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一)工业园 我的伤心 我的痛
——来自巴中市工业园的报道
本报记者 王力
记者感言:在巴中市工业园区采访中,记者的心情如大海一般,波涛起浮。五年的工业园区让人心酸,让人痛:萧条大于兴旺,失败多于成功,但希望同在!走出工业园区,回头瞻望,我不得不发现这里深藏着一个今人思考的问题,不得不为此而担心——工业园,象现在,你还能走多久!
记者第一印象:这是巴中的工业园吗?
从远外看,工业园,规范的布局,漂亮的大道,厂房林立,让人心慰。走进诺大的工业园区,记者却发现,没有喧嚣的机器声,没有如织的人流,只有冷清和寂静!我不相信,这就是巴中的工业园,我们的工业园,老百姓的工业园!
站在巴中绿颂植物油厂面前,记者惊讶地发现,高高的烟囱,空旷的厂房。蔓藤爬满了墙壁,厂区杂草丛生。锈迹斑斑的机器,与成群的鸡鸭形成了不和谐的对比。负责安全保卫的杨先生介绍道:“2004年,绿颂植物油厂就投资了2300多万,圈地120多亩,建立了一个办公楼和10多座厂房、库房,由于资金不到位和市场的原因,至今都没有开工。造成了国有企业的严重损失!”工业园区清洁工王芳伦不无感慨地说:“国有资产大量的闭置,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早作打算,救活这个企业,减少国家的损失,让更多的人就业!”
记者第二印象:拼命挣扎的企业
记者了解道,在工业园区,有的企业撤出,有的倒闭,有的还在拼命的挣扎。川北玻璃厂是一个刚刚入进的企业,在他的厂房前挂着“欢迎省市领导莅临我厂检查指导工作”的横幅。当记者说明来意后,一位管理人员说,“请等一下,我去给厂长汇报。”紧接着,他出来告诉记者,“厂长到城里去了。”“负责人在吗?”“不在!欢迎下次指导工作!”一位工人悄悄地告诉记者,“多种原因,我们现在还在亏本!”
巴中科伦医药有限公司中药饮片加工厂,工厂仅有几名工人在生产,厂区内杂草丛生,甚至还有一块很小的菜园。负责的人说,我知道你们昨天在拍照,那块土地我们马上要开发。但一个工人告诉记者说,我们是省公司下面的一个企业,其投入是要看销售,要看市场。巴中目前的发展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四川省红叶医疗卫生材料有限公司是一个生产医用口罩、医用帽子、医用棉签、手术衣、手术包、沙布块、绷带的企业。负责人李继元很热心地接待了记者,他引领我们参观了10多个工人正在生产的厂区,也道出了他们存在的苦处和忧虑。他说:“我们的5个产品都得到了国家的认证,但近年来医疗市场的不正常竟争,给我们的企业带来了困难。从成本的角度来说,我们现在还是在拼命的挣扎。但我相信国家医疗卫生的再次改革,会给我们带来机遇的!我们也希望政府部门更多地为我们想一想。必仅我们是巴中的企业,共同努力吧!”
记者第三印象:兴旺中夹杂着苦涩
在工业园区还不乏兴旺的企业。巴中编织带厂、巴中胡婆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巴中龙头食品有限公司等都是目前效益好的企业。
在巴中市编织带厂,工会主席张治国接待了我们。他介绍道:“编织带厂2003年投产,占地37亩,厂房10000多平方米。总投资1000多万元,日生产编织带20万个,销售到全省各地。工人来自本地、江苏、广州和省内其它市州。工人的工资为记件,最高可达7000多元/每月。”但张治国还说,“在巴中做事还是难,环境还有待优化!”
或许是生产产品的不同,更或许是企业领导观念的不一样。巴中胡婆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厂区整洁、明亮,管理人员和工人着装统一。这是一个本市企业,2008年6月落户工业园。投资2200万元。现已建成“胡婆婆”豆制品系列、“胡婆婆”肉制品系列、“胡婆婆”蛋制品系列三条生产流水线,共30多全产品,成为全国六省28地、市、州新一代旅游、休闲及餐饮食品的生产基地,产品供不应求。总经理助理程成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提升食品质量,扩大生产能力,满足市场需求,正在投资900万元,引进更先进的技术设备,全面实现‘豆制品、肉制品、蛋制品深加工’技改项目。”他又自豪地告诉记者:“2009年3月,企业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巴中市分行授予‘2009年度A+信用企业’称号,2009年6月被市人民政府授予‘巴中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龙头企业’称号,2009年7月,被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网审核颁发‘四川市场产品质量稳定企业’证书。”
谈到企业的发展,程成还是忧虑,“企业就象一块蛋糕,很多人都想分得一块,尤其是兴旺的企业。这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对巴中的发展更不利的!”
