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4270|评论: 15

评委关于新繁应征联句评选的有关解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9 10:58 | |阅读模式
   围观的朋友这么多,不才忝为评委之一,很是高兴,就本次评选说上几句,有不当处还望诸位联友海涵。

本次征联共收到了两千多副应征联,其中网上跟帖一千四百多左右,散帖不到两百,信件来稿也有几百件,涉及全国各地。从应征联的情况看,本次应征的联句质量不是很理想,这一点,大家可以从占大部分应征联句的一千六百多网络帖子中看出,就不多说了。造成应征联句质量不理想的原因,我想有以下几点:

一,征联要求的地域限制, 造成范围较小, 可供入联的素材有限;

二, 征联要求体现的地方特色也限制了创作思路. 当地地方特色主要是东湖, 龙藏寺, 泡菜产业, 家具制造和新城建设等.

三, 出句清白水三字、卫公的典故、今犹在几处都需对应的文字技术难度也不小.这点从一些全国各地的楹联名家的应征稿件质量也可看出来

不能说联界没有高手, 但以上几点即限制了许多高手的发挥. 因此次是官方征联, 所给出的限制要求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大家是不应该责怪主办方的.

作为评委来说, 在评选中必定要切合主办方的要求来进行选联. 此次所选100个应征联句, 新繁地方特色如泡莱, 家具类题材的占二十三, 四个; 人文历史类的占二十六, 七个, 此两项即占百分之五十, 余下的又分为地方风光和体现当下时政, 建设和社会合谐一类的题材. 评委也是按照主办方征联的目的, 从以上几个方面各选出质量稍好, 稍具代表性的联句, 以供终评时使用. 这一点请各位联友体察, 谅解.

初评联中, 尚有一联不符合楹联格律, 这一联为:

望雪楼高泡菜飘香古所无.

之所以选这一不合格律之联, 非因人情,乃是旨在以此为代表,照顾占应征联句三分之一强的无格律联句作者的情绪, 鼓励他们曾经的参赛热情, 这一点, 也请大家能够理解. 望雪楼指东湖景观之一。

至于同一类题材的联句, 或许有些联友觉得对应入选的有见仁见智的看法, 如迷踪拳兄举的一联也不错, 因望帝这个题材选了五个,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如:蜀川春暖 望帝清声夙可闻。新繁世盛,望帝流风兹更兴等,同一题材的数量必须有一定限制,请多谅解。

因此次评选未入围的联友,看了上面不才所道原委,对评委的难处,希望大家大海里头撒盐巴,海咸海咸。(这几天格老子盐巴硬是翘得很哈)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9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3-19 23:15 |
楼主说的很恳切啊。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参赛的人很多都是年轻狂生(也包括洒家~),自信而狂傲。呵呵。
愚意以为,严格地说,青白对新繁稍可商榷,前者是联合词,后者是偏正词。新繁古称“繁县”,原址在繁江镇,后来因县城移址于今处而改称“新繁”。所以,“新”是修饰“繁”的,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名词,“新繁”跟“新都”的构造一样。同类的例子还有“新疆”、“新郑”、“新蔡”、“New York”、“New Zealand”。而“青”“白”二字是并列的,词性相同。当然,这样如果作为宽对来看也可以。而且这跟地方特色相关(还有藏龙、勾梅、川西、蜀西等等也是如此),很多人都以此二字来对,入选也算是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吧。
流沙河先生的上联看似容易,对得出不难,但想对得出彩确实不易。
征联还是重在参与吧,图个乐子。希望每个人都能放平和一些,蛋定啊蛋定~

发表于 2011-3-19 23:53 |
还有,不才还是希望接下来的评审更加严格一些,不至于十分辱没了流沙河老先生的对子。
如果有没入选联友之佳联确实可取,也可以考虑增加名额。

发表于 2011-3-22 06:07 |
;P:o:@

发表于 2011-3-22 09:57 |
望雪楼高,泡菜飘香古所无.
之所以选这一不合格律之联, 非因人情,乃是旨在以此为代表,照顾占应征联句三分之一强的无格律联句作者的情绪, 鼓励他们曾经的参赛热情, 这一点, 也请大家能够理解. 望雪楼指东湖景观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委大人的这个说法,非常新鲜啊也,也非常让人吃惊!
既然规则在那里摆着,你们怎么如此自作主张?何以服众呢?是不是等于裸奔啊?
做什么事,都不遵守规则,还美其名说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国人的劣根性可见一斑!而评委你就以铁的事实做了诠释!
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讲,可见评联的水平高下了?

