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萍水

[散文随笔] (原创)武汉记事(六)东湖之阔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4东湖5.jpg

这里可能就是“曲堤凌波”(道听途说)
发表于 2011-3-1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萍水 的帖子

东湖是春季春季山青水绿、鸟语花香,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红叶满山,丹桂飘香;冬季踏雪赏梅。不过我们去的时候是冬季,没有下雪,踏雪赏梅也只能是听说罢了,不过梅倒是有的。
   谢谢萍水先生对武汉东湖的介绍和美照。东湖正好。85年去过一次,
来去匆匆,没认真领略只觉得大和美。随先生又游了一趟东湖。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4东湖疑海听涛.jpg

“疑海听涛”(此牌坊正对东湖听涛区听涛轩)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上传太慢,只能明天再传了……

发表于 2011-3-2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到东湖去过几次,读了萍水美文,又赏了一次东湖!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尧呈 的帖子

——早上好!谢谢尧呈先生!
  武汉东湖值得游览,时间最好是春暖花开的季节,那时的东湖是非常美丽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4东湖听涛区6.jpg

此处正对“疑海听涛”牌坊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4东湖听涛区1.jpg

听涛区之一(此处设有游泳池)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4东湖听涛区2.jpg

听涛区之二、三
4东湖听涛区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4东湖听涛区5.jpg

听涛区右侧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记事(六)东湖之阔大

    (3)
   
    都知道武汉东湖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这里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楚韵浓郁,其中听涛区的“行吟阁”“离骚碑”、“屈原像”等景点 更是令你游兴倍增。
    武汉东湖听涛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东湖的五大景区之一,景区内建有行吟阁、长天楼、屈原纪念馆、碧潭观鱼等多处著名景点,至今已有半个世纪历史,被江城人亲切地称为“老东湖”。 听涛区还包括寓言雕塑公园。
为了满足孙女的要求是我们便从听涛轩出来,先去游览寓言雕塑公园。
    这个东湖听涛区里还有中国第一座雕塑寓言公园,很多寓言成语故事雕塑都出现在这里。
    寓言公园位于东湖西北岸南端,属听涛风景区。公园三面环水,前临“先月亭”,后靠“可竹轩”,占地约9.5公顷,是东湖听涛区园中国。园中建成有“寓言门”,里面大约有十组雕塑。
    走进寓言门,园里的寓言雕塑群鲜明生动。可以说这些雕塑是集说教与艺术为一体的。这里以中国传统的寓言故事为素材,既有作为艺术欣赏的价值,也让人们在观赏的同时领会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最生动的形象教育,让孩子们在趣味中体会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以及做人的准则。同时还可以让我们再一次领略祖先的智慧,“寓教于乐”在这里有了充分的体现,难怪孩子们都喜欢到这里来游览呢。
    寓言雕塑园的环境幽雅,苍松翠柏林立,在在这里你能感觉到能春意阑珊。座落在草地上的各座雕塑,围着繁华的城市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情调。
    我和小孙女边走边看,小孙女不错,对一些古代寓言形成的成语还真记得不少,也难怪她的语文免考呢。
    寻觅着这些寓言雕塑,那一个个故事都出现在眼前。“这是《愚公移山》。”孙女指着一座雕塑说道。我一看,这确实是《愚公移山》雕塑。那整幅雕刻栩栩如生,把愚公率领全家移山的形象都生动的表现出来了。
    看着这幅壁画,我问她:你知道这故事吗?小孙女回答我:“奶奶,这个故事就是把山移走了,它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毅力,您说是吗?”我心说,这小姑娘还挺厉害的,虽说说不出原来故事的完整意思,可对蕴含的道理却是理解得挺不错的。我点点头,夸她说得不错。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4东湖寓言雕塑园.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5寓言园大门.jpg

寓言园大门

发表于 2011-3-2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加了很多内容,这十几年东湖大变了。
只希望不要破坏了原来的韵味就好。
21图的那座桥记忆中原来没有(那时也是走马观花) 寓言雕塑园更是没有,不过很传统的与东湖还贴切。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1-3-2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萍水君辛苦了,介绍得很详细。片片很美最喜欢[水波浩淼]和“曲堤凌波”。

发表于 2011-3-3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偶经过武汉时顺道去了一趟黄鹤楼,感觉同古人所描绘的相去甚远,所以便没再去欣赏东湖的欲望。江南的三楼一阁,唯岳阳楼上,还可感受到范仲淹当年描写洞庭湖那“衔远山,吞长江”的磅礴气势,即使在今天的滕王阁上也很难享受到王勃所绘“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世美景。

发表于 2011-3-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词人 发表于 2011-3-3 09: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偶经过武汉时顺道去了一趟黄鹤楼,感觉同古人所描绘的相去甚远,所以便没再去欣赏东湖的欲望。江南的三楼 ...

