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于双汇改制的报道
1、新华网郑州2月14日电(记者梁鹏)S双汇13日公告称,接控股股东双汇集团通知,高盛集团旗下的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已收到证监会的批复,对其收购报告书全文无异议。至此,高盛集团并购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已经事实上闯过国资委、商务部和证监会三关,取得控股股东地位。
去年4月底,双汇集团国有产权转让招投标工作结束,最终由高盛集团、鼎晖中国成长基金Ⅱ授权、并代表两家公司参与投标的罗特克斯中标,中标价格为人民币20.1亿元。罗特克斯有限公司将从漯河市国资委受让双汇集团100%股权,间接持有双汇发展35.715%股份,此外,根据罗特克斯公司于去年5月与漯河海宇投资有限公司签署的合同,它还将收购海宇投资手中双汇发展25%的股份。在上述收购完成之后,罗特克斯将直接或间接控制双汇发展60.715%的股份。
2、 《第一财经日报》3月31日刊发《4名双汇高层及壳公司已套现3亿元》一文,报道双汇集团“隐蔽”的MBO后,网上激起一片痛斥之声……
3、记者采访双汇国企时代的领导万隆(现在还在管理双汇)
这样的思路,伴随双汇从小到大,直到2007年外资入主。尽管高盛和鼎晖获得了双汇集团的控股权,但万隆及其团队,仍将企业的经营权握于手中。
但万隆称,手握控制权最关键的因素,还不是自己的坚持,而是做好企业的能力。“你看高盛鼎晖,他们掏这么多钱,没派一个人,甚至财务总监。我觉得,关键是我们把这个企业做好了。我们每一年要怎么发展怎么做,他们也都比较认可,比较满意。”
万隆向本报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双汇发展(000895,股吧)的销售收入,从上市之初的20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260亿,增长12倍,年复合增长率27.4%;净利润,则由上市之初的5000万增长到2008年的7亿,复合增长率达到28.8%。
“我现在就干三件事”
双汇管理层从“打工者”晋级为“股东”,是万隆乐于看到的。
在万隆看来,员工持股最大的好处是,让他们真正把企业看成了自己的。“员工、管理层,现在都尽心尽力。这里面有他自己的利益,所以,他的管法和他的做法,和过去就不一样了。”
而万隆自己,则在以一种更加恰当的身份,掌握着这家肉制品企业未来的方向。
“我现在就干三件事。第一件事,负责决策,第二件事,负责建立机制,用机制来管人、用人,第三件事,就是管好钱、用好钱,使钱落地有声。”
如今,万隆已开始计划双汇下一个“十年计划”。比如,企业每年的销售增长不少于100亿,员工的每年收入要提高百分之六。
而单纯的肉制品加工,已不能满足万隆的发展要求。他已开始瞄准其他的产业。
2009年8月6日,双汇就建立位于郑州的食品工业园区与当地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协议。在这个工业区里,除了生猪屠宰和肉制品加工等传统项目外,还有一个日产50吨的面制品加工项目。
国企高管侵吞国企的不要脸逻辑
国企mbo时候有个不要脸的逻辑是:这企业是我搞好的,应该分给我。别人以前逼迫你当国企领导了吗?总经理不经过主人同意就分了企业,这不是抢劫吗?你当国企领导是自愿的,这等于你跟人民签订了合同,你是接受当时工资和待遇的,现在你以做好了为理由要分企业,这不是撕毁合同吗?当时任命你做双汇领导时候,你咋不提出这种条件?要做的人多了,不是你一个!如果你想发大财,你可以去自己做生意,你到国企做什么?国企高管不要脸了?mbo的国企高管就是反人类的!我们国家从来不缺某些国企高管,根本没人求你,你不愿意做可以滚蛋,不要装了!国企高管高薪和mbo是比贪污和受贿还坏的犯罪行为!国资委是国企的管理人员,而不是国企的主人,所以国资委卖的国企根本是非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