适,驾驭文字的功夫了得。民风乡情,故事就像发生在你我中间。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696967911 发表于 2011-2-11 20: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版主先生帮帮忙,从新排排版,改版后真不懂咋发才好看。谢谢了。

为了不伤眼睛,我以跟帖形式再发一次,请读者原谅。  

三爷子【短篇小说】

  钟扬

  一

  两旁长满绿茵茵的野草,开着浅黄、淡紫、微红的花朵,把山路装饰得活象一条五彩缤纷的绸带,弯弯曲曲,逶迤多姿,直伸进前方的山村。魁山老汉取下头上的半顶烂草帽,拿下耳边挟着的半根纸烟点上,抽风箱样猛咂两口,凸起的喉骨上下滑动着,一股灰扑扑的烟雾从花白的胡须间喷了出来。他嘿嘿一笑,向身后的两个娃说道:“嘿,歇歇脚。”

  他身后走着两个精棒棒的小伙子。前面一个叫夏阳,生得粗眉大眼,方脸直鼻,宽肩细腰,脚粗脚长,洋溢着成熟了的庄稼汉的虎虎生气;后面一个二十二、三岁,长着双机灵的眼睛,瓜子脸,薄嘴唇,一付女人相貌,很招人喜欢,他叫夏明,是夏魁山的幺儿子。这三爷子自去年队里完善联产责任制后,起早贪晚,披星踏露,使今年的小春收成超过预计产量。这阵,他们从巨龙仓库交售了超产粮回村来。

  三爷子在小路两旁坐成个不很规则的三角形休息。夏阳背靠松树,摸出本新买的《三国演义》,眯起眼儿看。夏明从裤袋里掏出一砣紫红色毛线,在竹篓底抓出四根绿色毛线纤子,开始给老者编织毛衣。老汉轻轻掀开盖在脸上的破草帽,瞄瞄儿子,喝令他俩放下书本和毛衣,嘿嘿一笑:“娃,你们俩莫把终身大事当儿戏唱;心——定死实了么?我是为你们好,各人早点扯灯熄火算了,那样的人都要得么,不是老子吹牛,不上三个月,各给你们抓个好的来,听到没有?”

  魁山老汉想起两个儿子的婚事,满肚子蛆爬。一年前,老汉得知夏阳在街上为一个丫头打抱不平,两人结识,阴悄悄地好起来。仔细盘问儿子,儿子说这姑娘名叫秀兰,家住临河大队,是九姐妹中的大姐,九妹才断了奶。老汉还听到;秀兰爹妈力气都不行,本人又矮又瘦,颧骨高,头发短黄,二十岁的丫头,胸脯子还瘪匝匝的,一点儿不泡实。于是他心头积起不少郁闷,把儿子叫到身前:“只要老子没咽气,你就莫把她娶来!”夏阳的事还没有定舵,夏明的事又冒出来了。老汉穿上偏耳子草鞋,赶了趟河边镇,在一个卖鸡娃儿的姑娘前讨价还价,眯起眼皮看,弄得那姑娘的脸红到了耳根。最后老汉搓搓手走了。经过一番细致的探访,他知道姑娘叫翠翠,十九岁,长得满水灵,脸白手白牙齿白。可是她妈是个四十岁的寡妇,听当地人说有点儿不规矩,吓得老汉丢魂失魄,回头又把夏明叫到身边:“这样的寡妇身边无好女。她将来逗猫惹草,那才悔之不尽哟。娃,听爹爹的,老子负责给你抓个好的来。”

  两个儿子挨了老者一顿尅各人闷在心头,从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动静,使得老者稍稍安下心来。时间流过去了,老汉在高兴的同时又焦心起来:儿子都这么大了,还不讨个媳妇,爹爹脸上还有光彩?老汉常常辗转床上,不能入睡。他叹自己的老伴死早了,要是活着,也可以唠唠心里话,何况这类事情,女人出面,总比男人体面。他夸下“不上三个月各给他们抓个好的来”的海口,谈何容易哟,这不是去仓库里提产品。近些年陈来,农业生产根本改观,老汉越发觉出家庭没女人的苦闷;三爷子从田里回来,冷锅冷灶,鸡飞猪叫兔子跑,搞得一家人忙乱不堪,硬是够呛。看那些有女人收拾的家庭,日子过得有秩有序,多有味,多顺气!魁山老汉越想越不是味儿,盼儿媳妇的急切感压根儿比两个儿子还强烈;但是两个儿子没明确对他表过态,他怕自己自做聪明,弄个哭笑不得,所以趁今天交公粮转家的歇脚机会,他再次向儿子提醒提醒。