如果评委大人要固执己见,认为自己掌握真理,拥有不可挑战的权威,那以下的稿件要求,就等于放P!
“3、稿件要求

  (1)上下联文字形式对称,上下联寓意表述吻合,上下联平仄韵律一致。

  (2)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下联需与上联句法一致、节奏相应、平仄相调。”

发表于 2011-3-22 13:21 |
看了入围的100联,问题很多!初评是基础,比终评更重要,初评没搞好,终评就是作无米之炊,活动也必然失败,建议重新评选,或者不要搞什么初评,可把全部稿件交由终评全盘选择,因为稿件总共才1600多件,并不多。

发表于 2011-3-22 13:36 |
首先有两条必须去掉,26与99完全一样,并且“今”字与上联不规则重字了。
   青白水长 卫公遗泽今犹在
26 古今名盛 西蜀繁湖景更新
99 古今名盛 西蜀繁湖景更新

发表于 2011-3-22 13:40 |
05 勾梅名远 宋吏贤风此应存
“此应存”的“应”为平声,失律。

发表于 2011-3-22 13:45 |
28
龙藏林暗 大朗乾坤世所容
72
繁都人吉 龙藏回春正合时
“龙藏”的“藏”是平声还是仄声?两联只能有一联合律。

发表于 2011-3-22 13:58 |
青白水长 卫公遗泽今犹在
“遗泽”为名词,而非动宾词或动词,以下36句(飘香、兴城等)均不合格:
02
望雪楼高 泡菜飘香古所无"
03
新繁镇旺 产业兴城春更浓"
04
藏龙寺古 泡菜入鱼久更香"
10
碧蓝天美 盛肆飘香客自来"
11
繁华镇古 巨斧开坛貌已新"
12
新繁室靓 泡菜传家业永隆"
13
新繁文盛 任末通经古亦稀"
23
新繁业茂 盛肆开城景更新  "
25
汉唐街盛 新肆迎宾花正繁 "
29
东湖誉远 盛肆增辉明可期"
32
新繁锦绣唐肆开颜日益新"
33        "
沙河联妙 新墨流香韵又添"
36
新繁名远 古邑添光日益新 "
38
新繁人杰 泡菜弥香味正浓"
42
新繁景美 名镇流芳古已传"
43        "
新繁园美 泡菜扬名史久传 "
44        "
新繁镇固 盛肆留名古乃芳"
46
紫红木贵 泡菜飘香品最高 "
49
西南物阜 艾老行吟此尚闻"
52
新繁人杰 泡菜弥香味正浓"
53        "
膏腴地秀 椽木生春业永传"
54        "
新繁镇老 古寺藏龙景最幽"
58
新繁匠巧 泡菜飘香早已闻"
60
繁湖肆盛 瑞气盈街业更兴"
61        "
湖山容好 古镇倾情客自来"
66
人文古盛 碧玉传馨镇永昌 "
70
膏腴地利 泡菜飘香古有传 "
72
繁都人吉 龙藏回春正合时
77
新繁湖亮 名品留芳古亦香
80
隋唐肆盛 繁镇传声谁不闻
81
新繁镇久 盛肆逢春景更奇
82
繁湖源远 盛世运营此更佳
84
园区业旺 妙手成春古未逢
91
新繁城古 泡菜飘香远亦名
97
繁川春远 盛肆增辉图更新"
100
繁湖景盛 古镇兴城日更新