在巴中工业园,记者感受道的是,企业面对记者的采访,都隐含着一个问题:“我不想说,我不敢说!”为什么?!
(文章二)老百姓:我们期待着工业园的兴旺
老百姓却很朴实,虽然在最初的赔偿和承诺上,他们一直存在着怨言,甚至怒气冲天!但在工业园发展的问题上,他们还是一致的: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是,期待着工业园的兴旺!
人物档案:王芳伦,恩阳镇白玉村2社,工业园区的清洁工。工资待遇,1400元/一个季度(含税79元)。
说起工业,王芳伦的眼泪花花。“成立工业园前,我有10亩水田,3亩旱地。喂些鸡鸭,换些零钱,过年了,还要杀一头大肥猪,日子过得滋滋润润。政府成立工业园,当时我们的思想还不开通,镇政府和村、社的干部给我们讲道理,算对比账。一想,我们也变成了工人啊,多么好的事!加上当时的赔偿和承诺好,我们都签了字。工业园成了这个样,你说我寒不寒心!我68岁的人了,一个月400多元的工资加上政府90元的低保和老伴一起湖日子!可想难不难!”但当记者问起“你希不希望工业园的兴旺呢?”,王芳伦的眼神亮了起来,他说:“谁不希望过好日子?我们由衷的希望政府能想一个办法,下点‘猛药’把工业园救活。人多了,我们开个食堂,或做点麻辣串生意都能过个好日子!”
人物档案:赵仕俊,恩阳镇白玉村2社,工业园区的园林工。工资待遇,计件。
谈到工业园的发展,赵仕俊就长吁短叹。“工业园不景气,导致园林绿化也没有跟上,我们这个园林工,实际上就是打零工,有活就干,没活时就只好到外面去找点活做,一家四口人全靠我一人赚钱来养活,难啊!现在企业少,工人少,做什么事都不好做,这么大的工业园连一个小卖部都养不活,更不说餐馆和其它产业!就拿我的出租房来说,给工人租了一层楼,一年才2000元,要是在城里,租金要翻10倍。说实话,要是工业园有上万人的流动,我的房屋租金也会翻它几全翻翻。更不说再做点小生意!”
人物档案:黄跃兵,恩阳镇白玉村1社,失地农民,在外务工。
黄跃兵刚从广东打工回家。他对工业园有太多的感情,太多的伤心。“我记得那是2003年4月的一个晚上在我家开的动员大会。这是第三次动员大会了,工业园的美好前景在村民中已深入人心。年青人都大多跃跃欲试,当时我做梦都是一名工业园的工人,穿着厂服,神气十足地走在厂区。可后来,一切不能如愿,我只好前往广东打工。外面的工资是高,但不是长久之计,叶落要归根吗!我还是希望工业园尽快发展起来,我们也再不出去打工了!”黄妈妈在场更是泪如雨下,她说:“我们失去了土地,光靠政府的90元低保是不够的,老头子56岁了,还在济南打工,这很让我放心不下!我希望政府出谋划策,救活工业园,让我们不再外出奔波!”
在采访结束时,黄绍禄、李秀芳、喻以敬等10多位失地农民围着记者反映问题,他们七嘴八舌地说起了“最初的赔偿和承诺”上存在的问题。希望政府下来调查。但都表态地说:工业园兴旺了,对巴中是好事,对老百姓是好事!
(文章三)问题:本地农民难就业 招工多要外来者
在工业园区,有一个怪现象就是,本地农民和外来者在招工的同等条件下,企业往往选择的是外来者,这很大的让当地求业者伤心,尤其是失地农民。
12月17日下午,在工业园区四川省红叶医疗卫生材料有限公司大门口,记者正好碰见前来应聘的恩阳镇麻石办事处9村2社的车玉和陪同的妈妈汪从芳。2000年17岁的车玉就前往上海打工,9年走南闯北,在上海、深圳、海南、北京等地工作过。她的感慨是,“在本地找一个工作比在外地找一个工作难!”回家几个月了,工业园区几次招工她都没有被招上。
汪妈妈说:“我本意是,女儿大了,附近找一个工作,即可照顾家里,又可等待时机给她找一个婆家。哪知找工这么难,几次应聘都选择了外地人。不知这次是否如愿找到工作!”
红叶医疗卫生材料有限公司大门一直紧闭。从2.30点到4.30点,公司办公室一直没人上班。最后我们在厂区找到了负责人李继元。他告诉车玉,前几天的确在招工,现在已经招满了。当记者问他,为什么多招外来工,他说:“我们招的是技术工,而本地人的文化、技术素质多数都达不到要求。”在这一点上,四川胡婆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程成也发表了相同的看法:“我们现在招工多需要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人才,而应聘的本地人多数不具备这个条件。”
而当地的本地人却不这么认同,他们说,“即便不是技术工种,当地人如果没有关系也很难应聘上。我们知道他们的心思,本地人麻烦,有老小要照顾,他们是担心这一点影响工作。”在巴中市大众食品厂工作的车菊花说:“我就是附近麻石办事处9村6社人,我过去在海南、上海等地打工,外面的工资比这里高得多,我回来就是要照顾小孩,工资少点,但可照顾家,这是本意。但我们是不会影响工作的,因为一个工作来之不易啊!”
