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东湖之行吟阁 沿湖缓步,那丝丝清淡的梅香时时沁入心脾,其实人生何须有烦恼,在这冬日里,尽管依然寒冷,可在这湖岸上徜徉,那还是愉悦的。 走出苍柏园,再向前,我已经弄不清方向的东西,只管随着儿子的步伐慢步,前面就是那曲堤凌波,这桥的方向就是正对着“行吟阁”,而看到行吟阁,你就不有的不想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为“行吟阁”就是为着纪念屈原而建。东湖“行吟阁”的就是按照屈原《渔夫辞》“鞭脱不管桑大夫。江茫茫,月皓皓,江月江人容易老。月光长照江长流,中有白鸥间似我”而建成于一九五四年。匾额为郭沫若手书,“行吟阁”是东湖风景区的标志。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生于公元前353的湖北姊归年,他博闻强记,才华出众,20多岁就深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之职。后秦国派张仪离间楚齐(国)联盟,楚怀王将张仪的话信以为真,不听屈原忠告,反而免去其左徒之职,贬到汉水以北。屈原饱含一腔爱国之情,创作了《离骚》等大量著名的辞章。 后屈原被流放,他悲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面对国破家亡,却是回天乏术。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公元前276年五月初五纵身跳入汨罗江中,以身殉国。 他爱国爱民之心矢志不渝,无论高居庙堂,或被流放荒野,追求真理,始终如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一生的写照。 屈原曾游于武昌东湖一带,对东湖有着深厚的情缘: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江——长江,夏——汉水,大坟——龟山,均在武汉)屈原在《哀郢》中这样写道,可见屈原对故乡的依恋。而东湖正是屈原常常游览的地方,在这里他留下了如上诗歌。他为东湖这片秀山丽水增添了不灭的光辉。 “行吟阁”位于东湖的一个圆形的小岛上,过曲堤凌波桥即见。这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建。相传在两千多年前,屈原遭流放后曾行吟于东湖一带。阁名取自《楚辞·渔父》“行吟湖畔”,“行吟阁”三字为郭沫若先生所书。 站在行吟阁前,对着屈原雕像,心中感慨万千,是的,历史上,有多少像屈原这样的爱国诗人,为自己的民族甘愿牺牲自己的性命,可当今社会上的那些贪官又有何脸面生存于人世间呢? 想想古人,看看今朝,于是信笔涂鸦以祭屈原。 行吟阁前凭栏轩 冷风萧索古松园 橘颂长存人世间 汨罗至今思屈原 英雄东流江水暄 泪雨纷飞世俗间 高风亮节谁人晓 唯有龙船树祭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