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米毛子

[社会•争鸣] 米毛子解析杜甫在盐亭名作【马首见盐亭】一诗。

  [复制链接]
ytr

发表于 2011-4-3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米毛子 发表于 2011-4-3 10: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看当年明月的书,他线条对,细节大多戏说。

总之,在严震聚会上,杜甫是亦悲亦喜唱了歌的,甚而老泪纵 ...

总之,在严震聚会上,杜甫是亦悲亦喜唱了歌的,甚而老泪纵横。
而严家子弟,透着热情也透着谦恭。

【米毛子一直这样认为。】

——杜那时候是“全国名人”,是“来自都城的名人”,严家无非“地主”而已,就象现代社会中一个来自省城的小官员盐亭也要给他喝茅台酒一样的道理。
ytr

发表于 2011-4-3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米毛子 发表于 2011-4-3 11: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苏东坡是给表兄文同【字与可】写的诗文。

如果在介绍苏东坡的时候这样说“苏是文的表弟”,那么我就百分之百承认文同确实是名人。
ytr

发表于 2011-4-3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米毛子 发表于 2011-4-3 11: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就是春郭亭,在县文化馆内【已毀】。

所谓的春郭亭,很有可能是后世人因为杜的诗而专门建造的,附庸风雅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之一,杜诗中的春郭亭也许仅是写意不是写实之语。

发表于 2011-4-3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ytr 发表于 2011-4-3 22: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总之,在严震聚会上,杜甫是亦悲亦喜唱了歌的,甚而老泪纵横。
而严家子弟,透着热情也透着谦恭。

政治不相信文学的眼泪。。。。。


ytr

发表于 2011-4-3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低调的嚣张 发表于 2011-4-3 22: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政治不相信文学的眼泪。。。。。

综观杜的诗,写实的居多,但这首咏盐亭的可能是例外。
历史与现实是多么的惊人的相似啊。

发表于 2011-4-3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ytr 发表于 2011-4-3 21: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聊题四韵奉**__这一句就足以说明杜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心情。

有眼光,那是客气话。格式与尊敬与称。


发表于 2011-4-3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ytr 发表于 2011-4-3 22: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在介绍苏东坡的时候这样说“苏是文的表弟”,那么我就百分之百承认文同确实是名人。

真实情况是:文同跟苏辙是儿女亲家。文同按规喊苏轼为:姻j慻弟。
ytr

发表于 2011-4-3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龙闲人 发表于 2011-4-3 22: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眼光,那是客气话。格式与尊敬与称。

所以我把杜这首诗理解为应景之作,那是有一定道理的。
名人的作品并非都是名作,这是基本的道理。
ytr

发表于 2011-4-3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龙闲人 发表于 2011-4-3 22: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实情况是:文同跟苏辙是儿女亲家。文同按规喊苏轼为:姻j慻弟。

我不否认苏是名人,也不愿意否认文是名人,但我不喜欢我们盐亭的名人要借助别的名人来提高名气。

发表于 2011-4-3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ytr 发表于 2011-4-3 22: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所以我把杜这首诗理解为应景之作,那是有一定道理的。
名人的作品并非都是名作,这是基本的道理。

  不哈,我俩这这诗的理解不一样。


         应景之作并非就不是好作品。反而在在心情快乐的情况下,要急智才能发挥,才能立马写出诗来的。那是文学功底与文学准备的素质体现了。


   反而比在家里推敲多日,之后的作品。更具自然。

发表于 2011-4-3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老不中用 的帖子

依稀记得好像百货公司那里以前还有座桥,不知对否,求老先生指正。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1-4-3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冷铺子 发表于 2011-4-3 22: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老不中用 的帖子

依稀记得好像百货公司那里以前还有座桥,不知对否,求老先生指正。

有的,是石桥离原木质春郭亭只有三四步。

发表于 2011-4-3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龙闲人 发表于 2011-4-3 14: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有杜诗,还是先有春郭(亭),也未可知。

春郭,我还是倾向于春天的城里的意思,杜甫在《春望》里有一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郭和城春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知理解对没有。
ytr

发表于 2011-4-3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龙闲人 发表于 2011-4-3 22: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哈,我俩这这诗的理解不一样。

你说的应景之作与我说的应景之作不是同一概念。
你说的那种是即兴赋诗,我说的是应付了事。
应景之作还有一种更糟糕的,那就是应付当权者的口胃而作的或者是为了某种需要而作的。
真正的传世佳作是作者发自内心而作的,是以血写就的而不是以汗写就的。
这是我的理解,无意跟谁争论。
就让我们都保留自己最真实的看法吧。
不赞同你的观点并不代表就反对你的观点。

发表于 2011-4-3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冷铺子 发表于 2011-4-3 23: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春郭,我还是倾向于春天的城里的意思,杜甫在《春望》里有一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郭和城春有异 ...

是的,都基本认定先有杜诗,后有春郭(亭)或楼滴~~~~~:handshake

发表于 2011-4-3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老不中用 的帖子

谢谢老先生,这样就加深我童年的印象了,估计是几岁的时候看见过,是石拱桥,云溪流经他们说的春郭亭前一座石桥,再穿过百货公司那座石桥,往南井湾就去,注入弥江河的!

发表于 2011-4-3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九龙闲人 的帖子

这就是名人效应哈,要扬名就要拉大旗。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搞的是这套,也是一种方式。

 楼主| 发表于 2011-4-4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冷铺子 发表于 2011-4-3 23: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春郭,我还是倾向于春天的城里的意思,杜甫在《春望》里有一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郭和城春有异 ...



春郭亭,位于盐亭县今云溪镇文化馆内靠近郁金香广场一侧;而那座石拱桥,横跨云溪,位于今电影院前十步处。

此亭木制,飞檐开放,琉瓦覆顶,长约三丈;于1985年前后拆毁。

 楼主| 发表于 2011-4-4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闲弟,此【长歌意无极】一句也可作下面解释------

严家子弟在今盐亭县委宝台观【今宣传部处,此系严震私宅】为杜甫大诗人接风,席间多有酬和,弥漫人生沧桑的氛围。
杜甫想到一路走来的艰辛,生活的无助;忍不住用河南巩县腔唱起了“蜀风”名谣;他的枯树枝般的喉管上下扯动,“吱吱唔唔”实在难听。杜甫不理会许多,一阵苍凉的声调惊起了宝台观树上的孤鸟。
杜前辈一唱,牵动着严家子弟的心声-----众人和唱。
诗有酬和,歌有融汇。
你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便知杜甫心中有多少悲愤要倾诉。
{这点上,我还不赞同Y班竹关于杜甫吃人嘴软一说;在那样困窘之境,什么叫吃人嘴软呢?}


在历史环境中-----很难界定到细节与情节!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1-4-4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冷铺子 发表于 2011-4-3 23: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老不中用 的帖子

谢谢老先生,这样就加深我童年的印象了,估计是几岁的时候看见过,是石拱桥,云溪流 ...

就是,老县城西有三座石桥,一座是通本地会馆(老县委)一座是文化馆到小学,百货公司后门那座,都叫它作西桥。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