  魁山老汉见两个儿子各自读书打毛线,他说的话似乎被山风吹跑了,心头很不是滋味,又唠叨个不停:“你俩一个去考秀才,一个去当毛线工程师,硬把老子忘掉罗?爹爹把话抖在明处:秀兰、翠翠不配当你们的媳妇,不给老子开心开肠,老子撒手不管,你俩有本事娶进来?”

  夏明瘪瘪嘴,笑扯扯地说:“爹,你老球罗,现今年轻人的婚姻不给旧社会一样。看了那么多电影,你也不开窍,没悟出点意思?”

  “电影,打仗的来劲;别的不正经,女的跑,男的撵,我看到就败味。”魁山老汉大声武气地说。

  夏明又瘪瘪嘴:“爹,翠翠那点不好?无非是看不起她妈是个寡妇,她们村的风言风语你就老信,莫说她妈是正经人,纵使有点……,也不一定传给她的亲生女。我说句不吉利的话,我同意翠翠成家后,要是八年十年后,我遭天祸死了,临终第一句遗言就是喊她莫苦恋不能复生的我,重新开创新的生活——”

  一直没叹声的夏阳合拢书本,摸出包“金沙江”烟丢一根给老者,自己点燃一根猛吸一口,瓮声瓮气地说:“爹,我们的婚姻你就莫成天装在心里吧,眼看栽秧了,栽完秧,你同我和兄弟分头去做做客,相相亲家,果真不对,咱三爷子再计议吧。”

  夏阳一席话,仿佛在老汉心里点了盏小油灯,他戴上破草帽,嘿嘿一笑,手一招,三爷子向村子走去……

  二

  夜间,弟兄俩的房间里,小半夜才熄灯。魁山老汉同样睡不着,这几年有把年纪了,稍稍迷糊一会儿,就在床上翻腾起心事来。他反对大儿子的婚姻,除了秀兰的相貌不大称心外,更重要的是怕儿子被她迷住,把他说动心到她家去,不同老汉一起过日子。自己一朝露水一把草养大的犍牯牛,牵进别人圈里关着,老汉不干!夏明的婚事,从外貌上挑不出翠翠的半点缺儿,谁知道寡妇老后又弄个吃闲饭的养着,那才揪心呵!老汉翻来翻去越想越不自在。突然,他想起个办法,但在实施前要绝对瞒住两个儿子,是好是坏,待走完这一步再说。主意一定,他激动得在铺盖窝里嘿嘿地笑,从枕头间摸出三尺长的烟杆,理伸叶子烟,长长地卷了一杆栽上点燃,津津有味地吸起来。

  上完粮后,两个儿子把麦茬田抄了出来。季节才进三月尾,插秧还早,老汉开始履行他的条程了。夜间他若无其事地、笑眯眯地对两个儿子说:“明天,我上你舅舅家去,闲聊几天再回来栽秧,好生经佑秧苗呢,没得急事莫来找我,耍安逸了就回来,两天把秧拿下田。”

  夏明笑着道:“你不回来,我和哥顶多三天就把秧拿下田。爹安安心心去耍,闲不住,就帮助舅舅家,他家劳力缺。”

  老汉嗯嗯地点点头,各自睡去。

  翌日,老汉出门后,两弟兄去帮魁伯家收麦子,临走,夏阳提醒兄弟带上那付相棋,休息时好在树荫下“将军”。

  三

  出了村,魁山老汉摇身一变成了赶场的人。他穿上青布长衫,踏着圆口布鞋,把胡须捋伸展,将换下的衣裤放进油腻腻的黄布挎包,斜挎在肩傍上,在路旁拾了根三尺长的干木棍,一拄一拄地走着。

