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031|评论: 4

开发绿色西部,旅游产业当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4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发绿色西部,旅游产业当先
□刘斌夫
人本、绿色、创新、协调,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和西部大开发新十年经济发展模式进入战略转型的新理念、新思路。四川乃至于整个中国西部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巨大。旅游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应当提到区域经济尤其省域经济发展战略越来越重要的议事日程。
四川乃至整个中国西部是世界级旅游资源富集区
四川省全国首屈一指的国家级和世界级旅游资源富集区。四川拥有全国最多的世界遗产(5处,其中含双遗产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处)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座)。兼跨中国地理地貌三级台阶的巴山蜀水,远古伟大的造山运动和自古以来太平洋、印度洋气候双重影响,形成了举世罕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八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丰盈奇诡的巴蜀文化。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眉渺难匹!古人云:天下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嘉州胜;而今可以加上一句:蜀之山水“三州”(甘阿凉)更胜。九寨归来不看水,贡嘎归来不看山。向以雄、奇、险、秀、幽著称于世的巴山蜀水,又蕴藏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四川现代旅游业长足发展提供了广阔背景、丰厚题材与宏阔主题。
有道是:青莲寺旁读李白,岷江朗润东坡居,自古蜀中出英才,长风万里写传奇!……都江堰水暖接远客,九寨沟美景献给你,天府秀色迎天下,四川有你更美丽!(歌词《四川欢迎你》
四川旅游业虽然遭受20085.12大地震之重创,灾后重建取得辉煌战果,省域经济及旅产业迅捷复苏;以“四川依然美丽”为主题的危机公关,获得巨大成功。2010年四川旅游总收入达1886.09亿元,分别高出陕西、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区的1倍,以28.1%的增幅高于全国21.7%的增长速度,在中国西部位居第一。但是,四川与东部沿海相比,近年来旅游产业开发差距却很大,2010年江苏省旅游总收入高达4685亿元而位居全国第一,约为四川省的2.5倍;沿海诸省市同年度旅游总收入都高居3000亿元以上,甚至接近或超过4000亿元。岂可躺在上天和先人留下来的资源优越条件下一得自矜,大四川要从西部旅游资源大省基础上跨越式发展成为西部旅游产业大省和全国旅游经济强省,尚需继续冲出“盆地意识”,在开发理念、发展战略、经营模式、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深下功夫。
四川对西部旅游开发有着标本意义。地域辽阔的中国西部,雪域高原,广漠戈壁,名山大川,美景处处。中国西部作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着丰厚、繁盛而浓郁的历史人文、民俗风物和民族风情。西部旅游资源富集,开发空间很大。
旅游产业应是西部大开发重要和首要支柱产业
新四川旅游资源开发战略,可概括为“两圈两群九走廊”,即:巴蜀文化圈,熊猫生态圈;(百座)巴蜀古镇群,(百万尊)摩崖石刻群;成都-龙门山环带自然人文旅游走廊,古蜀-三国(蜀汉)文化走廊,大川北秦巴山水民俗画廊,岷山-岷江(以九寨沟-黄龙为核心)自然景观民族风情旅游走廊,川甘大草原-黄河长江源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旅游走廊,成(都)-眉(山)-峨(眉)-乐(山)自然人文旅游走廊,成(都)-雅(安)-西(昌)-攀(枝花)自然人文民族风情旅游走廊,川藏南北线成(都)-雅(安)-甘(孜)自然人文民族风情走廊,川南长江上游河谷水岸自然人文民俗风情画廊。
四川旅游应当走出过去只注重散点式开发个别垄断性资源的窠臼,进入走廊式开发新势态。
过去至今,四川乃至于整个西部旅游产业开发与经营,至今几乎还停留于以观光为主,辅以传统型休闲,产业结构、业态与模式单一。而现代旅游产业是集观光、度假、休闲、体验、娱乐等多元化业态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模式。四川迫切需要营构现代旅游多元业态,以适应游客的全新诉求。
以四川成都为第一主中心枢纽的中国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方兴未艾,多条铁路出川战略始见端倪,交通格局的大改变必将推促省域经济结构、旅游产业格局的大变化,使原来一些躲在深闺人未识而被边缘化的地区和景区骤然间与特大中心城市近在咫尺,四川旅游发展战略必须与时俱进地作出相应调整和提升,以适应始料未及的新形势、新动态与新的发展需求。
拉动内需、灾后重建和应对经济危机的新态势下,东部沿海投资与产业大举转移向中国西部尤其川渝经济区。但是,必须严格防止东部高污染、高能耗和单一劳动密集型的淘汰型产业进入绿色西部,应当促动东部投资与产业应在向西部转移中完成改造、优化与升级,并大举投资和大力发展生态型绿色、低碳经济。
旅游已成为现代生活之必需。旅游产业是举世公认的绿色、朝阳产业。2010年,全世界游客达到16亿人,旅游创收8万亿美元,旅游从业1亿人。同年全国旅游总收入1.5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西部12省市区旅游总收入之和为7870.11亿元,占全国的50%
