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俄今日纪念切尔诺贝利事故20周年
环球在线消息:作为全球最严重的核泄露灾难,切尔诺贝利事故曾经震惊世界,并给很多人造成了各种难以名状的影响。直到现在,这场灾难依然是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如今,整整20年过去了,当人们沉痛哀悼遇难者的时候,关于核安全的问题再次引起了无数人深深的思考。
悼念:烛光中的无限哀思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在现为乌克兰的前苏联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核泄露灾难,由此引发的核辐射让整个欧洲都为之震惊。
据路透社报道,2006年4月26日是切尔诺贝利核泄露20周年,当天凌晨,乌克兰当年的幸存者和他们的家人举行了纪念活动。
在灾难之后专门为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工人建造的定居小镇斯拉夫蒂奇,人们纷纷涌上街头,每人手中都举着蜡烛,还有人拿着红色的康乃馨。在20年前核泄露的相同时间(北京时间早晨6时23分),大家进行了一分钟的集体默哀,镇上还鸣响了警钟和警笛。
很多参加纪念的人表情悲伤、眼中含满泪水。68岁的索科洛夫是切尔诺贝利的前工作人员,由于得了喉癌,他声音嘶哑地回忆当年说:“我眼睁睁看着我的朋友们死去。”他说,当时的记忆实在是“非常恐怖”。
承诺:不再发生类似灾难
午夜过后,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出现在基辅著名的 “切尔诺贝利教堂”,每年幸存者都会在这里举行切尔诺贝利核泄露纪念活动。当天,尤先科等政要在“切尔诺贝利教堂”前献上了一个大大的玫瑰花环。尤先科还承诺说,将确保永远不会再发生类似的灾难。
这个“教堂”其实就是一个由一座小山和两块石板组成的纪念堂,幸存者们也把它称为“消防堂”,以纪念当年在灾难发生后试图扑灭核电站火灾的消防人员和工程师们,他们有的人是因为过度曝露于核辐射之下不幸牺牲。
据悉,26日晚些时候,尤先科还要到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周围30公里的“核隔离区”视察。他此前呼吁外界给予乌克兰财政上的支持,以便政府在当年发生爆炸的4号核反应堆周围新建一个1.8万吨钢结构的“掩体”,以代替旧有的密封装置。
新的“掩体”耗资10亿至20亿美元,预计2012年完工,它将可以替代原来的密封装置“石棺”。当年的事故之后,20多万人先后参加了处理工作,为4号核反应堆浇了一层层混凝土,形成一座“石棺”。如今,4号反应堆那凶猛可怕的放射性残留物仍然在“石棺”下,而“石棺”已有些摇摇欲坠,需要新的更好的替代品。
未来:俄帮乌克兰加固“石棺”
在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石棺”转变为安全生态状态方面,俄罗斯将来准备与乌克兰进行合作。
据俄罗斯新闻网4月26日报道,按照乌克兰方面的要求,俄罗斯科学中心“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研究了将切尔诺贝利“石棺”转变为稳定的安全生态状态的战略方法。
据消息人士透露,俄罗斯准备参与以下工作的实施:对1986年事故发生后为卸载该核电站3号发动机组的核燃料而建造的贮罐进行改造、探索处理没有密封和被破坏的用过的核燃料的技术解决方法、研究储存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废料的替代方案等。
路透社还报道说,俄罗斯总统普京之前下令对莫斯科的“切尔诺贝利核泄露纪念堂”重新装修,他还承诺说,将建造一座治疗中心,专门来医治那些由于受到大量的核辐射而患病的人。
伤痛:永远没有尽头
不过,“石棺”可以重建,受害者的伤痛却始终难以抚平。这次事故所产生的放射性尘埃,比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造成的辐射强400倍。这些年来,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累计高达数千亿美元,包括医疗费、清理费、赔偿费和生产损失等等。更可怕的是,它迫使数十万人逃离家园,并给无数人造成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恶劣影响,这样的伤痛永远难以消除。
在绿色和平组织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调查中,有一堆厚厚的文件,记载的全是受到核辐射影响的孩子们。爆炸时他们有的在还很小,有的尚未出生,但是,他们的美好人生却只能在与病魔作无休止的斗争中度过。
奥利西娅是受害者之一,当年爆炸发生时,10岁的她还照常在上学。她回忆说:“那天很热,像是夏天。大家被关在教室里,不明白是为什么。”此后,她患上了严重的头痛,经常失忆。
争议:受害人数众说纷纭
目前,关于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故的受害者人数,依然还是众说纷纭。世界卫生组织说,受到核辐射而死的人数为9000人,而“绿色和平组织”发表的报告则认为,这场核泄漏事故造成致癌死亡人数约为9.3万。
建立在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研究成果上的这份报告说,全球共有20亿人口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27万人因此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
此前,由联合国下属机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组成的“切尔诺贝利论坛”曾经估算,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约为数千人。但“绿色和平”组织的反核活动家伊万?布罗科夫认为,这一数据“粉饰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核事故的后果”。
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格雷戈里?黑特尔说,世卫组织统计结果显示,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核污染重灾区,事故造成约4000人死亡;在上述3个国家的低污染区域,据估计另有5000人死于各种相关癌症。黑特尔承认,世卫组织没有在全欧洲范围内做类似调查。不过,世卫组织也表示,仍然有700万人居住在核辐射水平较高的地区。
深思:警钟长鸣安全第一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灾难给世人敲响了警钟,让全世界都明白核的危害有多么可怕。在切尔诺贝利事故20周年之际,国际社会纷纷表示,要吸取这一事故的教训,避免悲剧重演。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过去曾参与调查过这一事故,他呼吁要加强国际原子能合作,特别是在当前世界许多地方为了满足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所以,对那些拥有核电站、积极开发核能的国家来说,严密的技术措施将是核电安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障。另外,反恐也是核电站必须重点注意的问题。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危险。华盛顿官员说,美国目前有100多座核电站,如果恐怖分子从空中发动袭击,这些核电站很可能首当其冲。