  响午时分,老汉赶拢河边镇,见一片平展展的田块,从山脚摆拢河边。他晃进大街,问清祝翠翠家的住处,悠哉游哉地晃去看看,记准方位,门向,然后又转向街上,梭进一家茶馆,甩一把大硬币在桌上叫了声,“来开三花”,悠然地呷着。又同身旁的一个矮小老头儿斗斗火,丢了一支“红梅”给小老头儿:“品品吧——小字号的。”

  太阳落山时,店主打烊了。魁山老汉算付茶钱,同小老头儿钻出店门,嘿嘿一笑分手了。

  这时天已黑尽,头顶升起一个圆圆的月亮,整个街镇陶醉在初夏温暖的夜的怀抱中。魁山老汉捞起干木棍,把杂囊撬在肩上,向东街背后的祝翠翠家摸去。

  这是一个现今农村里常见的单门独户的庄院。院门前挺立两棵老梨树,树枝相交,绿叶相迭,沁出淡淡清香。几米远外,老汉放重脚步,不见院里有动静。他在门前徘徊片刻,笃笃笃地敲门,使出疲惫不堪的音调:“老乡,请开下门,找口水吃。”

  好一会,一个女人的声音翻过院墙:“要吃水么?明天让你吃个够。这会儿不开门啰。”

  魁山在门外干瞪眼,又道:“哎哟哟,我是外乡来的哩,地头不熟,没亲没戚没朋友。大伙都是庄家人,行行好,积积德,我的嘴干枯啰,话都抖不转啰。”

  “妈,就舀口给他吃吧,不准他进院就是了。”一个青年女子在一边应声,“你去舀水,我去抽门闩。”

  “妮儿哩,你疯啦?象我们这样的人家,黑更半夜让一个男的进来,不遭人闲话么。”

  完了,老汉的主意行不通了!他一连说了几大箩好话还是不开门,最后又说:“我是六十几的老汉啰,找口水吃也难,唉,庄稼人的心也变得这么狠哩!”

  这近乎哀求的语气果真有效应。小院里沉默一会儿,门悄悄地开了一条缝,露出一张没被月光照着的脸。老汉没容女子开口,挤了进去,大步流星地直奔厨房,见一个高高长长的女人正在水缸里舀水,忙接过葫芦飘:“他大婶,我来。你们救了我的命啰。”

  他猛喝几口,横起手臂揩揩嘴,两滴晶莹的水珠儿从胡梢上落了下去。他装模做样地咂咂嘴,现出十分满意的神情。接着,他又掏出烟东张西望,女人忙给他找火柴。他把杂囊扔在桌上,索性坐在登子上,两条腿一架眯起眼睛不住地抽长气,那神情比劳累十天半月还显得疲惫。

  魁山老汉觉得翠翠长高了点,头发更黑更亮了,比一年半前的翠翠更美。她没她妈高,她妈没她丰满,妈的肤色也没她的白。老汉打心眼里喜欢翠翠,她配儿子有余有乘,过了门,是全村第一号美媳妇,吃上她理弄的饭菜,想有多香就有多香;穿着她缝补的衣,要多暖和有多暖和。明娃真是个种,是啥缘儿同这丫头搭上的?唉!他一想起站在面前这个高高的女人,胃子里就翻腾得很。这时,翠翠妈说话了,她叫他一声老人家,说:“晚罗,你趁早去打店子。”

  “打店子?”老汉揉揉眼睛又诉起苦起来,说他来至河边镇,是看行情做生意的,一无证明,二无信件,不好打店子,要借宿一夜。翠翠妈面有难色,摆手道:“老人家,使不得,使不得,咱孤寡妇道人家,不能借宿。”

  “啥?别胡想,鞋正不怕脚歪,寡妇不活人么?旧世俗!舌头安在别人嘴巴里,嚼烂了活该!他婶,你行行好,二天做完生意,重重报答你。”