发表于 2011-3-22 20:46 |
回复谈诗客:
1、初评是基础,就象建房一样,基础没打好,建成的房子不倒也是危房。
2、查了一下《汉语辞典》,"飘香"(被和缓的气流飘送且能被感觉到的香味)的确可作名词。这个误判了,上帖作如下更正:
青白水长 卫公遗泽今犹在
“遗泽”为名词,而非动宾词或动词,以下30句(兴城、入鱼、运营等)均不合格:
03
新繁镇旺 产业兴城春更浓"
04
藏龙寺古 泡菜入鱼久更香"
11
繁华镇古 巨斧开坛貌已新"
12
新繁室靓 泡菜传家业永隆"
13
新繁文盛 任末通经古亦稀"
23
新繁业茂 盛肆开城景更新  "
25
汉唐街盛 新肆迎宾花正繁 "
29
东湖誉远 盛肆增辉明可期"
32
新繁锦绣唐肆开颜日益新"
33        "
沙河联妙 新墨流香韵又添"
36
新繁名远 古邑添光日益新 "
38
新繁人杰 泡菜弥香味正浓"
42
新繁景美 名镇流芳古已传"
43        "
新繁园美 泡菜扬名史久传 "
44        "
新繁镇固 盛肆留名古乃芳"
49
西南物阜 艾老行吟此尚闻"
52
新繁人杰 泡菜弥香味正浓"
53        "
膏腴地秀 椽木生春业永传"
54        "
新繁镇老 古寺藏龙景最幽"
60
繁湖肆盛 瑞气盈街业更兴"
61        "
湖山容好 古镇倾情客自来"
66
人文古盛 碧玉传馨镇永昌 "
72
繁都人吉 龙藏回春正合时
77
新繁湖亮 名品留芳古亦香
80
隋唐肆盛 繁镇传声谁不闻
81
新繁镇久 盛肆逢春景更奇
82
繁湖源远 盛世运营此更佳
84
园区业旺 妙手成春古未逢
97
繁川春远 盛肆增辉图更新"
100
繁湖景盛 古镇兴城日更新

发表于 2011-3-23 08:12 |
重温一下:


对仗中的象似性原则初探

  湖南省益阳市孙则鸣

  

   “无情对”是对联中的一朵奇葩,它与“借对”“字面对”关系密切;三者蕴涵着普适于对仗法度的“象似性原则”,本文将对此作初步的探索。

  

  一、借对、字面对、无情对简说

   

  通常认为借对有两类,一是借义对,二是借音对。其实还有一种特殊形式,我称之为借形对,后面再论。

  

  借义对是指对偶句里,一个字词有多义,实际用的甲义,因不能对仗或对仗不工,故意附会成〔即借用为〕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另一字词相对造成工对的假象,故又称之为“假对”。 

  

  常说的“字面对”,是借对中的借义对和借形对。 

  

   “字面”是相对于“字里”而言的;借义对里的“字里”就是的甲义,而“字面”则是借用的乙义或丙义。 

  

   “无情对”则采用“借对”手法造成“字面”字字工对的假象,别有巧趣。试举一例:

  

   △ 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先生”的“字里”是一个称谓名词〔实字性固定两字截〕,把它附会成〔即借用为〕状中词组“先(出)生”〔虚字性两字截〕,造成与“已死”字字工对的假象;“先(出)生”就是它的“字面”。

  

  请注意,“字面”的意义必须与“字里”不同,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字面对”。

  

  王力把词性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对仗称之为字面对,这是不确切的,因为它们不存在“字面”与“字里”的区别。以“清晨〔名词状语〕入古寺,初日〔名词主语〕照高林”为例,“清晨”和“初日”的字义、字类以及词性没有丝毫变化,仅仅是成分结构不同而已。

  

  字面随着字义的改变,字类和词性甚至成分结构也随之而变,下例尤为典型:

  

   △ 曲〔名〕中〔方位〕白雪,直〔副〕上〔动〕青云。〔邹戴尧《题京师郢中会馆》〕

  

