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县携大学生志愿者牵手特殊教育中心儿童
http://www.scol.com.cn ( 2011-03-16 11:45:42 ) 来源:四川在线-凉山频道
编者语:在会理县殊教育中心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有的因智力发育迟缓而行动缓慢,有的因大脑损伤导致运动和姿势障碍,有的是先天聋哑孩子,这群孩子的成长与康复不仅缺少心理的抚慰,更缺乏的是心灵的关爱和陪伴,他们渴望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会理县团县委携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牵手特殊教育中心儿童
四川在线凉山消息(张德敏)“那里需要,我们就到那里”,就因为这样的信念,会理县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的26名志愿者来到特殊教育中心牵手12名聋哑残疾儿童,陪他们共同成长。
会理县特殊教育中心创办于1990年9月,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凉山州会理县残联聋儿语训班,面向全州招收聋哑残疾儿童。该班主要是以语言听力训练为主,利用口型锻炼和助听器让孩子们走出无声世界,能开口说话,像正常儿童一样接受教育。从创办到现在,已接受了436个残疾儿童在这里就读,部分有残余听力且无智障的孩子在这里培训2-3年后就进入正常学校随班就读乐。现在,特殊教育中心的孩子除了可以得到国家免费提供的书本外,还可以享受50元每月的寄宿制补助。学校两个保育员的费用全部由县残联资助。该校的创办,为那些视听障碍儿童走出无声开启了一条通道。
语训班老师肖朝美身患小儿麻痹症,非常理解残疾孩子的孤苦和寂寞。1992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带着一颗爱心走近了那些残疾孩子们,成为了他们的老师,一直到现在。除正常教学外,她经常带孩子们出去郊游,让他们多接触社会。1997年,肖老师还被评为“全国先进助残个人”,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的全国表彰大会,得到了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8年,她被评为优秀党员,当选第十三届县人民代表。她的先进事迹在《四川日报》报道。
“07年的时候,我走进特殊教育中心,一个有点智障的孩子狠狠地在我脸上亲了几口,我内心掀起阵阵狂澜,我觉得除了每星期正常的看望外,多年来我们团县委一直在思索该如何帮扶这些孩子们”该县团县委书记李天彬给记者讲述了自己的一段感受。
在清明祭扫或者其他大型活动的时候,该县团县委都会邀请上这些特殊的孩子们,让他们跟正常的孩子一起活动,并教育学校孩子们不能歧视他们,与他们同乐,让他们的心灵不再孤寂。
近来,在了解到该教育中心最缺乏的是人手的时候,团县委组织志愿者们走进了他们。
带上团县委为儿童们精心准备的书包、文具、书籍、运动器材等慰问品,志愿者们来到了特殊教育中心。他们与肖朝美老师进行了亲切交谈,聆听了她对整个特殊教育中心、残疾儿童以及自己在任教十多年经历的介绍,了解了特殊教育中心的发展、儿童们的生活状况及肖老师任教十多年的辛酸和苦辣,了解了儿童们对有声的渴望,也了解了残疾儿童们最缺乏的是心灵的关爱和陪伴。
“我们被儿童们坚强的意志及肖老师呕心沥血的任教事迹深深感动着,每个志愿者都尽力想为老师和孩子们做点什么。”志愿者汪永峰告诉记者。
在老师的帮助下志愿者们建立了会理县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服务队牵手特殊教育中心儿童档案,努力跟老师学着与聋哑残疾儿童沟通的手语以及怎样和这群孩子他们相处的方法。26名志愿者组成志愿服务小队的形式,轮流、定期(每星期至少一次)来陪伴特殊教育中心的孩子们,帮助老师打扫卫生,整理孩子们的衣物,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一起运动,教他们舞蹈,并带孩子们到野外游玩,为他们提供尽可能的关爱和帮助。
“孩子们缺少的不是物质,能让他们与正常孩子一样成长,让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才是最重要的”。
今年六一儿童节,志愿者们计划着编排一个舞蹈和孩子们同台演出,不在乎演出的节目有多好,关键是让孩子们感受到快乐。同时,该县团县委还邀请了县九九民乐、鼓楼艺术团等文艺团体和城关学校师生们与孩子们同乐,让孩子们感受不同层面的爱。
“有条件创造条件,改变孩子们的一生,对团县委来说也是一种职责”,当县残联介绍目前该县有视听障碍的儿童在100人左右时,团县委立即决定将进行入户调查、摸底,动员孩子们来这里读书。对那些家庭困难的儿童,还将积极想办法整合教育资源,创造条件来资助他们。
当前,该县的残联已经进入改扩建阶段,并按照校园式来设计,办学的规模也将得到的扩大。该县团县委也表示将积极联系外界基金,到公益机构引进人才资源进驻中心,为会理以及周边县市残疾儿童提供一个更好的育人环境,让他们能健康成长。
相信,在该县团县委的号召下,有你、有我,有社会大家庭的关爱,这群特殊的孩子们一定会像正常的孩子们一样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