  “唉哟,诚心让你借宿,还望报答么?老人家,你不晓得,自从她爹离世后,多少风言风语,把我母女压得抬不起头。你住一夜,我一辈子都说不明白,洗不清呵,近几年,我娘女天黑就关门,怪话还象乱箭一样射来哩。”说着,两颗眼泪滚落下来。

  “大爷,你快点走,要不我给你下跪。”站在一旁的翠翠哽哽咽咽地哀求。

  “我有钱。”

  “你有钱?你有千金万银也买不回我们的名声。”

  “走?——我赖着,看你们把我咋整?”老汉想着,装做昏昏欲睡,从鼻孔里吹出粗气,胡子也在动。

  “翠翠,老人不听劝,我们只好开撵罗。”她给女儿递眼色,翠翠拿来火钳交给妈,自己捏紧火筒棍。翠翠妈大声喊:“不走,莫怪咱娘女不客气罗。”

  老汉乜斜着眼,心头暗笑:“好提劲!”还是一动不动。

  “打!把这个耍死皮的撵出去。”翠翠妈一声令下,火筒火钳向老汉飞去。老汉刚听到“打”字,急忙站起,腰间挨了一火钳,只好说:“我走,我走,他婶手下留情。”

  火筒、火钳逼着老汉头发花白的脑壳,吓得老汉抓起挎包往外溜,刚跨出双脚,两扇大门就呯地一声合拢了。

  “硬是也,不打不相亲!”老汉甩出这么一句话,瞄瞄天空,深更半夜,去哪儿投宿?他摸摸绊绊走了几家客店,都客满了。没办法,又摸回那棵冬青树,缩卷在树底下,回味起这一天的行程,感到十分好笑,不禁嘿嘿两声。对明娃的事,批准了八分,留两分待以观察。可是,这一夜时光又怎么消磨呢?他把剩下的半包“红梅”摸出来,抽……

  四

  背靠老冬青树,魁山老汉迷迷糊糊进了梦乡。不知什么时候,冷嗖嗖的风从街那边灌过来,吹醒了他,“啊嚏”一声,清鼻涕从辣呼呼的鼻孔里淌出来。他揉揉鼻眼儿,着凉了,是着凉了。一种自作自受的感情捉弄他。如果自己早点儿承认寡妇亲家,不做这盘自作聪明的调查,买点礼物,这样的夜,不就在亲家屋里暖烘烘的床上过去么?他真想再去敲亲家的门,嘿嘿一笑:“嘿,我是夏明的爹!”亲家母会爽快地对女儿说:“快给大伯热饭菜。”老汉这样一想,不禁又甜甜地笑了。

  东方发白了,魁山老汉眨眨眼,打个哈欠,提起杂囊拍拍灰,甩在肩上,钻进一家馆子吃早饭。

  他不曾料到今天是赶场天,当他一气吃了一斤二两馒头,喝了二两米的稀饭,揩着胡子出馆子后,小亍两旁已摆上了许多小摊:吃食的、百货的、山货的、竹货的……形形色色,应有尽有,使小亍一派繁荣的景象。老汉逛逛亍,最后在傍河的一片慈竹林间蹲下。

  竹林间是农副产品的交换场所,每当逢场天,这儿是最挤的地方,猪、羊、鸡、鸭、鹅、鱼、蛋、米、糖、豆、谷、柴都在这儿集结。魁山老汉把挎包挂在竹节笆上,刚车回头,面前有两个穿英丹衣的姑娘,拉来三根架子猪,拴在慈竹上。老汉眯起眼儿瞧瞧,一个姑娘矮小,有一对细小晶亮的眼睛,不时闪射出一种早熟的智慧的光。一看,就知道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女子。她拴起猪,对身旁哪个修长的嘴角上有颗小黑痣、微笑着的姑娘说:“二妹,抓把包谷给它们吃。”

  二妹从提篮里抓三大把玉米粒儿撒在地上,三根架子猪甩甩尾巴,把玉米粒儿舔进嘴里。其中有一根猪,前后腿都很壮、直,前架后架一般高,脑壳圆,身腰长、嘴巴短,边吃包谷,边摇花白尾巴,显得最精神。“好货色也,”魁山老汉暗暗盘算,喂拢腊月,少说也要宰二百四五十斤肉。

  “姑娘,猪咋卖?”