  从语法角度看,“曲中”与“直上”的词性和成分结构都不相同〔“曲中”是定语,而“直”为状语,“上”为谓语〕。“字里”的字义、词性和语法结构都不对称。可它们的“字面”却是对称的:“曲”和“直”都借用为形容词而相对,“上”借用为方位词与“中”相对。

  从字类角度看,“曲”为名称实字,“直”为虚死字;“中”为虚死字的方位字,“上”为虚活字,虚实死活不对称。它们的“字面”却是工对:“曲”和“直”都借用为虚死字〔性状字〕相对,“上”借用为方位字与“中”相对。

  

  无情对里的借对还有一种特殊形式,借用双方是同形异义字;它并非借义,而是纯粹的借形,例如“白兰地”对“黄梅天”,“白”“兰”“地”是纯粹的表音符号,没有任何意义,却被借用为颜色字和名称字与黄梅天相对,故我称之为“借形对”。

  

  要之,字面对包含两种形式,一是借义对,二是借形对。

  

  字面对虽然是“假对”,可它在读者印象中的“对称美感”却并不“假”,这种以假乱真的对称美感源自于审美错觉。

  

  二、象似性原则的普适性

  

  〔一〕象似性原则的定义

  

  从对称双方的对称程度看,对称有“同一性对称”和“象似性对称”两大类型。

  

   “同一性对称”是所有属性完全相同的对称。如图形“△”与“△”的对称;在对仗里就应当是彻底的同字对〔如“开门见山”对“开门见山”〕。这种对称的形成完全取决于字词的客观属性。

  

  同一性对称缺乏变化,死寂呆板,虽对称而无美感,为对仗所不取。

  

   “象似性对称”的属性不完全相同,只有某些属性相类似,必定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从而形成即对称又富于变化的审美愉悦。“象似性对称”的对称美是主客观交融的心理感受。 

  

  这里“象似性”一词借用了语法学的概念,却赋予了新义:“象”是多义词,包含有“义象””、“意象”、“表〔面现〕象”、“〔因审美错觉形成的对称〕假象”、“印象”等多重含义;对仗双方的“义象”、“意象”、“表象”、“假象”能给人的感官造成相类似的“印象”,它们就是对称的,这就是对仗修辞里的象似性原则。

  

  象似性对称最富表现力,所有对仗的手段全都是象似性对称。 

  

  〔二〕象似性原则的普适性

  

  无情对和借对只是象似性对称的极致,大家常说的字类、词性和结构的相同无一不是象似性对称。试一一分析:

  

   1、字类相同的象似性。字类相同是类义对称,而对仗排斥类义中的等义对称,绝大多数仅仅是字义“相类似”而已;例如“红”并不等于“绿”,仅仅是在“颜色”这个范畴内相类似。

  

   2、词性相同的象似性。词性是指词的语法功能性质。所谓“词性一致”,往往不是语法功能完全一致,而是大同小异。如动词就有一般动词、心理活动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判断动词;形容词也有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非谓形容词;它们的语法功能并不完全相同〔如心理动词可受副词“很”修饰,其余不能;非谓形容词不能当谓语,其余均可〕,它们无一不是大同而小异,也即“象似性”的一致。

  

   3、成分结构相同的象似性。所谓成分结构一致也是如此。以“动宾结构”为例,它们就有施事宾语、受事宾语、处所宾语、目的宾语、工具宾语……其语法功能何尝不是大同之中有小异?

  

   4、邻对的象似性。邻对更是典型的象似性对称。字类邻对〔如天文对地理〕是象似性对称自不必说,不同词性邻对之所以被允许,也是有某些语法功能相类似的缘故。例如:所有的语助字都有相类似的结构功能而可邻对,动词形容词因充当了相同的句法成分〔谓语或定语等等〕而可邻对,等等。最典型的例子是副词与动词的邻对,例如杜甫《客至》的对仗: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无兼味”是动宾结构,“只旧醅”是“只〔副词状语〕有〔动词谓语〕旧醅〔宾语〕”的省略;“有”被省略之后,“只旧醅”就很像是动宾结构,以至于有人认为副词“只”活用为动词了;此说在语法学里虽不成立,但可充分说明它很像是动宾结构。由此可知副词与动词的邻对,仍然是象似性原则在起决定性作用。

