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那么接下来我县农村卫生怎么办,我建议:
一、顺应城市化现代化建设,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管理。
卫生资源十分珍贵而且有限,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规划利用,发挥最大效率。因此,要加快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卫生区域规划要与当地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相适应,不必强调按行政区域来设置医疗卫生机构。我县沿江乡镇可以多设,山区乡镇可以少设。因1992年以来我县行政区域多次调整出现的“一乡多院”的,要及时撤并重组。为了保证本地区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卫生公平,在一个乡镇,由国家举办一所卫生院是十分必要的。其余放开,在卫生区域规划指导下,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办医,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办医格局,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我县沿江平原市场成熟,经济发达,社会办医积极性很高。政府可以考虑从这些地区适当退出,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办医。如拍卖部分卫生院,将医疗单位资产作股并出让部分股权等等,通过拍卖或出让股份等方式抽出国有资金,投入到那些非政府解决不可的山区卫生院建设和公共卫生问题上,做到有所为必须有所而不为。把政府这点钱花在刀刃上。
二、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推行卫生服务产业化管理。
卫生事业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属于第三产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成熟,加快卫生服务机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产权明晰、职责明确、政事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产权制度,实现医疗机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推行产业化管理,提高管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以及对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保障人民身心健康。
目前我县有各类卫生院65家。规模大的100余人,小的3-5人。相当部分卫生院运行机制僵化、经营状况不佳。粗略估计,经营好的、一般、差的各占1/3。对农村卫生院进行改革十分迫切了。现阶段农村卫生院改革重点要放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和搞活内部运行机制。使卫生院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自主行使经营权。
对卫生院产权制度选择应当谨慎,应院制宜,不能一概而论。当前应以国有民营,股份合作形式为宜。
医疗服务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很多方面。要进行医疗服务产业化的改革,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卫生事业长期以来是作为公益性事业发展的,实行产业化经营,有些人在思想上不能接受,改革会产生阻力,而且产权制度改革,会影响部分卫生院职工利益。因此,只有统一认识,解决了思想上的顾虑,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其次要解决好改革关系问题。产业化管理的前提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医疗服务产业化后,卫生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从“办卫生”到“管卫生”,依法履行监督职能不再直接干预卫生院日常经营活动,让卫生院按照市场需求自行组织医疗服务。
第三要解决好国有资产监管问题。前些年国有企业改制,由于监管不严,造成大批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在大力推行医疗服务产业化进程中,要加强对国有和集体卫生资产的监管。可以组建卫生院管理公司或会计核算中心,协助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国家集体的卫生资产。
三、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加快保障制度改革,建立新型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我国70%人口在农村。农民看病问题得不到解决,健康素质不能提高,那么全面小康生活目标就不能实现。近年来,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初步形成。但在广大的农村,农民看不起病的现象普遍存在。建立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在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越加显得重要而迫切。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启动后,曾经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进行探索。1992年在原三江乡进行合作医疗试点,由于多种原因试点未能取得满意效果。1999年,县政府出台了《永嘉县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意见》,后因中央要求减轻农民负担,这项工作又一次付诸东流。
本人认为,合作医疗是在人民公社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它为广大农民防病治病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农民土地承包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制度确立、市场经济兴起,合作医疗已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呼唤新的医疗保障制度。温州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先驱,市场经济发育比较成熟。因此,我县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应该有更多的市场经济成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应融入社会保障体系,最终走上商业保险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