在这个问题上业内人士认为:“关健的还是一个体制上的问题,一个工作作风上的问题。工区园区为什么不和企业联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对附近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经常性地进行技术上培训!”
(文章四)户外看花:局外人如何看待工业园
人物档案:何莉,恩阳镇小雅餐馆老板,做了10多年的餐饮生意。
主管部门不能“打雷多,下雨少”
我虽然不是撤迁户,但工业园离我们很近,我们还是多多少少了解里面的情况的。建工业园时,无论是园区撤迁户,还是恩阳人民都是积极拥护,每一个人都在憧憬工业园的发展和自己的梦想。但主管部门的承诺不到位,极大地损伤了工业园周边群众,特别是失地农民的信心,6年的发展给他们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无尽的伤心。我个人让为这源于承诺没有兑现,实施没有到位。
老百姓要有大局观念
不能一唯地指责政府,任何一个城市或园区的发展都要做出一些牺牲。政府如此,老百姓也要理解,要有大局的观念。工业园的发展好了,受益的不光是政府,真真享福的还是当地的老百姓。当地的老百姓要有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工业园,吃点小亏,今后点便利的还是自己。
品牌企业的带动是关健
千说万说,工业园的发展,品牌企业的带动是关健。一个品牌企业能够拉动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不能光抱怨我们的基础差,区位的劣势。重要的还在人的感情,如何用诚心、诚信去打动他。我的几个朋友是巴中人,在成都和重庆干事,都是大老板,但一谈起巴中的发展环境,都说,政府也有诚心和诚信,但下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我很理解他们的意思,市委书记和市长是不可能天天去管下面的科员啦,他们也不可能经常能见到书记和市长啊!下面一甩摆,做生意的日子就不好过。所以,他们来了几次,都走了。在处的巴中人如此,更何况外地人呢?我认为,相关部门的领导为什么不把巴中发展的眼光放到第一位。你只管下面的一个人啊?少喝点酒,多干点事!干点实实在在的事!要喝酒,去为巴中的发展而喝,为老百姓喝!为引进大的企业造福巴中而喝!
(文章五)当地政府看待工业园——
体制不健全 问题存在 希望依存
工业园设置在恩阳镇政府,作为一个正科级单位如何去协调一个正县级单位的工作,他们谈了他自己的看法。
镇长焦枭霄第一句话是,“我不能说,但我不能违背一个人的良心!”在记者再三的追问之下,焦枭霄谈了他自己的观点。
应该理顺管理体制,认真研究
工业园是一个正县级单位,而恩阳镇政府是一个正科级单位。工业园在恩阳镇,而管理单位却是工业园,这个平衡点是很不好找。一个企业的用地,工业园答复了,也签了协议,但最终还是由恩阳政府来协调,矛盾的纠纷交给了恩阳政府,但政府很多问题却不能答复,不可能承诺。而工业园区的权限也是有限的,多方制约。矛盾的焦点必然存在,势必影响工业园的发展。
应该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客观地说,一个工业园区的发展,老百姓的利益应该放在第一位,这是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减少阻力的必要因素。农民土地失去了,他们要生存,工业园应该有计划地培训失地农民,就地转移劳动力。一个企业需要多少人,需要什么工种,应该了如指掌。根据企业的用工要求,有目的去培训失地农民,让他们找到工作有口饭吃,这样即达到了企业用人目的,又拉近了与当地老百姓的感情距离。让老百姓争先恐后去放弃土地,让更多的企业在此落户。
应该急早转变思路与大交通对接
巴中有本地的特情,但应多借鉴外地的经验。很多地方的工业园区的发展,他们是把一块土地规划好,道路建设好,你企业来了,给你。由我工业园管理委员会给你划一块土地,由你开发。而现在的巴中情况,我给你划的是一块生地,你必然面对老百姓的土地赔偿、房屋撤迁、山林补偿等问题,还要面对当地政府和工业园管理单位。光老百姓的问题就会拖你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何况还要面对更多的部门,累不累!
