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395|评论: 3

崇州: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城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4 22:21 | |阅读模式
崇州: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城市


在崇州人的母亲河文井江畔,一个流传自远古的“利妃出江”故事曾经寄托了一代又一代崇州先民的梦想。

文井江发源于市境内海拔3868的鸡冠山东北麓,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流经10多个乡镇,至三江蒙渡入新津境而注入岷江。全长109公里,市境内长96.8公里,为川西八大河流之一。排灌兼用,灌溉崇州、大邑、新津、邛崃四县(市)的70多万亩丰饶农田。

据扬雄《蜀王本纪》载:远古时代,有一位叫朱利的女子诞生在文井江畔之朱亭(今崇阳镇朱氏街),成长为江原一部落女首领。后被发展到成都的农业部落首领杜宇娶为妻,共同建立了一个国家,筑都于今郫县境,号称望帝。从此,望帝和利妃教民务农,文井江两岸五谷丰登万家春。

文井江又称西河。自古一直是里人与外界交往的主要运输通道,客运及大宗商品贸易都通过水运完成。明清时期,“西江晚渡客三千”成为著名的蜀州八景之一。当时西江渡口是西河主要码头,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每至傍晚,渡客争归,一片繁忙,最盛时期早晚过客商贾多达数千。

然而,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规律。清朝时期,西河屡遭洪水泛滥,致使堰坝冲毁,良田淹没,百姓流离失所,不堪为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崇州几代人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发扬愚公移山和李冰治水精神,彻底根治西河水患。从1975年冬开始,历时十一个春秋,共投工910万个,投资2500万元,在两岸筑起高810米、顶宽78米、总长78.3公里的灰浆防洪堤岸,并完成全线绿化。西河从此化害为利,涌金献宝。

世纪之交,崇州充分利用文井江得天独厚的优势,营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生态家园。1997年底至2002年初,完成了集防洪、交通、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滨河路一期工程,40万平方米的绿拂过十里滨河两岸,各具特色极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广场和表现川西民族风情的雕塑小品散落其间,成为崇州城市的一张绿色名片,2003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今天,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用足西河资源,打造“亲水城市”。规划河西新城区并引西河之水入城,营造七大湖水和两大岛屿景观,编织集商贸开发、休闲娱乐、生态绿化为一体的经济带、文化带和水域带。如歌如梦的情调,如诗如画的美景,多样齐全的功能,科学合理的布局,为久居都市的人们营造出生机无限、春意无尽的生态家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2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3-7 22:14 |
崇州还是多漂亮的

发表于 2011-3-20 16:09 |
河西新城区并引西河之水入城,营造七大湖水和两大岛屿景观?
何时实现呢?

发表于 2011-3-26 18:32 |
可以可以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