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彬的得与失
[/td][/tr]
[tr][td]
李仲彬的得与失
编导 孙 锐 三千吨油罐爆炸现场,一个身穿桔黄色防护服的人,站在云梯上,手持高音喇叭指挥消防官兵灭火。这是李仲彬给我的第一个映像。然而,真正走进这个铁腕治吏拿自己开刀的市委书记的内心世界,还是采访结束后在北京的再次会面。
李仲彬讲话富有感染力,激情充沛并伴有丰富的肢体语言,兴许是个子比较高,所以挥手时手臂显得很长。跟他聊天,“当官要为民做主”是最多的一句话,但你丝毫不觉得这是套话、空话,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李仲彬说,自1998年从政起,他就给自己制定了人生坐标:“绝不做庸官,绝不做贪官,决不把官当官来做!”为了这个追求,他就注定要失去很多。他倡导的“干部问责制”确实让一些人对他耿耿于怀,有些被问责的官员被问得当场犯病住进医院,有的则丢官免职,但李仲彬却依旧顶着压力我行我素。
为了支持丈夫,妻子多次放弃提拔的机会,至今仍是成都铁路局一名普通职工。学习成绩优秀的儿子想出国深造,可市委书记老爸却掏不起学费;儿子考入北京一所人人向往的大学,由于种种原因而失之交臂,儿子痛苦过、痛哭过,希望他能出面找找关系,但李仲彬能给儿子的只有一句话:“谁让你有我这样的爸爸,你只有认命,否则你就去报考公务员,你只能凭自己的能力去奔吧。”
据巴中市委办一位工作人员讲,这么多年李仲彬除了工资从未领过一分钱加班费、稿酬,他用这些钱一直在资助山区最贫困的孩子上学,而他自己却经常穿着从批发市场批发来的衬衣。或许在某些人眼中,他太另类、太不入流,现如今不坑、不贪、不占就已经不错,干嘛非要这么委屈自己?
这些内容我没有征求李仲彬的意见就公布于众,并不是想替他表白什么,而的确是他的精神感动了我:在官场风气让人痛心疾首的今天,依然还有像李仲彬这样的好干部,他们用自己的默默付出坚守着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品德。虽然他失去的是常人眼中的实惠,但我觉得,他得到的却是别人用金钱都买不来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