古时的风景更原生态,现在的建筑物太多;比如黄鹤楼,虽然还是可以远眺,但下面的长江大桥,两岸的建筑物鳞次栉比,江中的大小轮船如过江之鲫,汽笛声声,车水马龙,已经没有古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并谢过各位先生!

    各位说的都不错,但是时代在前进,东湖也得赶赶时髦,如果布什政府的干预,东湖恐怕连今天这样都没有了……好在东湖还能看到水清山秀的风貌,尽管增添了一些现代化的东西,但毕竟还是增添了东湖游览的内容啊……
    比如这寓言公园,对孩子们来说确实不错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5愚公移山.jpg

这是愚公移山整体雕塑墙,雕刻出了愚公移山的主要过程。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记事(六)东湖之阔大

    (4)
    《愚公移山》是寓言园里最大的雕塑,这座雕塑大约有4米来高,长约20米,所以我说这是一组壁画也就是一组壁雕。壁雕的四周都是攀爬植物,整座壁雕掩映绿色之中。雕塑上那愚公和他的子子孙孙们正在下定决心移山的壮举。
    “奶奶,这是什么雕塑呀?这是一条好漂亮的龙呀。”小孙女问我。顺着孙女手指的方向看去:这是一条造型别致的青铜雕龙,在阳光的映射下闪闪发光近前一看:这是著名的成语故事:叶公雕龙。
    据说春秋时期,楚国叶地诸侯子弟有个叫沈诸梁得人,他自称叶公,说他特别喜欢龙,他的屋梁、柱子、门窗及所有家具甚至连衣服上都雕刻或绣制龙的图案。天上的真龙得知后,专程去探望叶公,从窗户上探进头去。叶公一见真龙,吓得魂不附体,连忙逃跑。
    我把这个故事说给孙女听。并告诉她:这个故事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要表里如一。
    顺着园中的小道,我们不断看到各种寓言雕塑,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有《掩耳盗铃》《伯乐相马》《东郭先生》,这几组雕塑很有趣味,那《掩耳盗铃》中的那个人用手捂着耳朵,小孙女笑了:“这个人好傻,将自己的耳朵捂着,自己是听不见了,可铃声一响,别人还不是照样听得到,哈哈哈……”是的,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当然这样的道理孙女不见得明白,但她能知道浅显的道理也就行了。
    《东郭先生》小孙女才知道得很清楚,她看到这个雕塑,就告诉我说:“对坏人不能讲仁慈,必须消灭它。”是的,滥用慈悲的人绝没有好的下场!
    当我站在《伯乐相马》的雕塑前时“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当今社会上,能分辨好坏的不是很多,面对阿谀奉承,就只能听其鬼话了,嗨,但愿多一些伯乐有为好啊……
    前面是《井底之蛙》这世上的人很有一些人自以为自己天下就他(她)最能,世界没有他(她),地球就不会运转了,正像这井底之蛙,只看见井口大的一块天,就以为天就这么大了,殊不知它仅只看见了那么巴掌大的一块天,要说比例的话,还不知道是多少万分之一呢,实在是好笑!
    像那些孩子们不常见的寓言雕塑,很多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这里有《庖丁解牛》他们实际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卖油翁和射手》则告诉我们,分时只要熟能生巧,就没有做不好的。而《猎人争雁》正如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一样,机会不会出现两次,它往往转瞬即逝。所以,在机遇面前,我们要作好准备,一旦来临,紧紧抓住。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苏轼也曾说:“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至于《狐假虎威》、《滥竽充数》、《自相矛盾》、《鹬蚌相争》、《守株待兔》、《三个和尚抬水吃》等寓言,在现行孩子们的教材中,都出现了,因此小孙女都能很明确地说出其中的寓意。看来东湖这个寓言园,确实很不错,寓言园里的每一件雕塑作品,都栩栩如生,其构思也非常的新颖、巧妙,独具匠心,别有一番情趣,令人沉思、发人深省。这些造型古朴、生动、淳厚的雕塑,能够给游人一种情趣盎然的游览,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雕塑雕刻的精湛技艺,又带给我们欢乐和启迪!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