  “哪根喃?”二妹笑眯眯地问,拐拐身旁的女子,“大姐,大伯问猪价哩。”

  大姐正在头发里晃针尖,手捏着一双又长又大又肥的毛边布鞋底,缓缓地对老一笑:“大伯要买么,想买哪一根?”

  “花尾巴。”

  “花尾巴么?”大姐矜持片刻,脆生生地说,“一百四十块。”

  “一百四?!”老汉惊诧地问,“大姐哟,我是个说一是一的人,你别喊那么高,我给你七十。”

  “唉哟,大伯哩,这花尾巴架子大、身腰长、毛色好、不择食,买牲口,要买个吃口。”大姐抽着针,笑盈盈地说。

  魁山老汉思忖着,见姑娘纳鞋底,又无话找话:“大姐这鞋底纳得很好,针脚均匀,紧奏,给谁做来?这么长这么厚这么大;一手好针线哟,啧啧啧!”

  二妹快嘴利舌地抢着:“给俺大哥做的,他又高又大又帅,皮儿也是油亮亮的,要是穿上料子衣裳,敢说比电影里的还伸抖。”

  大姐碰碰二妹,两姐妹不开腔了。

  魁山老汉嘻嘻一笑:“你哥肯定没有你两姐妹会做生意,他要来卖猪,花尾巴顶多值这个数—”他比个七,又比个五。

  “嘻嘻,大伯好聪明哟,”二妹揶揄地说,“你是卖方,肯定只喊六十块,对么?”

  “秀莲,不要乱说,生意不成仁义在嘛。”大姐愣了秀莲一眼。

  “不生关系,不生关系。”老汉本来不想买猪,还价七十不过闹着玩,混混时间。

  眼看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离开市场,溜出亍口,向临河大队走去。

  五

  初夏时节,草木正绿了。以慈竹著名的临河大队,掩映在浓荫之中。它是安宁河畔一个很大的村庄,千家庄稼户,几千号庄稼人。村里檐接檐,巷串巷,竹依竹,村庄十分宁静优美。魁山老汉进村后,差点被七弯八拐的巷道迷住了。他找到当年一道赶马帮的老伙计,领他来到秀兰家,不料米家小院上了锁,只好坐在院门前的石条上,点上杆烟。

  老汉正发愁时,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迎面走来,抿住小嘴儿,捏紧钥匙,怯生生地望着老汉,一双大眼睛骨碌碌转。老汉弯下腰问:“小妮儿,爹妈呢?”

  小姑娘晃了晃淡黄的羊角辫儿:“爹妈栽秧,我煮饭。”

  老汉暗暗叫好。他决定去田间看看没有儿子的人家怎样做活。到田边一看,在一个老土埂的柳树下,有一个摇篮,躺着个两岁的奶娃儿;水沟里,三个小女孩在糊泥人,正转动眸子瞅他;田野,一男三女弯腰插秧,一排排,一行行,绿遍半丘田。他对田里“嗨”一声,把挎包甩在树底下,捞起裤管,高挽高扎地跨进田里,声称来找秧苗,抓起秧子就帮助栽插起来。

  “咋?秧苗不够么?”身旁的男人直起腰,瞅瞅老汉,你歇着,栽完田剩的,一齐背去。“

  “唉,莫提罗,“老汉悲苦地叹口气,“前几天挨了场雪弹子,秧苗亏苦罗。你贵姓呢?”

  “姓米,叫米良先。”米良先甩甩湿漉漉的手,换出烟荷包,递一杆叶子烟给老汉,“是哇,俗话说,咱冕宁九匹瓦,年年挨雪打,打了菜不说,秧苗也亏了。庄稼,庄稼,掌上的花嘛,没苗咋有花?”