作为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富集区域的四川乃至这整个西部,应当积极借鉴北欧模式,倾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旅游产业应将成为四川乃至西部第三产业的半壁江山,旅游经济发展应将作为四川乃至西部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中之重。
川渝陕西三角经济圈携手共建西部旅游产业高地
重庆现有大足石刻、南方喀斯特局部芙蓉洞两处世界遗产地,还有长江三峡、北碚温泉-缙云山-金刀峡、江津四面山、永川茶山竹海、南川黑山谷、长寿湖、黔江武陵(乌龙)山-小南海-阿蓬江神龟峡-龚滩土家风情古镇等景区和重庆山水城市旅游有待深入开发。重庆2010年旅游总收入918亿元,与云(900亿元)、贵(1060亿元)、陕(980元)等西部相邻省份相当,与湘(1425.8亿元)、鄂(1020亿元差距较大,而且不足西部资源大省、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旅游大省新四川(1886.09亿元)的一半。重庆旅游发展挑战与机遇同在。
重庆与四川之间,旅游资源环境与产业发展体系有着天然的联系。川渝本是一家亲。从古至今,巴中有蜀,蜀中有巴。历史的经验足以证明,巴与蜀“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春秋战国时期,“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秦巴蜀合作空前成功。美誉“华夏肚脐”的陕南汉中,元朝以前本为蜀地,其地缘经济环境与巴蜀一脉相连。居于西部大开发新十年“五区两圈两极两体系”战略结构中最重要位置的川(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和以成都、重庆、西安三个特大中心城市为支点的“西三角经济圈”,不仅要合谋构建中国西部经济高地,同时应联动构建中国西部旅游产业高地,避免同质化竞争,力倡差异化发展。
现代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交叉互动,与生态农林产业息息相关,与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倾情表现和深度演绎巴蜀文化、中华文化的重大题材和崇高主题,系统打造上下游产业链,必将创造出巨大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攸关国计民生的旅游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激活群体,而且是塑造地方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拉动招商引资,提升城市与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最佳途径,并且是富民惠民的系统工程。
四川十二五期间应当辟建几个文化创意产业试点市,创建一批省级旅游产业开发区,形成几个旅游综合开发千亿产业集群。
十二五期末,四川全省旅游总收入应将突破3600亿元甚至4500亿元,至少比期初翻一番以上;“西三角经济圈”川陕渝三省市同期年度旅游总收入之和至少应当突破6500亿元;西部地区旅游总收入之和应突破1.5万亿元,全国旅游总收入应突破3万亿元。
滇黔桂青藏疆蒙甘旅游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较之云南以民族风情浓郁和经营模式灵活而取胜,陕西以历史文化厚重和集团运营先行而出彩,四川旅游资源兼具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人文风情,大中型国企集团开发和中小型民企经营并举,并且以峨眉山景区为发端首开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际上通称“国家公园”)开发经营之先河。以四川为首要出发地、经过地和重要目的地之一的西部旅游大产业,必将启迪、影响和推动大西部各省市区旅游经济欣然勃起。四川作为西部省域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开发的领军者,还可积极向西部其他省区投资旅游等相关项目。
中国西部除却已然成熟的云南风情、贵州风景、广西风光和陕西历史人文旅游之外,西藏拉萨及藏南谷地、环青海湖、内蒙古大草原、河西走廊-甘宁沿黄流域、新疆南北戈壁绿洲及南疆喀什特区等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
【刘斌夫,宏观经济学者,城市及景区规划与策划专家,“扩权强县”、设立“喀什内陆经济特区”、营构“西三角经济圈”和推进“西进西出战略”建言第一人,独创“江河海-新丝路大区域经济新体系”和“城际金三角区域合作新结构”及“经济发展反空间”新理论,已出版《中国城市走向》、《策划重庆,策划四川——构筑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新体制经济学泛论——国民财富性质与成因的后现代读书笔记》、《中国拐点:西部开发20年——西进西出战略启示录》、《中国策划批判》等专著,另有《策划中国:经济大转型——大国崛起与强国战略》、《城乡规划学》、《交通工程学》、《公共传媒学》、《旅游经济学》等专著即将出版】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4-16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挺好的,大家的看法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上好.gif

发表于 2011-12-26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吼一声 证明我还存在着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