毫无疑问,切尔诺贝利灾难让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拉响了安全利用核能的警钟。20年后的今天,当人类共同纪念这个日子,不仅仅是为了哀悼,更重要是为了牢记:只有安全、和平利用核能,才能造福人类。(张春燕)
据新华社电 1986年4月26日,位于现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从而酿成世界和平利用核能史上的最惨重灾难。
本月26日,包括乌克兰、俄罗斯及白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多个国家将举行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20周年纪念。
凌晨爆炸波及面广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
当时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调试工作,而安全系统已经暂时处于关闭状态。
核泄漏过程持续了10天,核反应堆泄漏出的大量锶、铯、钚等放射性物质散到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以及其他欧洲国家。事故发生20天后,核反应堆中心的温度仍然高达270摄氏度。数十万当地居民被紧急疏散。
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
受害者人数成谜
联合国“切尔诺贝利论坛”去年9月发表的一份报告说,截至2005年,“直接”因核辐射死亡的人数将近50人。报告还预计,大约4000名曾在事故现场执行灭火和清理任务的工人“可能”死于与放射有关的癌症、白血病等,另有生活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5000人因相同原因死亡。但这一数据遭到多个组织的强烈质疑。
“绿色和平组织”本月18日发表的一份报告称,核泄漏事故造成致癌死亡人数约为9.3万人,大大高于联合国公布的数据。
此外,俄罗斯科学院“独立生态专家中心”主任文亚明·库多雷说,仅在俄罗斯境内遭受核泄漏影响严重的地区,当地人口死亡率在事故发生后上升了将近4%,这一数据相当于6.7万人。
放射危险性将持续10万年
24日,为期3天的纪念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国际学术大会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开幕。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在大会上说,乌政府迄今已在核泄漏事故的善后事务上花费了150亿美元,为应对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带来的后果,预计到2015年,还将耗资1700亿美元。
乌克兰官员说,乌政府还准备在发生爆炸的4号核反应堆周围新建一个1.8万吨钢结构“掩体”,其重量相当于两个法国艾菲尔铁塔。“掩体”耗资10亿至20亿美元,预计2012年完工。
英国《泰晤士报》援引专家的话说,虽然发生泄漏事故的反应堆核原料已经处于封存状态,但它的放射危险性将持续10万年。
香港公司证实大亚湾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
香港公司证实大亚湾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
2010-06-15 15:34:02 来源: 中国网 跟贴 2424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15日,香港中华电力证实,深圳大亚湾核电厂在5月23日发生反应堆内的核泄漏事故;中电强调有关泄漏极微小,不会对公众构成危险。
中国网6月15日报道 香港中华电力证实,深圳大亚湾核电厂在5月23日发生反应堆内的核泄漏事故;中电强调有关泄漏极微小,并不列入国际核事件评级内,不会对公众构成危险。
中电证实,和香港仅距离50公里的深圳大亚湾核电厂5月23日发生反应堆内的核泄漏事故,核电站二号机组反应堆核心的一根燃料棒疑因质量问题出现小洞造成泄漏,使反应堆冷却水的放射性碘核素和放射性气体均上升,但问题燃料棒仍未更换。
不过中电强调,由于冷却水处于全密封状态,被完全隔离,没有辐射到厂外环境,过去两星期放射性水平也保持稳定。中电又说,有关泄漏极微小,并不列入国际核事件评级内,不会对公众构成危险。
保安局发言人指天文台监察数据显示,上月23日到前为止的辐射数据均无异样,而这次事故对核电安全不构成任何影响,根据现有的机制,不需要立即通报;但政府已要求中电稍后提交详细事件报告。
而大亚湾核电核安全咨询委员会主席、立法会议员何锺泰也表示,有关事件不属于核事故。但他认为,如果小事也对外公布,可能会引起公众恐慌。
(本文来源:中国网 )
背景资料:世界重大核安全事故
2010-04-10 12:57:38 来源: 人民网(北京) 跟贴 6 条 手机看新闻 核能被视为高效、清洁的能源。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第一座核电站,如今全世界有15%的电力依靠核能提供。然而,核能在提供能源的同时,核电站事故、放射物质泄漏等灾难性事故时有发生。
1957年10月10日,英格兰西北部的温德斯凯尔(现改名塞拉菲尔德)核电站的一座反应堆起火,释放出放射性云雾。核电站附近的农场产品被禁售一个月,数十人因遭受核辐射而罹患癌症死亡。
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制冷系统出现故障,致使核反应堆部分熔化,最终造成美国最严重的一次核泄漏事故,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
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造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大一次灾难。
1993年4月6日,俄罗斯西伯利亚托姆斯克市附近的托姆斯克化工厂的一个装满放射性溶液的容器发生爆炸,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气体,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污染面积达1000公顷,并引起大火,附近的几个村庄被迫整体迁移。
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县东海村一家核燃料制造厂发生核物质泄漏事故,造成两名工人死亡,数十人遭到不同程度辐射,附近居民被疏散避难。
2004年8月9日,日本关西电力公司位于东京以西约350公里处的反应堆发生涡轮机房内蒸气泄漏事故,导致4人死亡、7人受伤。虽然日本官方称,在核电站周围的监测辐射仪器没有发现异常,但此次事故仍被认为是日本迄今伤亡最惨重的核电站事故。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