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015|评论: 24

[灌水•大厅] 看了木生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8 21:30 | |阅读模式
【名称】:墨竹图
【类别】:字画
【年代】:北宋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文物现状】: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简介】:
北宋画家文同绘制。绢本墨笔,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
【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文同(公元1018一1079年),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操韵高洁,能诗文,擅书画,尤长于画竹。后人称他为“文湖州”。北宋皇佑年间进士,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又受命守湖州,元丰初年任湖州太守,故人称“文湖州”。传为湖州竹派,影响深远。
文同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文人画家。他经常借画竹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人品学养。运用墨色的深浅浓淡来描绘竹的各种状态,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开创了 “湖州竹派”,在当时和后代均产生了很大影响。其表弟苏轼即曾从他学画竹。文同一生爱竹画竹成癖,《墨竹图》即其传世杰作。

作品评价:
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竹叶浓淡相间。史传文氏之竹“浓墨为面,浓墨为背”,于此可见。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本幅无款,有“静闲口室”、“文同与可”二印。诗塘有明人王直及陈质题诗。
画墨竹始于文同。至于画竹,他曾对好友苏轼有过表露,说:“吾乃学道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以遣之,故一发于墨竹”,可见画竹是他宣泄情感,遣发胸怀的手段。苏轼是中国文人画理论的奠基人,也擅画竹。由于文同、苏轼等的倡导,宋元间画墨竹之风大盛,名家辈出。如元代赵孟頫、李衍、柯九思、吴镇、倪瓒,明初王绂、夏昶等等均以文同为宗师,后人则以“湖州竹派”称之。竹也就与文人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全图呈“S”形构图,吴镇在《墨竹谱》中将这种构图称之谓“俯而仰”。此图竹竿曲屈而劲挺,似竹生于悬崖而挣扎向上的动态。《宣和画谱》认为“竹本以直为上,修篁高劲,架雪凌霜,始有取也”,此种弯曲的竹子自然是不可取的。而据记载文同却偏爱画纡竹,或许正因为变形而又顽强向上的竹子,更能引起他的思想共鸣。此图竹竿用笔自然圆浑,墨色偏淡,节与节之间虽断离而有连属意。画小枝行笔疾速,柔和而婉顺,枝与枝间横斜曲直顾盼有情。此图之竹叶更是笔笔有生意,逆顺往来,挥洒自如,或聚或散,疏密有致。在墨色的处理上更富有创造性,以浓墨写竹叶的正面,以淡墨表现竹叶的背面,使全图更觉墨彩缤纷和有丰富的层次。综观全图,竿、节、枝、叶,笔笔相应,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文同非凡的笔墨功力和对竹的深刻的理解。
画竹必须先爱竹,爱竹必先由观竹而起,观竹则必须亲自养竹,文同即是这样的。据说他在洋州时曾在居处遍植竹林,经常以竹为伍,细心观察竹的不同形态,观察竹在晴晦雨雪等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变化,做到“胸有成竹”。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也认为“有成竹于胸中,则笔墨与物俱化”,只有通过观竹、爱竹,对竹的充分理解,执笔时才能不期而然地将胸中之竹纳入毫端,这正是文同墨竹出神入化的原因。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21:31 |

发表于 2011-3-8 21:35 |
先坐沙发再慢慢看。 蓝光闪烁抢坐沙发.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21:40 |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等。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未到任而卒。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发表于 2011-3-8 22:26 |
哪个生古人的气??

发表于 2011-3-8 22:28 |
楼主在三河哪年初中毕业,我看打过你屁屁没?00到05年左右初中毕业的三河娃娃,我打过很多人的屁屁;P

发表于 2011-3-8 22:33 |
楼主,我不明白,看了啷个要生气喃?
ytr

发表于 2011-3-9 15:46 |
喊台北把我们先人画的画交回来,我们要亲自保存,文同又不是他们台湾省的人,凭什么要保存在他们那里?

发表于 2011-3-9 17:33 |
不太明白

 楼主| 发表于 2011-3-9 18:54 |
回复 火烧馍 的帖子

05年在三河初中。有可能打过我孩子屁股。我怕比你大点:L

 楼主| 发表于 2011-3-9 18:57 |
墨竹图是文同唯一的。在世画。可是我们看不到。还不在大陆。气不气是你们的事哈

发表于 2011-3-9 19:22 |
看了是有点生气,难道盐亭的文同墓是假的吗?什么梓潼人

发表于 2011-3-9 20:16 |
生啥子气嘛,等二天考古专家把文同的身份证发掘出来了,我们就搞清楚他是哪儿人了。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1-3-9 20:27 |
三河的 发表于 2011-3-9 18: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墨竹图是文同唯一的。在世画。可是我们看不到。还不在大陆。气不气是你们的事哈

只要文同滴墨竹图还在,还在中国滴土地上,迟早是会见到滴。

发表于 2011-3-10 13:57 |
文同故里盐亭

发表于 2011-3-10 15:06 |
火烧馍 发表于 2011-3-8 22:28 http://www.mala.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在三河哪年初中毕业,我看打过你屁屁没?00到05年左右初中毕业的三河娃娃,我打过很多人的屁屁


被你打过屁屁的学生,是不是就少写错别字了呢~~~~~~不过现在很多人是故意写错滴~~~~;P整得对的都不对了。

发表于 2011-3-10 15:15 |
绵阳盐亭 发表于 2011-3-10 13: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文同故里盐亭

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


---------这个是其实早也说过好几次,是古人的在称谓籍贯习惯时。用“郡望堂号”得多些。

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家族郡望。郡望,就是某某郡之望族的意思。表示这姓人在某处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是当郡当时大族的意思。也表示这支的根源。

今人不知古习,多有误解。

      比如严震,严氏就有:华州派,与梓州派的区别。


     再比如陈氏,就颖川堂,与义门堂与德星堂的细微区别。
ytr

发表于 2011-3-10 15:15 |
三河的 发表于 2011-3-9 18: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墨竹图是文同唯一的。在世画。可是我们看不到。还不在大陆。气不气是你们的事哈

是有点生气了。谁带头并出机票?我跟他们去台北瞧一瞧,方便的话我们就把墨竹图弄回来。;P

发表于 2011-3-10 17:49 |
九龙闲人 发表于 2011-3-10 15: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被你打过屁屁的学生,是不是就少写错别字了呢~~~~~~不过现在很多人是故意写错滴~~~~整得对的都不对了 ...

三河的  网络语言重音。重意。不重对错。  发表于 2011-3-10 16:32


         同意,可以制造一种幽默效果。:victory:  

发表于 2011-3-10 18:26 |
文同故里盐亭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