  

  综上所述,象似性原则是对仗对称最基本的法则。

  

  三、对仗法度的综合运用

  

  对仗的目标是对称的形式美,此目标多种手段都可以实现。常见的字类对称〔粗看虚实死活,细看小类〕、词性对称、结构对称、字面对称〔包括字面的词性对和字类对〕以及其它对称性的属性的对称〔如回文对之类〕都可以实现此目的。

  

  因此,我们可以针对对偶句的各个局部,任选上述手段中的一个分析,走不通了就另换一个,只要符合其中任何一个,即不失对。试以《山海关联》为例:

  

  两|京|锁|钥|无双|地,

  万|里|长|城|第一|关。

  数|名|定|名|定数|名

  词|词|语|词|语目|词

   字

  

  这是古代名联,按词性对称分析有三处不合,它们是:①“锁”为名词,“长”为形容词,词性不合;因都作定语,故不失对;②“双”是形容词,“一”是数词,词性不合;因它们都是“数目字”字类,故不失对;③“无”为动词,“第”是前缀,词性不合;因“无双”和“第一”都是定语,在此层次上形成宽对。

  

  象这样灵活地综合运用对仗法则,就可以轻松地写作和赏析对仗了。

  

   “字面对”可采用两种角度考虑。有的适合从字类角度观察字面对,有的适合从词性角度观察,可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试举例说明:

  

  举世再长征,烈士塔,红井茶,赤色故都承教化;

  倾城迎圣火,山歌腔,客家戏,南国风貌启人文。

  

  这是网上争议最大的对仗之一。认为失对者的理由是首句词性不合,成分结构也不对:举世再〔副词状语〕长征〔动词谓语〕;“倾城迎〔动词谓语〕圣火〔名词宾语〕。

  

   “长征”的常见意义,一为动词〔长途征伐〕,二为名词〔长远的征途〕,我们取字面的名词义即可与圣火相对;而副词与动词相对是最常见的现象,在字类系统里面都属虚字。故此联不曾失对。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阮元《杭州贡院联》〕

  

  这也是论坛上争论得沸沸扬扬的一个典型例子,认为首句不合律的理由是是:“千〔数词定语〕言〔名词宾语〕”,“一〔副词状语〕笑〔动词谓语”,词性和结构都不一致。

  

  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典型的象似性字面工对:“千”和“一”字面上是数目字工对,“笑”和“言”字面上是人伦门工对。也可以换用大家习用的借对解释:副词“一”借用为数词与“千”相对,动词“笑”借用为名词〔笑容〕与“言”相对。 

  

  青山不墨千年画,

  绿水无弦万古琴。

  

  从语法角度看此联双重出律:“不”为副词,“墨”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不墨”是状中结构;“无”为动词,“弦”为名词,“无弦”为动宾结构。然而“不”和“无”是表否定的类义字,“墨”和“弦”字面上都是名称实字,这也是一副典型的工对。

  

  简而言之,对于那些词性和语法结构是否相同难以分辨的字词,无论它们是不是真的相同,单从大家分辨不清这一点,足可以说明它们已经符合“象似性对称”的原则了。

  

  古人没有系统的语法知识,对仗重语感,根据象似性原则属对;今人被语法所圄,不敢越雷池一步,虽不失对,却每失灵动,已违修辞的本旨。这就是古人不懂语法学而属对易工,今人已通语法而捉襟见肘之故。

  

  运用象似性原则理解对仗,可以省却许多无谓的纷争,还可以利用自己有限的语法知识,轻而易举地掌握对仗的法度。

  

发表于 2011-4-4 09:29 |
回复 建言 的帖子

说得对!
可以看出评委没有水平!或者猫腻多多!

发表于 2011-4-16 20:28 |
我也想了解了解!!!先顶一个

发表于 2011-4-16 20:28 |
我也想了解了解!!!先顶一个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