巴中的六路建设如火如荼,大交通形成后,尤其是巴南高速的下线离工业园区仅4公里,广巴高速的下线也仅10公里,乐巴铁路也仅18公里。便利的交通势必给工业园区带来无穷的生机,早多打算,早多规划,这是工业园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文章六)巴中工业园市的发展前景依存
——记者访谈工业园管委会
5年来,作为主管单位的市工业园管委会,他们又干了些什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他们又将怎样的看法?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记者:请你谈谈市工业园管委会近几年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市工业园:近几年市工业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市工业园区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通过政府投入和省开行1000万元贷款等资金,共完成投资5600万元,兑现了一期工程(473亩)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费用750余万元;完成了干道公路、供电、给排水、供气、通讯、闭路电视信息传输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入园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园区内现有企业10家,总投资2.5亿元。其中有粮油食品加工企业4户,医药加工企业3户,轻工加工业3户。目前已有9户企业正式竣工投产,预计2009年园区企业可实现销售收入超2亿元。2010年还将有几个企业申请入园。三是国家对园区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们抓住国家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政策,积极争取对国家对巴中工业园的支持力度,省发改委已下达了恩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1000万元,省经委下达了物流平台资金200万元,两项目已在启动。同时省上拟将巴中工业园在2010年列入全省1525工程这个大盘子,今后政策支持力度将更大。
记:请你谈谈工业园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业园: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在开发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暴露,主要是:
一、失地农民反映问题不断。2009年工业园管委会因为应付群众信访花费了大量精力而无暇顾及园区发展事务。反映最多的问题是要求解决医疗费用报销等社会保障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失地农民农转非后,农村医保脱节,城镇医保尚未正式启动,而工业园未赋予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不能解决此类问题。
二、村民对园区开发建设阻扰次数增多。去年以来,部分村民以种种借口,阻扰入园建设,致使企业延误生产时期,给企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一些村民甚至堵塞工业园内主要干道,导致唐巴路交通一度中断,市区出动大量交警维持秩序,在社会上造成较大负面影响。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工业园区与村社无直接管理关系,当地群众根本不听工业园的解释,协调难度大。
三、园区内乱修乱建严重。今年以来,部分村民违规在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修建房屋,尽管与相关职能部门配合予以制止,但收效甚微,严重影响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发展。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工业园区无行政执法能力,只有通过与市建设、国土等及恩阳镇协调解决,工作落实效果差。
记者:你认为巴中工业园现在的选址是否正确?我们调查中对工业园的发展存在两种意识:一是就地发展,二是置换土地发展,你们是怎样认识的?
工业园:市工业园是2003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位于巴州区恩阳镇,总体规划面积2.18平方公里。当时选择恩阳主要是因为:一是巴中属丘陵多山地区,要选择既地势开阔、交通便捷,又不影响环境资源的工业园区实不容易,现在的选址是通过多方比较而定。二是恩阳是巴中第一大镇,想通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一步拉大恩阳镇的发展框架。三是位于唐巴路主干道,有交通的绝对优势。当然现在来看,最大的劣势在于园区拓展难度大,园区基础投入太大。在巴中大交通形成后,应该有比目前工业园更好的发展平台出现。
至于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工业园迁不迁址的问题。我们坚定地认为,只要巴中大交通形成后,巴中的工业,巴中工业园都将有一个大的飞跃发展。随着恩阳大桥的竣工和正在建设的巴南高速的形成,现在的工业园区规划可考虑向河对面的小观村等地拓展,也可向周边的麻石村等地延伸,逐渐与恩阳城镇汇合,使得城镇建设与工业发展相得益彰。如果要迁址,也要待巴中大环境,新格局形成后来决策。
记:你认为巴中工业园今后如何发展?
工业园:巴中工业园目前就全省43个重点工业园区看,无论从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来看,都还出于比较落后的位置。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巴中发展工业大环境还未真正形成,严重制约了工业园区的大项目的引进和生产企业的迅速成长。市委提出的构建大交通战略决策十分正确,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等交通网络形成后,巴中工业园将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必将为巴中工业园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可以预计,那时的巴中工业园将真正成为巴中工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成为巴中工业强市强有力的助推器。一要进一步高标准搞好工业园规划。巴中工业园的规划已不适应未来巴中工业园的发展。在规划上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增强用地性质的兼容性,最终形成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工业园区。要请专家充分论证,突出产业特色,重点打造适合巴中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产业。二要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巴中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发展工业园区,必须解决建设资金矛盾,只有在投入机制上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园区才可能顺利发展。要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今后园区主干道及水、电、气、通信设施,应发动民间资本投资建设。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转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三要健全职能,强化服务,以服务促进园区发展。市、区按照市区共建的原则建好一个巴中工业园,特别是要加强市委、市政府对工业园区的领导力度,理顺市区共建工业园区的关系,要真正解决好工业园管委会职能缺位的问题,要强化巴州区政府建设工业园的力度,强化恩阳镇以及村社对工业园区周围失地农民的工作力度,工业园管委会要加强服务职能,努力破解服务职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市区各部门也要关心支持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只有全市上下形成抓工业园,促全市工业发展的氛围,才能真正把企业引得来,留得住,企业见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