  魁山对老米有几分好感,看来他的庄稼活不低于他手下。他相相老米,发现他的脸黛黑,手起老茧,被水泡得灰白,身上粘有许多泥点子,充满庄稼人善良厚道的气息。

  “包产多少亩?”老汉手下响着的啪咚儿啪咚儿的声音,头也不偏地问。

  “九亩八。”米良先瞟老汉一眼,“平摊九分,俺家大小十一人。”

  “十一人?”老汉显得惊讶万分,“阿白,儿女多?几朵花几个果?”

  “唉,”米良先叹一声,“老大二十一,老九两岁。九个妮哩。”

  “男女都一样嘛,女娃子还巴实些哩。”老汉心头笑:天呐,九朵花花。

  “只有这样想罗,送子娘娘使了歪心眼,有啥法?我说她妈也怪,孵鸭抱鸡,抱十个蛋,每个都是小公鸡。唯独不生儿子,一连九胎,得了九朵花。莫法,回头想,二天每人做双鞋,也有九双,旧换新,几年都穿不完。”

  “在情理,在情理。现今,男女都一样啥,重男轻女,是封建思想。”老汉嘴上说,心头在想:还是养着儿子神气。

  “都没许人么?”老汉趁拿秧苗,瞅瞅米良先那边的三个女人。明显得很,老米的爱人又高又大,白白净净,秧田水浸着的脚肚子又结实又丰腴。她身旁的两个姑娘,伸伸展展,宛若阳光下绽开的两朵月月红,甩在后背的辫子,乌光闪亮。老汉嘻嘻一笑,“老弟,如没有许人,我来混个猪脑壳吃吃,有意么?”

  “现今儿女们的心难摸准哟。一年多以前,老大在亍上被欺负,有个小伙子打抱不平,结识后就好起来。现今秀兰为他做了十几双鞋,连老公公都有。我也暗自瞄过那娃儿,厚道、老实、劳力好,还合心,只是他爹嫌秀兰孬。说真的,我不把你老哥当外人。咱这九朵花,心子最善的是老大,大方和气,待得人,巴家,只是人样儿赶我的根,不象她八个妹,长得象她妈一样。”

  “脸模子值几个钱喃?她大伯,你不明了内幕,”一直没开腔的良先老婆,啪地一声打落一个爬在脚肚上的黑蚂蚁,“那老人不会想,自家黄土掩拢眉毛骨罗,还老不开化,硬阻拦夏阳娃儿,深怕找上秀兰,他家吃了亏。他不高兴?哼,我还不放心哩,没男娃咋的?看吧,今年的秧,哪家插在先?满田大坝,谁家先绿?再说,如今的年轻人,两厢情愿,摆得拢,说得合套,婚后恩爱就对嘛!婚姻事,翻汤复水又那点好?七挑八选,选个漏油灯盏也未定。咱家不兴老一套,不兴订婚,没要彩礼,没把妮儿当牲口卖,只是看上夏阳。为人,要心碰心啥,对么?”

  “实在,实在,交朋友,要以心相交。”老汉怕他们看出破绽。他有点反悔了,两盘调查,上了两堂课。他用力插秧,低着头,仿佛要将身子缩进秧田去。

  好一会,他不放心地问:“你大妮是给出去,还是把女婿招进来?”

  “给出去。养儿子的人谁不望接个儿媳妇?再说,老大招女婿,小妹多,怕闹出怪话,丢人面子。等我们不能动时,有良心的会干瞪眼?并且,还有老幺呢。”米良先胸有成竹地说。

  老汉点点头,心想:多好的庄稼人,多好的亲家哟!

  秧田插完了,果直剩下许多秧苗。米家两口儿用竹蓝给老汉装上,邀老汉去吃晚饭。老汉正巴不得,到这时他还没看见秀兰哩。

  老汉坐在上位,暗数一下女儿们,只有七个。他有点沉不住气了,捏酒杯的手也在摆,正想问问米良先,不料传来脚步声,两个姑娘迈进了厨房门。魁山老汉呆了:这不是猪市上的两姐妹么?嗨,天下事,这么巧!同时,两个姑娘也愣住了:这不是给七十元想买“花尾巴”那个老头么?

  良先老婆介绍说:“老大爷是找秧的,帮我家栽完秧。”

  “栽完了么?”秀兰不信地问,“剩有秧苗?老大爷家里差秧?”

  “嗯嗯,差得不少,挨了冰雹。”老汉有点语无伦次了,一气喝了几杯老白干。

  秀兰秀气地扒口饭:“老大爷是哪个村的?”

  “中屯。”

  “你是中屯儿的?”全家人异口同声问。

  “夏阳家的秧没挨冰雹吧?”秀兰迫不及待地问。

  魁山老汉模棱两可嗯嗯应合。

  秀兰大口大口地扒饭:“饭后,我同大爷一路,给他家送点去。”

  良先老婆夹一块腊肉片放在老汉面前的碗里:“你去啥?你爹去合适。”

  “不,我同大姐去,夏阳家少女劳力。”秀莲抢着说。

  “莫争罗,留下老四老五看家,把咱家娘子军开去,”米良先几分得意,“误了庄稼咋办?还莫说我们是亲家。老哥,喝呀。”

  “喝——喝,”老汉一饮而尽说:“你们都莫去罗,我背去好了。你们的心意,我一定带到嘛。”

  饭后,老汉劝住全家,背上秧苗离村了。他吭哧吭哧地走着,加上几分酒意,毛毛汗渗出来了。离村很远了,他把秧苗顿在路边,坐下歇气,想起猪市一幕,没请两个妮儿吃点响午,十分内疚。他久久地盯着临河大队方向,天呐,咱老汉扮了个什么角色?以后把脸放在裤裆里面见亲家?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闲鹤 发表于 2011-2-12 09: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696967911 的帖子

先生小说写得很不错!佩服!

谢谢鹤先生临帖指导,请多多斧正,问候春安。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juanke 发表于 2011-2-12 11: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抓一把花生米,倒上一杯酒,慢慢地品,这三爷子的龙门阵还真有听头……
祝钟杨兄弟新年大吉,好作多多!

哥老倌过讲哈,这是几十年前的旧作了,如今反出来晒晒吹吹,听听意见,也更便于归纳整理一下。
问安。酒吗有机会同您来几杯喝喝哈。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虚无缥缈 发表于 2011-2-12 10: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欣赏老友短篇好作!

欢迎老有欣赏,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村 发表于 2011-2-12 12: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婚后恩爱就对嘛!婚姻事,翻汤复水又那点好?七挑八选,选个漏油灯盏也未定。........

谢谢一村版主临帖褒奖;这是写在70年代后期的习作,试着投稿还真被被采用了,编辑先生肯定的是生活气息浓厚,人物跃然纸上。
今天翻出来晒晒吹吹,欢迎版主网友们斧正。
问好先生。祝好。

发表于 2011-2-13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老弟新年发的红包哦,实在!

发表于 2011-2-13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96967911 的帖子

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其中人物的描写、语言对白等,都很到位!问好朋友!

 楼主| 发表于 2011-2-15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尧呈 的帖子

谢谢老兄临帖,是红包啊,就是含金量不够哦;
谢谢老兄哈;
顺祝新春快乐

发表于 2011-2-15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是写小说的高手,不但善于抓取生活的点滴,而且人物刻画也很到位。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2-16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大可 发表于 2011-2-13 13: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696967911 的帖子

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其中人物的描写、语言对白等,都很到位!问好朋友!

谢谢王先生临帖留言,故事不好听,人物到还有点儿个性,仿佛看得到摸得到;问候先生;
元宵节快乐;

发表于 2011-2-16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充满乡土气息的好文章!

个个人物鲜活!

问好!
发表于 2011-2-16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96967911 的帖子

又读到钟扬君的好小说了。故事情节生动,感人。生活气息浓烈,语言质朴、构思奇巧。娓娓道来亲切可信。难得的农村现实题材的好作品。钟扬好友的文笔越来越流畅了, 文字功夫越见深厚, 可钦可贺,问好!

发表于 2011-2-16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乡土文学这个形式好,记录我们身边熟悉的事,很有亲近感。
再读。

发表于 2011-2-17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儿女的婚事总让老爷子揪心,到头来还是多虑了。欣赏钟扬老师佳作,祝元宵节快乐,兔年吉祥。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